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8 毫秒
91.
在云南玉溪烟区种植烤烟海拔最高(1 806.0 m)的通海县,通过盆栽烤烟K326试验,研究了在滤减自然的太阳UV B辐射强度25%、50%和65%条件下,UV B辐射对烟叶发育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光合色素和类黄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叶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光合色素降解,类黄酮在老叶中积累,蛋白质在生理成熟期对UV B辐射最敏感。与对照相比,减弱UV B辐射处理降低了烟叶类黄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但光合色素含量上升;较低的UV B辐射降低了叶绿素的降解速度。结果从一侧面说明UV B辐射对烟叶蛋白质的合成是有益的,类黄酮和叶绿素的变化是对UV B辐射变化的适应性反应,类黄酮与蛋白质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偶联关系。  相似文献   
92.
为倡导减量施用化学氮肥,探索科学施肥模式,以达到绿色、稳产、高产的种植目标,通过田间试验,以空白处理(CK0)、常规施氮(CK1)为对照,设置减氮比例和配施有机肥两因素试验,减氮比例设减氮20%(A1)、减氮40%(A2);配施有机肥设:不配施有机肥(B0)、配施普通有机肥(B1)、配施生物有机肥(B2),研究了减氮配施不同种类有机肥对玉米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玉米化学氮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化学氮肥施用量的减少,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降低;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分配比例、吐丝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和产量;减氮20%配施普通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处理较不配施有机肥处理,两年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分别提高了31.38%和46.29%(P<0.05);产量分别提高了19.57%和23.78%,较常规施氮处理产量分别提高了7.15%和10.95%;减氮40%配施普通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处理较不配施有机肥处理,两年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分别提高了19.68%和35.13%;产量分别提高了6.33%和7.48%(P<0.05),而产量较常规施氮处理分别降低了10.42%和9.44%(P<0.05);适量减氮并配施有机肥可促进玉米物质积累,改善穗部性状,最终提高产量;本试验条件下,配施1500 kg·hm^-2有机肥可实现化学氮肥减量20%并使玉米增产,且配施生物有机肥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3.
为了明确节水轻简栽培模式下增密减氮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陆两优996(早稻)和丰源优299(晚稻)为材料,使用密闭静态箱法收集温室气体,监测早晚稻不同增密减氮组合CH4和N2O的排放动态,探讨不同增密减氮措施对早晚稻田CH4和N2O的累积排放量、全球增温潜势(GWP)、排放强度(GHGI)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增密减氮组合间的CH4、N2O累积排放量差异显著。与对照(CK)相比,增密减氮组合IR2(早稻施氮量为86.4 kg·hm-2,密度为36万穴·hm-2;晚稻施氮量为108 kg·hm-2,密度为32万穴·hm-2)的CH4累积排放量、GWP、GHGI两季平均分别降低了50.8%、37.3%、42.9%;早稻IR2的N2O累积排放量最低,降低了33.7%,晚稻以IR1(早稻施氮量为103.2 kg·hm-2,密度为32万穴·hm-2;晚稻施氮量为129 kg·hm-2,密度为28万穴·hm-2)的N2O累积排放量最低,降低了94.9%;稻田周年温室效应(总GWP、GHGI)仍以IR2最低。与其他增密减氮处理相比,早晚氮肥均减少28.0%、早稻密度增加28.6%、晚稻密度增加33.3%(IR2)既可保证高产,又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联合情志干预缓解肿瘤安宁期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肿瘤安宁期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念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情志干预,正念组给予正念训练联合情志干预,两组干预观察时间为8周。记录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指标(正念评分、焦虑与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行为/严重程度、情感、感觉、认知/情绪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正念组与对照组的正念评分都高于干预前,且正念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与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都显著低于干预前,正念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正念组干预后的行为/严重程度、情感、感觉、认知/情绪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训练联合情志干预能缓解肿瘤安宁期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状况,提高睡眠质量与正念认知,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95.
摘要 目的:对比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20年10月共收治的12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DSA引导硬化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硬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精神健康成分(Mental health components,MCS)、躯体健康成分(Physical health components,PCS)与疾病严重程度量表(Clinical severity of venous disease,VCSS)评分,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 %,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 %,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CS、PCS与VC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CS评分高于对照组,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 %,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有显著效果,能够治愈或降低静脉曲张分级,提升静脉曲张患者的精神、躯体健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Innova 3100平板血管造影机对4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正、侧位2D DSA,进一步对感兴趣血管行3D DSA,通过容积再现(VR)进行颅内血管重建。结果 3D DSA检出39例动脉瘤患者,47枚动脉瘤,2D DSA检出31例动脉瘤患者,35枚动脉瘤,二者检出动脉瘤的长、短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图像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2D DSA出现假阳性动脉瘤3枚,假阴性动脉瘤15枚,评估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为78.9%,特异性为85.2%;3D DSA没有出现假阳性、假阴性动脉瘤,评估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100%。在动脉瘤形态、瘤颈尺寸及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的显示上,3D DSA明显优于2D DSA。结论 3D DSA作为脑动脉造影中2D DSA的进一步补充,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7.
高温可能是限制中甸角蒿(Incarvillea zhongdiannensis)向低海拔地区引种驯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从基因表达水平研究中甸角蒿高温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SSH技术构建了中甸角蒿对高温(30℃)处理响应的正反向抑制性差减杂交文库。文库质量检测表明抑制性差减杂交效率较高,质量较好。通过对正反向文库中部分EST进行序列测定,获得了60条高质量的表达序列标签,平均长度为537bp。对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及功能注释,50条EST为功能已知的基因,分别参与信号转导与转录、植物抗逆性反应、光合作用、代谢与能量、蛋白质合成与转运、蛋白质命运、细胞结构和细胞生长等过程。6个EST与功能未知基因的同源性较高。获得的4个未匹配的EST推测为新基因,可能在植物热耐受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陈鹏宇  刘顺枝  王小兰 《昆虫学报》2013,56(11):1235-1243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是一种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 在取食水稻时其唾液腺分泌的一些物质能激发水稻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为了从褐飞虱唾液腺中得到编码这些分泌物的基因, 本研究运用抑制差减杂交法(suppressed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和镜像选择(mirror orientation selection, MOS)法, 分别以取食抗虫水稻B5和敏感水稻TN1的褐飞虱唾液腺cDNA为tester和driver, 构建了一个含有768个克隆子的抑制差减杂交文库。经筛选得到102个EST, 插入序列长250~1 000 bp, 代表35个单基因。其中28个表达上调, 7个表达下调。经GenBank里的blastx在线分析工具分析, 除了约1/3的转录序列没有相匹配的蛋白质外, 其他EST所代表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蛋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度, 如海藻溏酶、 卵黄蛋白原、 Ca2+结合蛋白、 组织蛋白酶B (cathepsin B)、 黏液样蛋白(putative mucin-like protein)、 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和碳酸酐酶(cah-3 carbonic anhydrase)等, 且多数蛋白含有信号肽, 推测与分泌有关。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刺吸式昆虫中的激发子蛋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
在同倍体(homoploid)植物杂交-分化的物种形成(speciation)过程中,杂交后代与亲本之间的有效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杂种与亲本在时间、空间、生态环境和基因水平上的隔离,保证了杂种后代的分化和稳定,并逐渐形成新物种。为了研究披碱草属(Elymus)含StY基因组四倍体物种的系统演化关系,本文对来自亚洲不同地理分布区的26种披碱草属植物进行了大规模的种间杂交和杂种F1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物种之间有不同程度的杂交亲合力,杂交结实率在各杂交组合之间有较大的变异(在4.8%-100%之间);但各物种之间的杂种F1完全不育。证明各物种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生殖隔离。种间杂种F1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StY基因组随各披碱草属物种地理分布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分化。来自同一分布区(如东亚或西亚分布区之内)物种的StY基因组分化程度较低,但来自不同分布区(如东亚和西亚)物种之间相同的StY基因组具有显著的分化。表明地理隔离对含StY基因组物种的分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种间和种内杂种F1的减数分裂异常现象和染色体配对频率变化规律的分析,作者认为细胞学水平的变化,如基因组同源性的分化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等都在杂种后代与亲本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并逐渐形成新物种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α1Β-肾上腺素受体(α1B-AR)的减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同源性减敏和异源性减敏.同源性减敏主要是由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s)和arrestins介导的快速过程,同时可伴随异源性减敏发生.许多途径都可引起异源性减敏,在此简要综述了四种引起异源性减敏的途径:(1)非肾上腺素受体引起的蛋白激酶C激活引起α1Β-AR磷酸化或减敏; (2)激活与Gq偶联的受体,如ETA受体,使α1Β-AR磷酸化或减敏; (3) 激活与Gi偶联的受体,如溶血磷脂酸受体, 使α1Β-AR磷酸化或减敏; (4)受体通过内源性酪氨酸激酶活化引起α1Β-AR磷酸化或减敏. 所有这些减敏机制都只是初步探索,确切机制和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