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贵州麻阳河地区黑叶猴的食性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95 ̄1997年对黑叶猴进行野处食性观察,结果表明:(1)对农作物的取食时间是影响其取食植物种类多少的主要因子;(2)其取食部位季节性明显;(3)各季节取食时间长短与了食农作物时间呈负相关;(4)各季节食物交叉性不强。  相似文献   
52.
一、引言受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著名化疗学家Ehrlich在1909年提出的。他认为受体是一些特殊的化学基因,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结合,并初步提出了“锁与钥匙,(Key and Lock)学说。继后,许多学者深入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均认为受体是一些特殊结构,能与环境中相对应的物质(称配体)发生特异结合并产生一定生物效应。受体有膜上和膜内之分,它与配体的结合如同底物和酶,抗原和抗体的结合一样,具有高度特异性,高度亲和力,可逆性及饱和性。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同位素、荧光素标记及亚细胞成分的分离纯化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受体研究有了重大突破,不仅对受体可进行定位研究,还可进行定量分析,有的已深入到分子水平。随着受体研究的深入,新的受体不断被发现,其应用也不断扩大。如通过激素受体的检测,对阐明某些肿瘤的病因,预测肿瘤的预后,为治疗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又如通过抗受体抗体的检测,对突眼性甲亢(Grave″s病),胰岛素抗性糖尿病,重症肌无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有了新  相似文献   
53.
人染色体脆性部位3P14扫描电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来蓉  邹国祥 《遗传学报》1989,16(6):483-485
本文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最常见的脆性部位3P14进行了扫描电镜的初步观察。发现电镜下fra(3P14)的单体断裂或裂隙可能为DNA纤维的包装不全图象,并表现出不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4.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一种致死性急性传染病,取体温41℃但尚未死亡的病兔的肝组织,经电镜超薄切片研究,在肝细胞核内可见大量成熟的,直径约36nm的球状无膜病毒颗粒,还可看到细胞核的严重病变,细胞质内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系统也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这一类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和装配,这提示该病毒可能是一种DNA病毒。  相似文献   
55.
对豇豆花叶病毒两个衣壳蛋白(VP37和VP23)的氨基端和羧基端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这些结果可以允许VP37和VP23编码区在病毒中间组份(M)RNA的核苷酸序列上进行基因定位。这两个编码区是相邻的,并表明,从M RNA的原始翻译产物中释出VP37和VP23的蛋白酶解部位,分别是谷氨酰胺-甲硫氨酸和谷氨酰胺-甘氨酸二肽序列。  相似文献   
56.
斑鳢和乌鳢寄生孢子虫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寄生鳢属鱼类原生动物的研究,外国已有不少的文献,但在我国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作者进行这一研究工作,目的是了解斑鳢(Ophiocephalus maeulatus)和乌鳢(O.argus)两种淡水鱼的孢子虫种类的形态学,以及对寄主的关系,以供鱼病防治和有关寄生虫学方面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本文记述的孢子虫共22种,  相似文献   
57.
本文提出较为简单的双部位吸收模型,不仅导出了单剂量药动学方程,而且导出了多次给药下的稳态药动学方程。  相似文献   
58.
菠菜叶绿体的光抑制部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氧条件下,叶绿体的光抑制部位不是专一的。强光可使PSⅡ氧化侧、PSⅡ反应中心、PSⅡ还原侧,PSⅡ及类囊体膜透性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种非专一性可能与类囊体膜蛋白在强光下的降解有关。无氧条件下,叶绿体的光抑制部位只是在PSⅡ反应中心及Q_B蛋白上。  相似文献   
59.
青海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青海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用超声提取作为沙棘总黄酮的制备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作为沙棘总黄酮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沙棘根、茎和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12、11.37和95.87 mg/g,叶中总黄酮含量远高于根和茎。与其他植物和其它地区沙棘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相比,青海沙棘叶片中总黄酮含量都较高,因此青海沙棘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杜仲不同部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不同部位绿原酸及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杜仲各部位绿原酸含量:叶>内皮>栓皮>枝;杜仲各部位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内皮>栓皮>枝>叶.杜仲各部位绿原酸含量、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