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由蛋白质内含子介导的亲和蛋白质纯化系统(IMPACT)已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其纯化得到的目的蛋白不含蛋白纯化标签以及多余的氨基酸残基,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这些优点使得其相对于其他蛋白纯化系统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但是现有报道都局限于非变性条件下使用,这往往会限制其在一些包涵体蛋白变性条件下使用。以一已知表达形成包涵体形式的丝素蛋白为例,研究IMPACT系统在时变性条件下使用变性剂浓度、温度和诱导断裂还原剂浓度。实验表明,在4 M尿素,100 mM DTT室温作用下蛋白质内含子会获得最大断裂效率(80%)。柱上在线断裂实验表明,其最终蛋白得率超过65%。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作为定量分析方法,对脊髓型颈椎病(CSM)脊髓早期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常规MRI检查显示脊髓内无异常信号,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SE-EPI)序列,进行DTI扫描.测量压迫部位脊髓的ADC值及FA值作为病例组,选择病变上或下方两个节段以上未受压正常脊髓作为正常对照组,测量其ADC值及FA值.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间ADC及FA值差别,计算ADC值及FA值诊断脊髓损伤的敏感性.结果: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DTI检查均可得到ADC图及FA图,经图像后处理,脊髓显示清晰,图像无变形及伪影.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DC值降低,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DC值增高,平均ADC值为(1.388± 0.149)x 10-3 mm2/s.44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FA值降低,1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FA值增高,平均FA值为0.476±0.085,受压处脊髓平均ADC值升高,平均FA值下降,与正常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DC值诊断的敏感性为93.33%,FA值诊断的敏感性为97.78%.结论:DTI与常规MR比较,能早期而准确地诊断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新特征(脑桥"十字征"和"壳核裂隙征")在MS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诊断为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头部MRI资料。结果:21例MSA患者中,Shy-Drager综合征(MSA-A)9例,早期临床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泌尿生殖功能障碍,头部MRI检查脑桥"壳核裂隙征"和"十字征"为Ⅰ期;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MSA-C)5例,3例发病后1年头部MRI脑桥"十字征"达Ⅱ期;"壳核裂隙征"为Ⅰ期,2例发病后3年头部MRI脑桥"十字征"达Ⅳ期。黑质纹状体变性(MSA-P)7例:早期临床均有运动迟缓、震颤等表现,3例发病后1年脑桥"十字征"Ⅰ期,"壳核裂隙征"Ⅲ期;3例发病后2年脑桥"十字征"Ⅰ期,"壳核裂隙征"Ⅰ期;另1例发病后9月脑桥"十字征"Ⅰ期",壳核裂隙征"Ⅱ期。结论:认为临床表现与头部MRI检查显示的新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有助于MSA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4.
白菜型油菜种子胰蛋白酶抑制剂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变性、硫酸铵分步盐析及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等方法,从白菜型油菜种子中得到胰蛋白酶抑制剂(BNTI)。SDS-PAGE检测为单一条带,表明纯化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电泳均一。SDS-PAGE测定其分子量约为14.4kD,等电聚焦测定其等电点约为4.7。BNTI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本文还考察了温度对溶液中BCH蛋白构象的影响,荧光光谱和测定抑制活力结果表明BNTI中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位于疏水部位。  相似文献   
55.
李祥龙  巩元芳  刘铮铸  张建文 《遗传》2004,26(6):841-844
利用测序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研究了蒙古羊、哈萨克羊、滩羊和藏绵羊黑素细胞刺激素受体(MSH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表明,在扩增片断长度为415bp范围内存在一个T317C突变,DHPLC可检测到该突变并被证明是一种高通量且简便的筛选方法。通过两次DHPLC可确定两个杂合子和一个纯合子,第一次DHPLC可迅速检测出由于形成异源双链而呈肩峰的杂合子(TC),但不能区分两个均呈单峰的纯合子(TT或CC)。第二次DHPLC将未知纯合子与已知序列的纯合子混合后进行,通过判定单峰或肩峰即可推断未知纯合子的基因型。所研究的4个绵羊群体在该突变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蒙古羊与哈萨克羊较近的遗传亲缘关系以及滩羊与藏绵羊较近的遗传亲缘关系与线粒体DNA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6.
为分离纯化棉铃虫的细胞色素P450,比较了4种去垢剂对棉铃虫微粒体P450的增溶与变性作用。结果表明:CHAPS (3-[(3-cholamidopropyl)- dimethylammonio]-1-propanesulfonate)能有效地增溶中肠和脂肪体微粒体P450,而Lubrol PX(聚氧乙烯十二烷基乙醇醚)、Emulgen 911(聚氧乙烯壬基苯酚醚)和胆酸钠的增溶效果较差;CHAPS对中肠和脂肪体微粒体P450的最适增溶浓度分别为0.5%和0.5%~0.8%; 终浓度为0.5%时, 4种去垢剂对中肠和脂肪体微粒体P450的变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7.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研究断奶仔猪粪样细菌区系变化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39  
利用PCR和DGGE技术分析了12头仔猪在断奶后其粪样细菌区系的变化。粪样细菌16S rDNA的V6~V8可变区经PCR扩增,扩增产物经DGGE电泳后再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仔猪断奶当天粪样 DGGE谱带少,同窝仔猪间图谱相似。断奶后,随着断奶时间的推移,每头仔猪的DGGE图谱带逐渐增多,变得复杂和多样,仔猪个体间DGGE图谱差异逐渐增大。仔猪是否同窝以及所采食日粮类型对DGGE图谱没有明显影响。相似性分析还表明,日粮中添加寡果糖的仔猪在断奶后第1周,其粪样微生物区系变化迅速,而后缓慢。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放射线引导下经椎间盘入路毁损内脏神经治疗上腹部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上腹部癌痛患者26例,在放射线引导下经T11~12椎间盘入路穿刺,注射无水乙醇5.0 mL毁损内脏大、小神经,观察穿刺成功率,并记录术前、术后1天、1周、2周、1月、2月的疼痛强度(NR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以及手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到位,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和术前相比,术后各时点的NRS评分、每日吗啡消耗量下降,QOL评分增加(P0.05)。其中,6例患者发生暂时性腹泻,一周内恢复;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背部烧灼感,未经特殊处理24 h后症状消失。结论:在放射线引导下经椎间盘入路毁损内脏神经治疗上腹部癌痛的操作简单,疗效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LTPNPA)治疗高原地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9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原地区DLB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9)和观察组(n=59),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LTPNPA术式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对比两组疗效、临床指标(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椎间隙高度R值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不同时期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是98.31%,高于对照组的88.14%(P0.05)。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偏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椎间隙高度R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高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高于治疗后3个月,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偏高(P0.05)。结论:对高原地区DLBP患者应用LTPNPA术式治疗,具有明显疗效,还可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上可考虑在高原地区推广LTPNPA术式,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60.
以往对几种酶的变性研究表明,酶的失活先于酶分子的整体构象变化[5]。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在盐酸胍、脲和SDS等变性剂存在下,比较磷酸化酶b的失活、辅基磷酸吡哆醛附近微环境的变化、AMP结合的协同性以及酶分子的去折叠。检测内源荧光的变化发现,随着变性剂浓度的增加,酶的失活作用不仅先于酶分子的整体构象变化,而且也先于磷酸吡哆醛结合部位的微环境以及AMP结合的协同性的变化,这表明,酶的活性不仅需要每个亚部位构象的完整性,而且也需要所有亚部位之间的正确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