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3 毫秒
61.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增高使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也使患心脏病的危险性增加。现认为,可能是由于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能抑制胶原蛋白的交联,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有TT突变基因型的患者.因为此酶的活性降低,通常伴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和叶酸水平降低。此外,雌二醇能通过增强抗氧化剂系统以防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症。故服用B族维生素和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2.
目的:进一步探讨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的临床比较差异,从而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医院临床收治的胸腰椎椎体转移肿瘤患者共计8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组)和对照组(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组),每组患者44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1d、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后的临床满意度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肿瘤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相比较可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行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0例)行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镇痛次数,术前及术后24、48 h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Prolo评分。结果:术后12、24、48 h,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逐渐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镇痛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 h,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Prolo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Prolo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期间,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明显减轻脊柱转移性瘤的疼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4.
刀鲚的年龄和生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鉴定刀鲚年龄的方法很多。本文以鳞片为主,对照耳石、胸鳍鳍条等方面的材料,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发现它们都有明显的年龄标志,但各有优缺点。其中以鳞片取材最容易,观察最方便,缺点是年轮标志比较复杂,有时还有副轮和幼轮等。再生鳞也比较多。刀鲚鱼苗和幼鱼在生长过程中,体长增加较快,至11月份,幼鱼最大个体可达200毫米左右。成鱼体长增加速度逐渐减慢,最大个体只410毫米。但随着年龄的变化,其体重却有显著增加。刀鲚鳞片的生长和体长的增加基本上成正比关系。刀鲚寿命不长,一般只有4—5冬龄,最大个体不超过6冬龄。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 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椎体 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矢状位T1WI、T2WI、T2WI/FS 及DWI扫描,研究其在常规序列和DWI序列上的表现,将常规MR 序列 和DWI序列检出率进行比较,测量正常椎体及病变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R 常规序列和 DWI序列(b=500s/mm2)表现: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呈长T1 长或等T2 改变,T2WI/FS 呈高信号,DWI 可以呈高信号、等信号及低 信号;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呈长T1 长T2 信号,大部分病灶T2WI/FS 及DWI呈高信号,少数变现为低信号;(2)MR 常规序列和 DWI 序列(b=500s/mm2)病灶检出率的比较:T1WI、T2WI/FS 及DWI序列病灶检出率均高于T2WI 序列,其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 义(P<0.01),T1WI、T2WI/FS 及DWI序列病灶检出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3)ADC 值比较:在DWI(b=500 s/mm2)上,良性组 ADC 值为(2.03± 0.83)× 10-3mm2/s,恶性组ADC 值为(1.37 ± 0.75)× 10-3mm2/s,正常组ADC值为(0.36± 0.21)× 10-3mm2/s,成像条 件相同时,良性组高于恶性组,两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较好的反映椎体的弥散特征,ADC值作为量化 指标可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可靠鉴别。  相似文献   
66.
多QTL定位的压缩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元明 《遗传学报》2006,33(10):861-869
本文综述了多标记分析和多QTL定位的压缩估计方法。对于前者,Xu(Genetics,2003,163:789—801)首先提出了Bayesian压缩估计方法。其关键在于让每个效应有一个特定的方差参数,而该方差又服从一定的先验分布,以致能从资料中估计之。由此,能够同时估计大量分子标记基因座的遗传效应,即使大多数标记的效应是可忽略的。然而,对于上位性遗传模型,其运算时间还是过长。为此,笔者将上述思想嵌入极大似然法,提出了惩罚最大似然方法。模拟研究显示:该方法能处理变量个数大于样本容量10倍左右的线性遗传模型。对于后者,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固定区间和可变区间的Bayesian压缩估计方法。固定区间方法可处理中等密度的分子标记资料;可变区间方法则可分析高密度分子标记资料,甚至是上位性遗传模型。对于上位性检测,已介绍的惩罚最大似然方法和可变区间Bayesian压缩估计方法可供利用。应当指出,压缩估计方法在今后的eQTL和QTN定位以及基因互作网络分析等研究中也是有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67.
摘要 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新鲜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伴随和不伴随椎体内裂隙征疗效进行比较。方法:以行PVP术治疗OVCF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A为OVCF伴随椎体内裂隙征(intravertebral cleft, IVC)患者,研究组B为OVCF不伴随IVC患者,以手术时间、所使用的骨水泥量,手术前、术后2 d、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为指标,考察PVP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研究组A比较,研究组B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手术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B骨水泥量显著降低(P<0.05)。两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手术前、术后2 d和6个月的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组急性和亚急性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 d和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与同组急性期比较,术前亚急性期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降低(P<0.05);与手术前比较,术后2 d和术后6个月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A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后B组显著增加(P<0.05)。术前B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Cobb角较A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同组急性期比较,术前亚急性期患者Cobb角显著升高(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 d和术后6个月的Cobb角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A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Cobb度显著低于术后B组(P<0.05)。结论:PVP治疗新鲜期OVCF伴随和不伴随椎体内裂隙征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8.
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Hfq是一种重要的细菌转录后调节因子,之前对Hfq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该蛋白对小分子非编码RNA (Small Non-Coding RNA,sRNA)和mRNA的作用上。Hfq最典型的功能是促进sRNA与其靶标mRNA碱基配对,在转录后介导对RNA的稳定性和翻译的调控。此外,Hfq也能与多种蛋白质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了RNA和蛋白质,Hfq还可以与DNA相互作用,在DNA压缩(DNA Compaction)和DNA复制(DNA Replication)等多种DNA代谢过程中发挥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额外的靶标和功能的鉴定将进一步夯实Hfq作为细菌中多种代谢途径核心调控因子的重要地位,也表明该蛋白的功能并不局限于其在RNA和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本文总结了Hfq在DNA代谢调控中的近几年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前景。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究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于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组(n=36)接受脊柱微创手术,对照组(n=36)接受传统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情况、疗效及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压缩椎体高度/病椎上下椎体高度和之半、椎体后凸Cobb角及骨块侵占椎管比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1.7%,对照组为58.3%,其中6例患者因症状加重转为手术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内植物松动、断裂、形成假关节、截瘫等并发症,钉棒内固定系统坚强可靠;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7±2.5)个月,观察组平均下地时间(4.1±1.7)d,肌力恢复时间(3.7±0.8)周,Frankel神经功能均恢复E级;对照组平均下地时间(7.4±3.0)d,肌力恢复时间(5.9±1.4)周,Frankel神经功能评分:D级6例,E级30例。结论:脊柱微创手术能够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骨骼力学变化,可有效保证其术后恢复情况,疗效较好,且不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0.
绝大多数椎体压缩性骨折由骨质疏松或椎体肿瘤引起,其导致骨折部位的疼痛以及椎间高度丢失。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用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能够迅速缓解病人的疼痛、恢复伤椎畸形。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小切口将骨水泥注入骨折部位,而椎体后凸成形术将球囊注入骨折部位,通过球囊扩张和收缩形成空腔,并在腔中注入填充材料,接着取出球囊,注入骨水泥。本文从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发展、两种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骨水泥的研究现状和两种技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