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叶酸、甲钴胺对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112例脑血管病患者,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三个叶酸组、甲钴胺组和联合治疗(叶酸+甲钴胺)组。叶酸组口服叶酸5 mg(1次/天)。甲钴胺组予以甲钴胺口服500μg(3次/天)。联合治疗组联合用药,连续口服6个月。评价治疗前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认知障碍评分。结果:治疗后,三组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叶酸组和甲钴胺组(P0.05)。三组间认知障碍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钴胺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叶酸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认知障碍MMSE评分水平水平明显高于叶酸组和甲钴胺组(P0.05)。结论:叶酸联合甲钴胺能够改善脑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评分,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叶酸对认知障碍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时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内科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住院和门诊的PD患者50例(病例组),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同型半胱氨酸、叶酸以及维生素B12差异以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维生素B12和左旋多巴剂量和PD患者评分(UPDRS评分)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的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以及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剂量将病例组分为两个亚组,高剂量组(≥14μmol/L)和低剂量组(14μmol/L),两亚组叶酸、维生素B12、左旋多巴剂量和UPDRS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维生素B12以及UPDRS评分呈负相关(r=-0.545,-0.337,-0.233,P=0.001,0.009,0.013),与左旋多巴剂量呈正相关(r=0.518,P=0.001)。结论:左旋多巴治疗PD可使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并降低叶酸、维生素B12的含量,临床上应加强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3.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Yang F  Tan HM  Wang H 《生理学报》2005,57(2):103-114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全球性致残与致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确定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龄、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症。大量的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健康人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5~10μmol/L。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严重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基因的缺陷。CBS基因缺陷的纯合体可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至100~500μmol/L。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严重升高的病人通常伴随神经系统异常、早发性的动脉粥样硬化。叶酸、维生素B6和B12治疗能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 s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术后并发症。迄今为止,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障碍。我们实验室在CBS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上证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能抑制eNOS的活性,导致主动脉内皮功能的障碍。我们还在细胞模型上证实了同型半胱氨酸能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2)KH固醇和甘油三脂生物合成代谢异常。我们实验室在apoE、CBS双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上证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能改变肝脏的脂肪代谢,增加巨噬细胞对修饰LDL的摄取,从而导致胆固醇脂和甘油三脂在血管壁的堆积,促进主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3)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此外还发现同型半胱氨酸能激活蛋白激酶C信号途径,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抑制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的交联。(4)激活血栓形成。(5)激活单核细胞。目前认为同型半胱氦酸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化学机制致病;(1)自氧化产生活性氧。同型半胱氨酸在自氧化的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从而引起血液中脂蛋白和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损伤,并进一步引起内皮功能的障碍。(2)在腺苷的参与下形成SAH,一种甲基转移抑制剂,导致细胞内的低甲基化。(3)与一氧化氮结合形成亚硝酰物。(4)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总之,我们和其他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而且具有致病效应。尽管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B12等治疗能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但是否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仍有待于大量的动物研究及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常用抗癫痫药对癫痫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浓度的影响。方法:比较45例服用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11例,服用拉莫三嗪12例,服用奥卡西平9例,服用丙戊酸13例)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浓度的差异。结果:癫痫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均高于正常,而叶酸和维生素B12均在正常范围内;服用拉莫三嗪的患者其血中同型半胱氨酸低于服用丙戊酸、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的患者;服用卡马西平的患者血中叶酸高于服用拉莫三嗪、丙戊酸的患者(P<0.05);维生素B12在各用药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引起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故癫痫患者应常规给予补充叶酸、维生素B12,以使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血管病和出生性缺陷的一个危险因素 .5- 1 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活力的降低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克隆了人和大鼠的 5- 1 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cDNA ,构建了人MTHFR的原核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MTHFR的蛋白质 .并且初步发现 ,IL- 1和同型半胱氨酸均可以促进大鼠MTHFR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与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有关的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和胱硫醚-β-合成酶(CBS)的基因突变,酶活性下降,引起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发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与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显著相关。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具有差异。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联。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与患者年龄、血液中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及脑梗死性质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华烨  梁汝庆  丁新生 《生物磁学》2009,(15):2850-285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关系,并对高Hcy血症成因作初步分析。方法:测定225例缺血性脑卒中和4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及85例同龄健康受试者的血浆Hcy水平以及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将缺血性卒中按照TOAST分型分为不同临床亚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心源性脑栓塞组以及其他或不明原因脑梗死组,并分别与健康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患者为(16.19±4.35)μmol/L,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16.89±6.41)μmol/L,心源性脑栓塞组为(18.23±4.83)μmol/L,其他或不明原因脑梗死患者为(17.31±2.56)μmol/L,脑出血组患者为(14.91±4.54)μmol/L,均高于对照组(7.20±7.91)μmol/L,P〈0.05;各缺血性卒中组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缺血性卒中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出血性卒中组(P〈0.05)。卒中各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不同类型卒中中均升高,高血浆Hcy水平可能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和VitB12缺乏可能是导致高Hcy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系统介绍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及血管钙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并探索补充叶酸降低血浆Hcy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Dai J  Wang X 《生理学报》2007,59(5):585-59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但是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将从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以及T细胞活性等几方面归纳总结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同型半胱氨酸可以诱导单核细胞和T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还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及IgG分泌。此外,本文还总结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致炎作用的细胞内机制。同型半胱氨酸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氧化应激或者内质网应激,还可以降低一氧化氮的生物活性,影响包括S-腺苷蛋氨酸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