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49篇
  免费   2205篇
  国内免费   7629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688篇
  2022年   759篇
  2021年   719篇
  2020年   809篇
  2019年   769篇
  2018年   603篇
  2017年   649篇
  2016年   725篇
  2015年   880篇
  2014年   1630篇
  2013年   1208篇
  2012年   1561篇
  2011年   1796篇
  2010年   1569篇
  2009年   1829篇
  2008年   2240篇
  2007年   1696篇
  2006年   1674篇
  2005年   1633篇
  2004年   1533篇
  2003年   1406篇
  2002年   1453篇
  2001年   1429篇
  2000年   1141篇
  1999年   919篇
  1998年   738篇
  1997年   752篇
  1996年   799篇
  1995年   736篇
  1994年   697篇
  1993年   632篇
  1992年   525篇
  1991年   456篇
  1990年   445篇
  1989年   451篇
  1988年   198篇
  1987年   130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184篇
  1984年   69篇
  1983年   74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5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3年   1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亚洲杉木[Cunninghamia asiatica(Krassil.)comb.nov.]是一个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早白垩世化石种,该种以往定为Elatocladus manchurica或Elatides asiatica。通过详细对比,发现它与现生杉木属植物无论枝叶形态,还是表皮结构均很相似,从而确立了该种的自然分类位置,同时,也把杉木属的深化史自晚白垩世至少追溯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92.
虫生真菌双生座壳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生座壳孢(Aschersonia duplex Berk.)系日本卷毛蚧的病原真菌。此菌在人工培养基和自然基物上生长好,并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对 C 源中的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山梨糖;N 源中的蛋白胨,天冬素、L-酪氨酸、KNO_3利用好。生长适温22—26℃。病原流行季节相对湿度在80%以上。田间接种,对寄主致病性强,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3.
限制性内切酶诱发的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限制性内切酶PstⅠ,SalⅠ,PvuⅡ和BamHⅠ处理CHO细胞后,发现其SCE率升高,与对照相比,前三种酶具有显著性差异。但这些酶诱导SCE的效应与其致染色体畸变效应相比则较弱,提示引起DNA双链断裂的限制性内切酶不是SCE的强刺激物。实验结果表明,BrdU取代胸苷不能消除限制酶对底物DNA的识别及裂解。  相似文献   
94.
马铃薯未传粉子房离体培养诱导双单倍体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水平的生长素,培养未传粉马铃薯子房,经三年试验,从两个品种中获得了双单倍体的绿色小植株,(2n=2x=24);从分化绿苗力很强的球状愈伤组织中,又不断地分化出许多绿色小植株。绝大多数品种,都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一般诱导率为70%左右。品种的基因型和培养基中的生长素种类与水平在愈伤组织分化绿苗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扦插和试管微型薯培养,可以大量繁殖试管苗,这为马铃薯单倍体育种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5.
坛紫菜原生质体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2%的海螺酶和1%的纤维素酶混合,将坛紫菜叶状体的4种不同细胞类型即:营养细胞、根丝细胞、精子囊和果孢子囊,分别解离成原生质体,并研究了这些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时期。细胞的生长、发育途径。由根丝细胞分离的原生质体能长成新的叶状体;由早期中部营养细胞分离的原生质体,有70%长成新的叶状体,其余的发育成精子囊和果孢子囊。再生叶状体在室内培养,能正常成熟。由精子囊和果孢子囊分离的原生质体,即精子细胞和果孢子细胞不能再生叶状体。前者形成新的精子囊放散精子,后者形成新的果孢子囊,放散果孢子发育成丝状体。晚期紫菜与早期紫菜比较,再生叶状体的数量显著减少,而发育成精子囊和果孢子囊的数量则大大增多。  相似文献   
96.
镉对雄性小鼠生精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镉对小鼠生殖力和生精细胞的作用,本文对氯化镉处理后的雄性小鼠进行了交配实验,以观察其对怀孕率、每窝产仔数及子代性比的影响。测定比较了注射镉后,小鼠成熟精子的总LDH酶和LDH-X酶的活性;还用双向电泳方法分析了成熟精子的蛋白质变化。结果表明,处理组在怀孕率、每窝产仔数及子代性比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成熟精子的总LDH活性经镉处理后未发现明显变化,但镉能显著地抑制与精子运动的能量有关的LDH-X酶的活性。双向电泳图谱表示,镉处理后,精子中含量较少的三组蛋白质或消失不见,或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7.
异细胞质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及其细胞遗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变小黑麦细胞质有可能增加减数分裂的稳定性,提高小黑麦的结实率与籽粒饱满度。作者以不同细胞质的“中国春”小麦与黑麦杂交,F_1幼苗用秋水仙素加倍获得双二倍体、或以八倍体小黑麦为父本与F_1杂交,获得异细胞质八倍体小黑麦(Triticale 8x)8个品系。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质不同的“中国春”小麦与黑麦杂交结实率差异显著,出苗率亦不同,F_1株型多为两亲的中间型,花药不开裂,个别组合出现雄蕊雌化现象,有的组合表现生长弱性,减数分裂中期Ⅰ常出现1至数个末端交叉的棒状二价体,其数量在不同组合间差异显著,表明异细胞质对染色体配对有影响。D类细胞质对改进八倍体小黑麦的结实率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芍药属的研究(1)——国产几个野生种核型的报道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相似文献   
99.
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分布区内各地区的分布作了分析,统计了各地区不 同等级分类群的频度,认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是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最大的频度中心、 多样性中心和特有种的分布中心。 文中还讨论了乌头属内的演化关系,以及本属与邻近属的 系统发育关系,发现在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既有许多原始类群,又有大量的进化类群,提出 了本亚区不但是本属植物原始类群的保存中心,而且是活跃的分化中心。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喜马拉雅山脉的抬升以及本亚区复杂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
重楼属植物的细胞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楼属Paris有19种,分布于欧亚大陆。根据对本属所有种的染色体研究,重楼属染色体基数为5,核型的基本结构有两种形式:热带核型K2n=2x=10=6m十4t和温带核型K2n=2x=10=6m+4st或 6m+2st十2t。 热带核型的种(13种)分布在亚洲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温带核型的种(6种)则出现在欧亚大陆的温带地域。重楼属的多倍体种的核型属温带核型,为本属的边陲种。四倍体种四叶重楼Paris quadrifolia分布在本属分布区的西端(欧洲);日本重楼P.japonica是八倍体种,局限在属分布区的东端(日本)。全部热带核型的种都是二倍体种。其中海南重楼P.dunniana等较原始种类都集中在华南和中南半岛北部。作者认为,亚洲大陆北纬18°至北回归线的热带地域是重楼属的起源地,云贵高原至邛崃山地域拥有14种重楼和9种核型结构式(全属有13种核型结构式),是重楼属的多样化中心,即现代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