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黄景西  覃吉高 《蛇志》2013,(4):372-374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抗体检测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0710例进行梅毒血清抗体检测者,根据性别、年龄的不同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结果判断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患者梅毒血清抗体检测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患者梅毒血清抗体检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由于患者自身原因、试剂原因及HIV感染等因素,造成梅毒血清抗体试验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对梅毒血清抗体试验结果应结合病史及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32.
梅毒疫情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缺乏疫苗预防,控制梅毒主要依赖对感染人群的诊断与抗生素治疗。虽然青霉素治疗梅毒仍然有效,但临床上对一线青霉素的替代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梅毒螺旋体(Tp)菌株已在许多国家普遍流行。了解Tp耐药性的遗传基础对于加强Tp耐药分子监测十分必要。就T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遗传基础和对其他可能严重阻碍梅毒治疗和控制的抗生素潜在的耐药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在梅毒实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RPR法、TPPA法分别检测150例梅毒患者及125例非梅毒患者血清。结果:化学发光法、RPR法、TPPA法对150例梅毒血清标本和125例非梅毒血清标本对照组的敏感性分别为98.0%、75.3%和97.3%,特异性分别为98.3%、81.6%和97.5%。化学发光法、TPPA法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RP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法和TPPA法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别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3种方法检测,梅毒诊断阳性率可提高到100%。结论:梅毒的化学发光检测法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自动化、定量检测方法,能够用于梅毒的准确诊断和疗效观察,与传统方法联检可防止误诊、漏诊,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三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ELISA法、TRUST法和TPPA法分别检测梅毒患者血清标本中梅毒螺旋体IgG抗体,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择一种适合于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5.
胶体金法与TPP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法 (TPAb)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以梅毒累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为“金标准” ,同时用TPAb法检测梅毒高危人群的血清。结果 :两种方法经 χ2 检验P >0 0 5 ,差异没有显著性 ,Kappa值为 0 86 ,TPAb法其敏感性 88 9% ,特异性 97 8% ,准确性 93%。结论 :TPAb法可推荐用于血清学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查 ,有助于临床梅毒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36.
文中提出梅毒的主要免疫防护机理是迟发型变态反应(DTH)。苍白蜜螺旋体(TP)虽具有多种蛋白抗原,但确能诱发DTH为去垢剂相蛋白(DPP)。在这种理论基础上,作者并提出了梅素预防接种的策略。有新的观点,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中国古代人类麻风病和梅毒病的骨骼例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标 《人类学学报》1994,13(4):294-299
文中记述了从中国不同时代考古遗址出土的人类麻风病和梅毒病骨骼标本的若干宏观病理特征,通过与国外资料对比,认为麻风病和梅毒病已经在秦汉时期的中国居民中传播,但是,目前至少还没有找到可靠病骨例证来证实麻风病和梅毒病均起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38.
梅毒螺旋体,亦称苍白密螺旋体(T.Paliddum),菌体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菌体长5~20μm,平均6~10μm,宽0.2μm,有6~12个螺旋,菌体透明不易染色,用暗视野显微镜可直接观察病变标本中菌体的典型形态和...  相似文献   
39.
基因重组抗原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性传播疾病,早期诊断是防止其传播及治疗的关键。采用基因重组的梅毒螺旋体P47和P15抗原对289份临床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组抗原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能对梅毒进行早期诊断,可以代替常规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186份现患和已治愈梅毒患者标本,重组抗原ELISA法、TPHA法和RPR法均为阳性;60份健康献血员标本,重组抗原ELISA法和TPHA法、RPR法均为阴性;17份与梅毒患者有性接触者的标本,重组抗原ELISA法有2份阳性,而TPHA法、RPR法均为阴性,1个月后复查这2份血清TPHA和RPR均为阳性;6份RPR和类风湿因子均为阳性的血清,重组抗原ELISA法和TPHA法均为阴性,;20份肝硬化患者血清,3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40.
免疫-PCR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梅毒螺旋体重组蛋白为抗原,应用免疫-PCR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并同常规ELISA法进行比较,探讨免疫-PCR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可行性。结果免疫-PCR法敏感性是常规ELISA法的104倍,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法;对照血清标本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为阴性。表明免疫-PCR方法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对梅毒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