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刘娇 《蛇志》2013,25(1):82-83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用生物材料或非生物材料制成关节假体植入人体替代病损的关节结构的一类手术方法,其目的是消除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关节,从而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1]。术后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及康复护理是提高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措施之一。我院2011年3月~2012年4月针对11例行桡骨小头置换术的患者有计划、  相似文献   
62.
目前,在骨科医疗和科研中,由于严重的损伤程度、复杂的解剖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复杂程度仅次于髋骨骨折,成为一项临床医学难题,其不仅处理极为棘手,而且极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难以取得预期疗效。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极的利用手术对股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的方法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保守方法,明显提高了其疗效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功能得到早期锻炼,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本文根据临床实践和相关理论,对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6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分别对骨折复位比较及功能评分。结果:完整随访106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随访时间3~21个月。对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进行骨折复位测定及改良Garland和Werley评分,A,B型骨折无显著性差异;C型骨折中,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对于C型骨折,建议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A,B型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保护装置GuardWire PlusTM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对外周血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急诊PCI的60例年龄>60岁老年STEMI患者分为远端保护组(GW)和非远端保护组(NGW)。于术前、术后4h、8h、12h、16h、24h、2d、3d、5d分别测定外周血cTnI、CK-MB水平,并比较两组间变化及其峰值水平。结果:两组全部病例均成功植入支架。GW组全部成功放置GuardWire PlusTM远端保护装置。发病后12h两组CK-MB的值有明显差别(P<0.05),并且GW组出现酶峰提前,发病后6h、12h两组的CTNI的值有明显差别(P<0.05),并且GW组出现峰值提前。结论:老年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可以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这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的7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41例患者进行T形钢板内固定,其余35例患者进行复位后石膏外固定。并借助X线对比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前后及临床愈合时桡骨腕关节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变化等数据,并根据改良的Shea评定法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针对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患者,T形钢板内固定组的优良率要优于石膏外固定组的疗效(P<0.05);而对于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两组之间的优良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应优先选择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而对于稳定性骨折患者这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66.
两种还田模式下玉米秸秆分解速率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秸秆直接还田具有培肥地力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增加作物产量等优点。目前 ,各地玉米秸秆多采用粉碎方式直接还田 ,但投资大 ,费用高。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在总结前人基础上 ,结合当地农村实际经济水平和耕作制度 ,提出了玉米秸秆整株还田方法。实践证明 ,整株还田省时省力 ,具有明显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探讨玉米秸秆在整株方式和粉碎方式下进行还田时其分解情况 ,从而为玉米秸秆整株还田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1 研究地区与方法1 1 自然概况曲周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山前平原南端、漳河冲积扇下缘。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远端胃癌应用腹腔镜辅助技术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安全性、近期生存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158例患者,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手术75例(腹腔镜组),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手术83例(开腹组)。对比分析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病人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生存差异。结果: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病人一般资料、病理学类型、肿瘤位置、肿瘤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目、总清扫淋巴结数目、肿瘤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传统开腹组长(P0.05),切口长度、离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性手术安全可行,可达到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但较开腹组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优势。  相似文献   
68.
绝大多数椎体压缩性骨折由骨质疏松或椎体肿瘤引起,其导致骨折部位的疼痛以及椎间高度丢失。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用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能够迅速缓解病人的疼痛、恢复伤椎畸形。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小切口将骨水泥注入骨折部位,而椎体后凸成形术将球囊注入骨折部位,通过球囊扩张和收缩形成空腔,并在腔中注入填充材料,接着取出球囊,注入骨水泥。本文从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发展、两种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骨水泥的研究现状和两种技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PKP(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PVP(即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并抽取我院骨科诊治的164例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式分为PKP组和PVP组各82例,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前各组VAS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法)、ODI(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变化,同时对2种手术的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手术后,两组VAS评分、ODI、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度均出现明显恢复(P0.05),在术后相同时间点,PKP组VAS分数、ODI分数、椎体高度、Cobb角度均显著优于PVP组(P0.05);PKP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17.07%)显著低于PVP组(36.59%),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PVP、PKP虽然均能够对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达到修复椎体高度、止痛的治疗效果,但是PKP治疗后椎体恢复情况、手术安全性显著优于PVP。  相似文献   
70.
万玉清 《蛇志》2017,(3):339-340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上实施疼痛控制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肢体疼痛和肿胀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和肿胀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