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应用远端保护装置Guard Wire Plus T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共72例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远端保护组(GW组)和非远端保护组(NGW组),其中GW组38例,NGW组34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ST段回落情况、术后TIMI分级、TIMI记帧、和心肌blush分级以及术后一周内及3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全部病例均成功地置入支架,GW组全部成功放置GuardWire PlusTM保护装置,GW组ST段回落□50%的百分比明显高于NGW组(68.4%vs41.2%,p<0.05)。术后TIMI分级两组没有明显差别,TIMI记帧(p=0.043)和心肌blush分级有明显差别(p=0.000)。GW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NGW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联合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可以有效的预防远端血栓栓塞,缩小梗死面积,改善LVEF。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指引导管早期应用维拉帕米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1月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于我院行急诊PCI的患者,共纳入162例患者,按随机方法(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患者在首次球囊扩张后早期经指引导管内给予维拉帕米(200μg),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再灌注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CI术后冠脉血流情况,心肌梗死相关血清指标(CK-MB,cTn I)的峰值,住院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维拉帕米治疗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室性失常及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维拉帕米治疗组患者cTnI和CK-MB峰值分别为(46.63±13.77)μg/L和(139.87±35.45)U/L,生理盐水组cTnI和CK-MB峰值为(54.36±12.59)μg/L和(158.34±40.18)U/L,两组比较,P均0.01。MACE事件两组间未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经导管早期给予维拉帕米不但可显著减少无复流现象,还可显著减少再灌注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住院期间MACE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现象(NR)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PCI术后无血流患者22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中12例运用IABP治疗,其余10例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0天内心肌损伤标志物、脑钠肽(BNP)恢复情况,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治疗10天后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3个月、6个月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结果:IABP治疗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时间-浓度曲线显示指标下降明显快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BNP峰值较对照组提前,IABP治疗组BNP指标时间-浓度曲线显示指标下降明显快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10天、3个月及6个月时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差别及LVEF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能够加速降低AMI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患者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使BNP峰值提前并改善10天、3个月及6个月时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EF值对心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手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4月间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96例,均行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患者仅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灌注情况、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肌酸磷化脢-同功脢(CK-MB)和肌钙蛋白(c Tn I)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ST段回落率、TIMI血流分级(CTFC)、TIMI3级和TMP3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hs-CRP、BNP及MMP-9水平、血清CK-MB和c Tn I峰值及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CI术前给予80mg阿托伐他汀对STEMI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提高心肌血流灌注恢复质量,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室收缩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评价QTVI指标对该类患者未来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急诊PCI术治疗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一周测量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VEF<50%者排除,LVEF≥50%者入选。共38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入选者继续测二尖瓣环室间隔侧和左室侧壁侧QTVI曲线上心室收缩期速度峰值(Sa),并计算左室平均收缩期速度峰值(mean Sa)。术后12个月随访,查LVEF。结果:PCI术12个月后有17位患者LEVF<50%,21位患者LEVF≥50%。入选的STEMI者术后7天的左室平均Sa波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术后12个月出现LVEF减低(<50%)的患者,其术后7天的左室平均Sa波峰值低于PCI术12个月后LVEF正常的患者(P<0.01)。结论:通过QTVI检测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能够早期发现单支病变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后的左心室功能受损;PCI术后LVEF正常的STEMI患者,术后7天QTVI测得的左室平均Sa波峰值减低可能预示着将来发展为LVEF减低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与比伐卢定联合治疗在高血栓负荷拟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127例高血栓负荷拟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号分为对照组(替罗非班治疗),双号分为观察组(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分别为63例和64例。对比两组术后24 h、术后30 d支架内血栓事件、30 d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变化、心功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时间及CKMB峰值,记录两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24 h、术后30 d均未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观察组30 d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住院时间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个月TIMI血流分级为Ⅲ级的占比高于术前同一分级,TIMI血流分级为0~Ⅰ级、Ⅱ级的占比低于术前同一分级(P<0.05)。观察组术后7 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CKMB峰值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CKMB峰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高血栓负荷拟行PPCI的STEMI患者,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肌损伤,改善TIMI血流分级,同时还可减少30 d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TNF-α、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4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发病后6h、12h、24h、48h及72h血清中cTnI、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hs-CRP在患者发病12h后达到高峰,而cTnI、TNF-α均在发病后24h达到高峰;hs-CRP在患者发病早期的检出率较高,发病后6h患者血清hs-CRP检出率与cTnI、TNF-α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TNF-α及hs-CRP水平对患者病情评估及治疗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需经PCI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PCI后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与计帧值(corrected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frame count,CTFC)、ST段回落情况、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isoenzyme-MB,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PCI术后,两组冠脉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CFT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回落50%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K-MB峰值及CK-MB峰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均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在急性心梗PCI后患者的应用中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改善心肌微循环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78例在我院接受急诊PCI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分为两组:心力衰竭组(n=54例)和非心力衰竭组(n=2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相关治疗情况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关护理策略。结果:278例老年患者中有54例PCI术后出现心力衰竭(发生率19.4%);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收缩压(SBP)、发病至PCI时间、入院血糖、入院NT-pro 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酐蛋白I(c Tn I)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术后TIMI血流、使用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至PCI时间、高血压、入院时血糖、NT-pro BNP、c Tn I峰值是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TIMI血流、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是保护性因素。结论:ACS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HF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当积极制定相关护理干预策略以降低术后H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搭桥(CABG)术前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率(NLR)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关系,为临床 CABG 围术期心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2年6 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 接受冠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210 例,收集术前血常规及术后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计算NLR;采用 四分位法根据NLR 水平将患者分为四组,比较各组cTnI 及CK-MB 峰值,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LR 与cTnI 及CK-MB 峰值的相 关性。结果:随着NLR 水平升高,高血压病史和射血分数<50%患者比例逐渐增多;白细胞计数、术后CK-MB 及cTnI峰值、术后 血肌酐值均逐渐增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LR、WBC分别与cTnI 峰值呈正相关(r=0.526,r=0.186,P<0.05)。结论:术前 NLR、WBC 与cTnI 峰值呈正相关,NLR 可能是反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搭桥围术期心肌损伤的良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I(cTnI)及和肽素(copeptin)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心绞痛患者50例记为对照组。分别比较患者H-FABP与cTnI阳性、阴性分布情况以及copeptin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FABP、cTnI、copeptin以及三项联合检测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H-FABP与cTnI阳性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opepti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FABP、cTnI及copeptin等3个指标均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H-FABP+cTnI+copeptin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分别为86.46%和87.15%。结论: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H-FABP、cTnI、copeptin表达较高,联合检查上述三项指标水平可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时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31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溶栓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发病至溶栓时间6 h)172例、B组(发病至溶栓时间为6~12 h)102例和C组(发病至溶栓时间12 h)40例,比较三组患者溶栓效果、溶栓后ST段回落情况以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梗死冠脉溶通率、溶栓后ST段回落幅度高于B组和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ST段回落最大幅度所需时间、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梗死冠脉溶通率更高、ST段回落效果更好,可降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外连素、母系表达基因3(MEG3)、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200例作为AMI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对照组、AMI组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外连素、MEG3 RNA、HSP-70。对比心血管不良事件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CK-MB、Myo、cTnI、外连素、MEG3 RNA、HSP-70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MI患者血清外连素、MEG3 RNA、HSP-70水平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关系。结果:AMI组CK-MB、Myo、cTnI、外连素、MEG3 RNA、HSP-70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过程中,有59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纳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剩余141例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纳为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患者的CK-MB、Myo、cTnI、外连素、MEG3 RNA、HSP-70均高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P<0.05)。AMI患者外连素、MEG3 RNA、HSP-70水平与CK-MB、Myo、cTnI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中外连素、MEG3 RNA、HSP-70均呈现异常高表达,且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密切相关,可考虑作为AMI患者早期确诊的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探究瑞马唑仑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MIRI组、低剂量-瑞马唑仑组(L-瑞马唑仑组,5 mg/kg)、高剂量-瑞马唑仑组(H-瑞马唑仑组,20 mg/kg)、H-瑞马唑仑+PERK抑制剂组(瑞马唑仑20 mg/kg+GSK2606414 1 mg/kg),每组18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0.5 h、再灌注2 h制备MIRI大鼠模型,于再灌注2 h后即刻尾静脉注射给药,再灌注24 h后进行组织取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检测心肌组织中铁死亡相关标志物[铁、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PERK/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IRI组心肌结构受损,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呈现显著的铁死亡特征(膜固缩,膜密度增加,嵴减少),血清中CK-MB、cTnI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组织中铁、ROS、MDA水平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GSH水平及p-PERK/PERK、核Nrf2/Nrf2、HO-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MIRI组相比,L-瑞马唑仑组和H-瑞马唑仑组心肌组织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血清CK-MB、cTnI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组织中铁、ROS、MDA水平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GSH水平及p-PERK/PERK、核Nrf2/Nrf2、HO-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H-瑞马唑仑组相比,H-瑞马唑仑+PERK抑制剂组心肌组织上述病理改变加重,血清CK-MB、cTnI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组织中铁、ROS、MDA水平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GSH水平及p-PERK/PERK、核Nrf2/Nrf2、HO-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瑞马唑仑可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大鼠MIRI,可能通过激活PERK/Nrf2/HO-1信号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红细胞形态学参数对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作用及其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心肌梗死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40例健康对照组人群。对比分析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入院1h内)和对照组红细胞形态学参数(MCV、MCH、MCHC、RDW)、及心肌酶谱(CK-MB、c Tn I)。分析心肌梗死不同时间MCV、MCH、MCHC、RDW变化趋势。结果: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组1 h内MCV、R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组1 h内MCHC、MC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MCV、RDW在发病后1 h、24 h、48 h、7 d水平逐渐升高,各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发病后1 h、24 h、48 h、7 d、14 d MCHC、MCH水平逐渐降低,各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和CK-MB、c Tn I呈正相关性(P0.05)。RDW对心肌梗死诊断的灵敏度最高达到93.4%,特异度为69.7%,RDW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临界值为14.04%。结论:RDW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心肌梗死,为临床诊断提供一新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不同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病变特点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8例,根据心电图ST段的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124例)、ST段压低组(64例)、ST段无偏移组(20例),所有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和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冠脉造影情况和冠脉狭窄程度,比较治疗1个月后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在ST段抬高组中,共检测出单支血管闭塞病变99例,占79.84%,两支或两支以上血管病变25例,占20.16%,其中侧支循环开放19例,开放率为15.32%。在ST段压低组中,共检测出单支血管非闭塞病变6例,占9.38%,两支或两支以上血管非闭塞病变56例,占87.50%,单支血管闭塞病变2例,占3.13%,其中侧支循环开放34例,开放率为53.13%。在ST段无偏移组中,单支血管闭塞病变15例,占75.00%,单支或多支血管非闭塞病变5例,占25.00%,其中侧支循环开放7例,开放率为35.00%。ST段抬高组、ST段无偏移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以重度狭窄为主,ST段压低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以中度狭窄为主,三组患者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整体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躯体受限评分、精神及活动评分整体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T段压低组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ST段抬高组和ST段无偏移组(P0.05)。结论:心电图ST段不同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病变密切相关,且ST段压低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0例(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新生儿70例(对照组),采用生化仪检测入选者血清心肌酶谱,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 Tn I,比较两组血清心肌酶谱和c Tn I水平。结果:研究组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a-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 Tn 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检测灵敏度最高,c Tn I检测的特异性最高。结论:血清心肌酶谱及c Tn 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术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用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AMI)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大量血栓征象、并行血栓抽吸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行IABP后联合血栓抽吸;对照组仅进行血栓抽吸。观察两组患者的BNP及心功能参数。结果:术后24小时两组BNP有普遍升高趋势,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术后2周普遍回降,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1);2周后实验组的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联合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和血栓抽吸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增加冠脉灌注,有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50例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将其分为对照组(非MVA)和观察组(MVA),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及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绞痛史、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钾、肌酐(Cr)、BUN、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病变类型与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MVA的发生无关,Killip分级、Cr和LDL与MVA的发生有关,且Killip分级和Cr水平是发生MV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illip分级和Cr水平是诱发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MV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70例VMC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7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在入院后第2d、第3d、第5d、第7d、第9d和第11d分别测定所有儿童血清CK-MB、cTnI和hs-CRP水平,分析比较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和单独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CK-MB、cTnI、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K-MB、cTnI和hs-CR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0.12%、93.62%,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性高于hs-CRP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结果显示,hs-CRP阳性率最高,但在血清中也最先消失,CK-MB次之,cTnI最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K-MB、cTnI和hs-CRP的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VMC患儿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