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灵芝氨基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革 《氨基酸杂志》1994,16(4):12-14
  相似文献   
402.
灵芝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03.
灵芝栽培中绿霉菌污染的调查研究齐素芳(辽宁省锦西市植保站.121500)灵芝栽培过程中的绿霉菌污染,是一项棘手的难题,为此,作者进行调查和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下:一绿霉菌的传播方式绿霉菌(包括木霉菌、青霉菌等)生长于土壤中或地表以上的有机物质上。其分...  相似文献   
404.
灵芝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灵芝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研究初报王淑华,孙翠焕,朱万琴,王恒新,冯健(辽宁省微生物研究所,朝阳122000)灵芝{GanodermaCapons(Lhyd)Teugj是祖国中医药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真菌类药物。自古以来被视为“扶正固本、滋补强身”的珍品...  相似文献   
405.
【背景】灵芝被纳入我国“药食同源”试点名单,腺苷作为其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在免疫调节、抗炎、抗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调控腺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来提高灵芝腺苷产量。【方法】将不同培养时间阶段腺苷合成酶基因(包括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酸甲酰转移酶GlATIC、嘌呤核苷磷酸化酶GlPNP、腺苷激酶GlADK)的表达量与腺苷含量相关联,筛选出与灵芝腺苷含量呈正相关的关键酶基因。克隆关键酶基因并在灵芝中过表达,探究关键酶基因过表达对灵芝腺苷积累的影响。【结果】GlPNP的表达与灵芝腺苷含量呈正相关。GlPNP的cDNA全长为969 bp,预测GlPNP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34.6 kDa,呈三聚体的四元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菌株中GlPNP的表达量在第4天比野生型菌株(WT)上调了2.9-3.9倍,与含空载体的菌株(CK)相比,腺苷含量分别提高了78%和63%。【结论】过表达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是提高灵芝腺苷产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06.
灵芝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丹  宋梦薇  徐英杰  曲娜 《生物技术》2004,14(Z1):29-30
该文对灵芝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心血管系统活性、护肝解毒、镇静、降血糖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充分论述了灵芝的补益强壮作用,以及灵芝的临床应用所显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07.
树舌水溶色素多糖CF2的结构确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408.
409.
从灵芝一共生真菌(Calcarisporium arbuscula Preuss)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zythiostromic acid A(1),zythiostromolide(2),7,8-二甲基苯并[g]蝶啶-2,4(1H,3H)-二酮(7,8-dimethylbenzo[g]pteridine-2,4(1H,3H)-dione,3),麦角甾醇(ergosterol,4),琥珀酸(butane-dioic acid,5),狼毒甲素(5,5'-[oxybis(methylene)]bis-2-furancarboxaldehyde,6),5-羟甲基糠醛(5-hydrox-ylmethyl-2-furancarboxaldehyde,7).1,2,3首次从齿梗孢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