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探讨了CyclinB1在肝癌药物耐受形成中的作用.用siRNA技术沉默CyclinB1在细胞中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细胞的凋亡和周期分布,用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分析和细胞毒性实验分析细胞的增殖能力.由siRNA诱导的CyclinB1下调导致40%~50%肝癌细胞阻滞在G2/M期,并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单克隆形成能力;柔红霉素联合CyclinB1 siRNA较单独使用柔红霉素能更加有效地导致肝癌细胞凋亡,而在人正常肝细胞HL-7702中这种现象不明显.实验结果表明针对于CyclinB1的靶向性下调与肝癌药物的联合使用将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2.
北太平洋两个柔鱼群体角质颚形态及生长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舟  陈新军  陆化杰  李建华  刘必林 《生态学报》2014,34(19):5405-5415
根据2011年5—11月我国鱿钓船在北太平洋海域(150°E—176°W)采集的渔获物样本,对柔鱼两个群体各项角质颚外部形态和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角质颚参数值雌性均大于雄性,冬春生群体雌雄参数值间差异要大于秋生群体;角质颚各项参数值中,上头盖长(Upper Hood length,UHL)、上脊突长(Upper Crest length,UCL)、下脊突长(Lower crest length,LCL)、下翼长(Lower Wing length,LWL)与胴长、体重分别呈线性和指数关系(P0.01)。主成分分析认为,秋生群体雌、雄个体角质颚第一主成分因子均为UCL/ML,第二主成分因子均为UWL/ML,冬春生群体雌、雄个体角质颚第一主成分因子分别ULWL/ML和LLWL/ML,第二主成分分别与URW/ML和LRL/ML,这些这成分因子代表了角质颚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生长特征。两个群体的雌性个体角质颚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但雄性个体间差异不显著。方差分析(ANOVA)表明,2个群体不同胴长组间的角质颚形态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LSD法分析认为,除了秋生群体雌性个体上头盖长、上喙长、下头盖长、下喙宽在胴长组250 mm和250—300 mm间不存在差异外,其他组之间均有着显著差异(P0.01)。同一群体不同性腺成熟度等级间的柔鱼角质颚形态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性成熟度为Ⅰ期和Ⅱ期时2个群体角质颚各项形态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性成熟度Ⅲ期时则不存在差异(P0.05)。研究认为,不同群体的柔鱼角质颚形态及生长特征均存在着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3.
CGA-N46是人嗜铬粒蛋白N端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多肽片段。采用MTT法检测CGA-N46对克柔念珠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以β-1,3-葡聚糖酶活性检测克柔念珠菌细胞壁的完整性,采用PI检测克柔念珠菌细胞膜通透性,用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试验结果证实,0.5 mg/mL的CGA-N46能够明显抑制克柔念珠菌的细胞增殖能力;对其细胞壁的完整性及细胞膜的通透性没有影响;CGA-N46能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推测CGA-N46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膜电位来抑制克柔念珠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94.
茎柔鱼是具有高度洄游性的中上层头足类,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也是我国远洋渔业重要捕捞对象之一.了解掌握茎柔鱼摄食及洄游信息有助于对其资源进行更合理利用.头足类内壳是一良好的信息载体,其生长发育具有不可逆性且生长贯穿整个生活史过程,包含了头足类生活史过程中的全部信息.本研究通过对秘鲁外海茎柔鱼耳石日龄进行鉴定,建立其内壳叶轴生长方程,根据该生长方程对内壳叶轴进行连续切割,测定其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并初步分析了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食性转换和洄游习性.结果表明: 茎柔鱼个体在出生180 d后开始洄游活动,且营养层次存在下降趋势.证明了内壳连续取样分析茎柔鱼个体摄食习性和栖息地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但日益泛滥的大环内酯耐药菌正影响着公众的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工作者 对大环内酯类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结构修饰。综述近年来对红霉素衍生物C6位进行的结构改造及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基于贝叶斯Schaefer模型的阿根廷滑柔鱼资源评估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的Schaefer模型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量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正态分布方案和基准方案两个模型参数的预测值及估算的生物学参考点接近,但均大于对数正态分布方案.3种方案下,2001-2010年的捕捞死亡率都远低于限制参考点F0.1,2001-2010年的渔获量也小于最大可持续产量(MSY),表明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目前处于良好开发状况,没有遭受过度捕捞.决策分析表明,在相同的收获率情况下,对数正态分布方案得到的2025年资源量最低、资源崩溃的概率最大.3种方案下2025年渔获量最大时的收获率均为0.6,但是若将管理策略定为收获率0.6,则2025年以后资源量存在一定风险,因此较为保守的管理策略应将收获率控制在0.4左右,渔获量在55万t左右.  相似文献   
97.
目的 了解本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表型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双纸片法(D试验)检测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表型,用VITEK 2 Compact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5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有51株,占32.7%.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共29株,占18.6%,其中MRSA有10株,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S)有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的耐药性,对青霉素的耐药性超过95%,对万古霉素、奎努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烷和替加环素敏感.结论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检测,临床治疗中也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防多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CD分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5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CD_3~+、CD_4~+、CD_4~+/CD_8~+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观察组咳嗽及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24±1.07)d vs (6.59±1.16)d,(5.53±0.76)d vs (6.75±1.04)d,(7.01±1.40)d vs (8.11±1.36)d](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明显低于对照组[(5.06±0.72)×10~9/L vs(7.34±1.30)×10~9/L,(1.86±0.20)mg/L vs (4.63±0.61)mg/L],CD_3~+、CD_4~+、CD_4~+/CD_8~+明显高于对照组[(64.81±5.63)%vs(58.03±4.27)%,(36.86±3.09)%vs(29.17±2.64)%,(1.32±0.18)%vs(1.20±0.12)%](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明显,其有助于促进疾病恢复,且安全性好,其内在机制可能和调节CD分子含量、修复免疫紊乱等相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究麦蛾柔茧蜂最适的冷藏温度及虫态,为麦蛾柔茧蜂在生物防治的应用提供基础。[方法] 将麦蛾柔茧蜂的4种虫态(卵、幼虫、蛹和成虫)置于-4、0、4、10℃温度下冷藏,观察其存活率,以确定其冷藏的最适虫态和最适温度。随后测定最适冷藏条件下,麦蛾柔茧蜂的生命参数。[结果] 致死中时间(T50)表明,麦蛾柔茧蜂以蛹期在10℃条件下冷藏为最佳,冷藏12 d时存活率仍达到75.25%。麦蛾柔茧蜂在10℃条件下冷藏后,首日产卵量在冷藏后期显著下降,麦蛾柔茧蜂性比显著降低,但冷藏3 d后其均值又逐渐恢复。茧蜂发育历期在冷藏后无显著变化。[结论] 以椰子织蛾为寄主的麦蛾柔茧蜂于蛹期在10℃条件下冷藏12 d仍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这可为麦蛾柔茧蜂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温度对麦蛾柔茧蜂功能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温度变化在麦蛾柔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对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寄生作用中的影响, 研究了室内17, 20, 23, 26, 29, 32和35℃条件下, 麦蛾柔茧蜂对不同密度的印度谷螟5龄幼虫的麻痹和寄生作用。结果表明: 在17~29℃范围内, 寄生蜂的寄主处理时间与温度成反比, 从17℃的0.341 d到29℃的0.068 d, 但温度再升高时, 处理时间又延长。寄主搜索率也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 17℃时最低, 为0.056; 29℃时最高, 为1.895; 当温度升高到32~35℃时, 寄主搜索率又下降。温度调节的功能反应模型表明, 在26~29℃范围内, 寄生率较高。可见, 在26~29℃时, 麦蛾柔茧蜂对印度谷螟有较好的寄生效果, 对寄生蜂繁殖后代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