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本工作旨在探讨贴壁培养细胞台盼蓝拒染试验的方法,为其合理应用提出建议.用正常培养及NaN3作致死处理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19,进行原位贴壁细胞和培养体系上悬液中细胞的台盼蓝拒染实验,并比较其原位法与计数板法所测活细胞率.与计数板法相似,随染液浓度增高或染色时间延长,原位台盼蓝拒染实验的活细胞率检测值逐渐增加.培养...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胰腺在某些损伤或病理条件下,由于细胞活跃增殖产生再生集中区域的细胞来源。方法:将27只成年ICR系小鼠分为9组,每组3只,其中1组进行假手术,其余8组进行小鼠胰腺大部分切除,分别在切除后12h,24h、36h、48h、3d、5d、7d、10d取材及冰冻切片,采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损伤后各时间段胰腺组织的形态变化和细胞增殖率。结果:H-E染色发现,胰腺手术72h后,剩余胰腺中就出现由细胞角蛋白阳性导管样结构组成的再生集中区,此区域细胞随后分化为功能性细胞类型,10d后消失检测不到。对胰腺再生集中区的定位研究表明,它们仅出现于切除后的伤口边缘。BrdU标记表明,胰腺再生集中区为细胞快速增殖区域,其出现与总导管增殖率提高同时发生,主/大导管和小导管增殖率上升都晚于再生集中区的出现。结论:小鼠胰腺大部分切除后再生集中区可能来源于腺泡细胞的快速增殖,而不是经由总-主/大-小导管-快速增殖区这一途径引起的来源于导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对1例胃血管球瘤进行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特点:肿瘤细胞围绕薄壁血管呈实性排列,大小一致,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或透亮,界限清楚。免疫组化特点:肿瘤细胞表达SMA(++)、Vimentin(+++)。结论:胃血管球瘤是胃一种少见的肿瘤,易误诊为胃肠间质瘤、平滑肌瘤及类癌,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形态学观察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4.
2种核酸染色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前染和后染等2种核酸染色方法对凝胶中DNA的染色效果,及其对染料染色灵敏度的影响,并验证新型核酸染色剂SYBRGreenⅠ能否代替传统染料溴化乙锭(EB)用于常规电泳中DNA的染色。方法:分别用SYBRGreenⅠ与EB采用2种不同的方法对凝胶中的DNA进行染色。结果:前染和后染的染色效果无显著差别,2种染料都能显示出10ng以下的DNA条带。结论:前染和后染方法的染色效果相当,染料SYBRGreenⅠ和EB均可用于这2种染色方法;新型染料SYBRGreenⅠ可代替强致癌性染料EB,用于常规凝胶中DNA的染色。  相似文献   
55.
丛枝菌根真菌的三个我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象牙白球囊霉(图1~3)Glomus eburneum Kennedy,Stutz&Morton,Mycologia,91(6):1083~1093,1999.孢子透明-象牙白色,圆形,近圆形,直径35~120μm,或不规则形,35~60×100~120μm。孢壁2层,第一层无色透明,厚1~2μm,老孢子中该层壁易缺失。第二层壁,层状透明,厚1.0~2.5μm,压碎孢子该层壁易皱缩而与第一层壁分开。连孢菌丝无色透明,宽2~5μm,内含物油状。连孢菌丝有隔包住内含物,Melzer’s试剂中孢子无染色反应。标本号:B1,B4,B7,B10,Z2,Z3,Z6,Z9,Z10,Z12,N3,N6,N9,N11。从莱阳农学院长期定位试验田玉米和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海得拉…  相似文献   
56.
茯苓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11个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为材料,研究了茯苓菌丝体、子实体和担孢子的形态特征及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结果表明,茯苓菌丝体为少分枝、有隔膜、无锁状联合的多核菌丝,茯苓担孢子核相以双核为主,双核孢子,单核孢子和无核孢子分别占87.2%,4.7%和8.1%。配对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菌株及不同菌株原生质体分离株间的配对均能融洽生长,同一菌株担孢子间的配对均产生拮抗线,但其中有少数配对在交接区形成扇形区域,拮抗线随后消失,而不同菌株担孢子间的配对则全部形成稳定的栅栏型菌落,暗示茯苓担孢子中的两个细胞核是具遗传互补性,能形成独立个体的异双核,茯苓可能是一种次级同宗结合菌。  相似文献   
57.
孙星学  柳参奎 《植物研究》2006,26(2):187-192
从水稻鲜叶中提取总蛋白,对总蛋白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硫酸铵沉淀将总蛋白提取液进行分级,从而达到了总蛋白细分和放量的目的。四级份的分级蛋白分别通过ConA-Sepharose 4B 亲和层析进行糖蛋白纯化,按吸收峰收集的各级糖蛋白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干粉;结合PAS法染色和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对四级份的糖蛋白样品鉴定,在其中3个级份中均检测出糖蛋白;由于感度的差异,按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可检测出近30种糖蛋白(包括部分糖肽),按PAS法染色可检测到7种糖蛋白;对3种含量较高的糖蛋白进行了胶上纯化,3种糖蛋白的PAS法染色均证实了3种样品为单一的糖蛋白或者糖肽,分别命名为RG1、RG2和RG3。  相似文献   
58.
玉米(Zea mays)只有1对45S rDNA位点并在分裂期染色体形成次缢痕,是研究植物细胞rRNA基因组织和表达模式的简单模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CPD(PI与DAPI组合)染色和银染技术,分析了玉米根尖分生细胞rRNA基因的组织和表达模式。45S rDNA探针在所有间期细胞核中显示2种杂交信号:荧光强烈地位于核仁周边的纽,而相对较弱地分布于核仁内的点。在部分细胞中可观察到点与纽相连或从纽发出;点的数目越多,纽变得越小;点的数目多少与细胞的活性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纽代表了处于凝缩状态的非活性的rDNA染色质,纽解凝缩形成的点是rRNA基因活跃转录的细胞学表现;不同阶段间期核的点的数目变化反映了被活化的rRNA基因数目不同。间期和前期细胞的CPD染色和相继的银染结果显示,大部分rDNA染色质没有参与核仁的形成。rDNA FISH显示,同一间期细胞的2个同源rDNA位点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同源染色体次缢痕的长度差异以及Ag-NOR和银染核仁的异态性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差异的存在。FISH结果显示,早中期细胞的rDNA染色质相对解凝缩,银染在所有早中期细胞和部分中期细胞显示了明显的核仁,表明玉米的rRNA基因在有丝分裂早中期有较活跃的转录,其转录在晚中期才停止。  相似文献   
59.
近几十年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因其结构简单、通体透明、生命周期短和易于培养,常作为一种模式生物被广泛用于现代发育生物学、遗传学、抗衰老和及脂肪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探索了一种对秀丽隐杆线虫体内脂肪的油红O染色方法,利用1%Triton X-100的透过作用,线虫体内脂滴可被油红O更好的着色,镜下观察颜色鲜红,染色效果较好,为以后研究线虫脂肪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介绍一种改良的Masson氏三色染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sson三色染色法目前仍是胶原纤维染色的主要方法之一,在病理检查中有着重要的位置;而且,随着目前。肾穿刺标本的不断增多,Masson三色染色法对判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也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Masson三色染色法操作程序多,染色效果不太稳定。我们在长期工作中摸索出一种改良Masson三色染色法,经实践证明染色时间较短,染色结果稳定且不易褪色,可长时间保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