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影响陕西种源香椿硬枝插条培养生产芽菜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陕西种源香椿硬枝插条在温室进行芽菜培育休眠芽萌发的最低温度指标为16.8℃,有效积温39.6℃。培养液;(NH4)2SO40.6g/L (NH4)H2PO40.45g/L KH2PO41.1g/L CaSO40.6g/L MgSO40.5g/L,其效果较其它溶液为好。  相似文献   
82.
在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柳属(SalixL.)植物时发现了新疆杨柳科(Salicaceae)柳属植物新记录组粉枝柳组(Sect.Daphnella Seringe ex Duby)及新疆新记录种粉枝柳(Salix rorida Laksch.)。该种雌花苞片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状椭圆形和倒卵形,先端锐尖,苞片基部两侧各具3~4个腺点;雄花苞片倒卵形和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锐尖,稀凹陷,在个别苞片基部一侧会有不明显的2~3个腺点,与其他分布区的粉枝柳稍有差异。主要分布在哈巴河中、上游及其2个支流,生于河岸及人工渠道岸边,海拔900~1 500m之处。  相似文献   
83.
纤维二糖可有效诱导丝状真菌产纤维素酶,前期研究表明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 TP-02具有纤维二糖合成酶(CBS),可以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为糖基供体合成纤维二糖,从而开启纤维素酶的自诱导合成途径。为研究R. stolonifer中纤维二糖的胞内合成途径,通过重叠PCR在GDP-葡糖焦磷酸化酶基因ggp中引入硫胺吡啶抗性基因ptrA,分别转化原菌TP-02和△ugp突变株,构建△ggp和△ugp/ggp突变株。利用液质联用(LC-MS)检测突变株的胞内糖组分,发现ggp的缺失对胞内纤维二糖合成的影响较弱,但同时缺失ugp则将直接导致二糖合成受阻。RT-qPCR结果显示△ggp突变株中纤维素酶基因转录水平较原株TP-02下调20%左右,而△ugp/ggp突变株中被测基因的转录水平则出现了高达80%左右的下调。同时对突变株纤维素酶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发现△ugp/ggp突变株中几乎检测不到纤维素酶活力。结果显示,UDPG为R. stolonifer胞内合成纤维二糖的主要糖基供体,而GDPG可能是UDPG的替代物,在UDPG不足时维持胞内二糖合成。此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BS结构功能深入分析,经丙氨酸扫描确定其合成纤维二糖的关键作用残基为Asp210和Asp300,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及理性改造提供方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通过形态观察结合rbcL和COⅠ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 对采自广东省汕头市、浙江省温州市和辽宁省大连市的对枝蜈蚣藻Grateloupia didymecladia Li et Ding的11个标本进行了重新鉴定。结果表明: (1)藻体单生或丛生, 红褐色或深红色, 质地黏滑、肉质、衰老时软骨质, 成熟藻体直立, 高15—50 cm, 主枝明显, 扁平, 宽3—15 mm, 厚约1 mm, 末端渐尖, 1—3回羽状分枝。小枝对生或互生, 生长在主枝上或主枝边缘, 基部缢缩, 长短不一, 最长可达15 cm; 配子体为雌雄异体, 果胞枝生殖枝丛和辅助细胞生殖枝丛均为Grateloupia型, 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由5个细胞组成, 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由4个细胞组成(5cpb-4auxb型); 四分孢子囊由四分孢子体的内皮层细胞产生, 呈十字形分裂。以上特征均与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一致。(2)基于rbc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产于韩国和日本的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碱基差异分别为1 bp (0.08%)和2 bp (0.17%), 属于种内差异; 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韩国产的亚栉状蜈蚣藻碱基差异为1 bp (0.18%), 属于种内差异。根据形态、结构及基因序列分析, 确定对枝蜈蚣藻与亚栉状蜈蚣藻为同一种, 根据优先法则, 将对枝蜈蚣藻G. didymecladia Li et Ding作为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的同物异名。亚栉状蜈蚣藻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85.
本文报道了采自于贵州省贵阳市黔灵山公园的一种寄生蜘蛛的枝穗霉属新种,蛛生枝穗霉Clonostachys aranearum。此新种具有两型产孢结构,A-型产孢结构:轮枝菌型,瓶梗散生,通常2-5个形成轮生体,圆柱形,至顶端略微变细,17.3-27×1.1-1.6μm。B-型产孢结构:帚状,5.4-16.2×1.1-2.2μm,窄楔形,渐细。大量产孢时,分生孢子叠瓦状排列。分生孢子表面光滑,透明,3.2-5.4×1.1-2.1μm,椭圆形,常弯曲。模式标本GZAC QLS0625保存在贵州大学菌种保藏中心。  相似文献   
86.
胡永建  任琴  李镇宇  金幼菊  陈华君 《生态学报》2008,28(11):5331-5337
对盆栽马尾松针叶进行接虫咬食危害处理后,通过TCT-GC/MS分析了同一株受害枝相邻的健康枝针叶挥发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萜烯类化合物是邻枝针叶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其次是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与对照相比,多数挥发物的相对含量1h略高于对照,2h维持较高水平。同时,用GC/MS分析了邻枝针叶不同时间序列中茉莉酸甲酯的含量,结果表明:虫害马尾松邻枝针叶1h茉莉酸甲酯含量就有所升高,2h显著高于对照,是对照的近1倍。证明马尾松受到虫害后,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并诱导邻枝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87.
蝴蝶果茎枝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蝴蝶果(Cleidiocarpon cavalerie)茎枝的乙醇提取物中提取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为kauran-16-ol-3-one(1)、16β,17-dihydroxy-3-oxo-phyllocladane(2)、kauranoic acid(3)、山萘酚(4)、没食子酸(5)、β-谷甾醇(6)和胡萝卜苷(7)。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88.
UV-B辐射增强对反枝苋形态、生理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瑞桓  刘晓  田向军  岳明 《生态学杂志》2008,27(11):1869-1875
通过大田盆栽实验,研究了2种增强的UV-B辐射对双子叶C4植物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形态、生理、生物量分配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处理下分枝数、叶片数、高度和基径均没有显著变化.高、低剂量的UV-B处理均导致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影响,低剂量辐射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高剂量辐射下无显著变化,同时丙二醛(MDA)含量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收获期低剂量辐射处理下的资源分配模式发生变化,分配到叶片的生物量比例显著增加,而分配到根的比例显著减小,但高剂量辐射对生物量分配无影响.UV-B辐射处理下根、茎、叶部所检测的大多数化学成分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变化:叶片中可溶性蛋白、木质素和脂肪,根中木质素,茎中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在辐射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叶片中淀粉,茎中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含量在辐射处理下显著低于对照(P<0.05).  相似文献   
89.
新疆一枝蒿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植物名称 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 L.),别名岩蒿。 2材料类别 种子。 3培养条件 种子萌发培养基:(1)MS。芽增殖培养基:(2)MS+NAA0.05mg·L^-1(单位下同);(3)MS+6-BA0.5+NAA0.05;(4)MS+6-BA1.0+NAA0.05;(5)MS+6一BA1.5+NAA0.05;(6)MS+6-BA2.0+NAA0.05。  相似文献   
90.
本文对藻类 Seloporella属的系统分类进行了评论。根据 Barattolo等人 ,1992年对该属的评论 ,结合对产自罗马尼亚阿朴塞尼山区 ( Apuseni Mountains) ,早白垩世的 Triploporella neocomiensis Radoicˇ ic′及与己发表的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 ,提出了 Seliporella neocomiensis的新组合 ,同时与该化石组合形态非常相似的“Diplopora”john-soni Praturlon,1964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