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沙田’柚果生长期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田’柚果生长期进行套袋,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田间生长条件下,研究了套袋对‘沙田’柚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促进了柚果生长发育,提高了商品率,降低了含酸量,较明显地提高其糖酸比,并增加了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提高了柚果品质。  相似文献   
92.
《植物杂志》2010,(4):5-5
植物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根系和果实生长,在植物成长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生物合成路径复杂,化学性质不稳定,人们对它的研究相对滞后。最近,日本科学家公布,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阻碍植物“生长素”生物合成的抑制剂存在。  相似文献   
93.
除内袋时间及摘叶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JX  Yue YL  Wei QP  Wang XW  Zhang Q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8):1947-1952
研究了红富士苹果除内袋时间、摘叶时间和摘叶数量对冠层光照条件、果实品质及一年生枝条贮藏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内袋时间适当提前可明显提高单果质量、果皮花青苷含量和果实着色面积(P<0.05),与9月30日(果实采前18 d)除内袋处理相比,9月24日(果实采前24 d)除内袋处理的单果质量、果皮着色面积和花青苷含量分别提高了10.98%、28.15%和13.44%,但除内袋时间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当分别摘除果实周围15、30和45 cm以内的叶片后,果实周围的光照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3种摘叶处理均极显著提高了果实周围的相对光照强度(P<0.01),比摘叶前分别增加了70%、95%和115%;摘除果实周围30~45 cm以内的叶片有利于果皮着色和花青苷的积累;不同摘叶处理对枝条贮藏营养和第二年的萌芽率无显著影响.表明提前摘除内袋,并摘除离果实30~45 cm距离以内的叶片对果实外观及品质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4.
广州地区19个引进龙眼品种果实品质的评价与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州地区引进的19个龙眼(Dimocarps longan)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了评价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在表观性状方面,除品种间肉质、果形差异较大外,其它性状差异不大,部分性状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小果或薄皮的品种一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薄皮、厚肉或横扁的品种一般可食率较高。运用分层聚类的方法,依据各品质指标将品种划分为3类; 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因子分析法,将8个品质指标用3个主成分来表示(累计贡献率达88.27%);确定简化后的品质评价指标为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食率和肉厚率,并依据因子得分和简化指标对19个品种进行聚类,两种聚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5.
白沙枇杷果实发育、果实水势及与裂果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生长在山坡地6年生白沙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的裂果与果实发育、可溶性糖含量、土壤相对含水量及果实水势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覆盖地膜、断根和果实套袋技术对预防裂果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白沙枇杷果实的发育,果形指数变小;临近成熟期,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土壤相对含水量增加,同时果实水势也升高。模拟大雨后,果实水势与裂果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41。这说明白沙枇杷临近成熟时,果实内积累了大量的可溶性糖等高渗透物质,从高含水量的土壤中大量吸收水分,使果实水势升高,导致裂果。以覆盖地膜、断根和果实套袋组合的技术预防裂果的效果最好,其中覆盖地膜和断根对预防裂果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蓬蘽氨基酸成分分析,蓬蘽果实与叶片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其果实不同类型氨基酸之间的配比及含量达到或接近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模式谱标准[1]。谷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含量最低,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居前三位。蓬蘽叶片氨基酸总含量显著高于鲜果,谷氨酸含量最高,丙氨酸含量最低,谷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居前三位,均衡度稍逊于果实。作为对照,测定了草莓果叶、茶叶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97.
采后红毛丹(品种‘粉红’)果实贮于10℃下时呼吸速率下降、细胞膜透性减小、多酚氧化酶活性(PPO)下降、病害少;4℃下贮藏至第4天时即发生冷害;采后用3%抗坏血酸溶液、2%柠檬酸溶液和1%NaCl处理的红毛丹果实中含糖量和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均不减小,其中以10℃下用化学药品处理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98.
王波  韩英  黄居昌  陈家骅 《昆虫知识》2012,49(6):1547-1552
植物源引诱物质可显著提高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蛋白饵剂的应用效果,本文测试了柑橘、番木瓜、芒果、番石榴、杨桃的叶片浸提物、果实以及已知植物次生物质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植物浸提物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杨桃的二氯甲烷浸提物的引诱效果最佳,平均引诱率为20.83%,对于不同的萃取剂而言,二氯甲烷、乙醇浸提物效果明显优于石油醚,三者浸提的平均引诱率分别为15.67%、15.17%和10.50%;对于不同寄主植物而言,柑橘浸提物的效果最佳,3种有机溶剂浸提物的平均引诱率为18.33%,其中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醇浸提物的引诱率分别为20.00%、15.83%和19.17%,其他植物浸提物的引诱效果为杨桃>番木瓜>芒果>番石榴,3种有机溶剂浸提物的平均引诱率分别为17.22%、11.67%、11.11%和10.56%。寄主果实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柑橘的平均引诱率为65.83%,其中雌虫和雄虫的引诱率分别为61.67%和70.00%,明显高于杨桃、番石榴和番木瓜,三者的引诱率分别为31.67%、31.67%和21.67%,与柑橘引诱率差异显著(P<0.05)。已知植物次生物质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甲基丁香酚的引诱效果最佳,平均引诱率为45.00%,其中雄虫和雌虫的引诱率分别为86.67%和3.33%;乙酸乙酯和番石榴香精的引诱效果次之,平均引诱率分别为32.50%和28.33%,其中雌虫的引诱率均为36.67%;杨桃香精和柠檬酸的引诱效果较差,平均引诱率分别为25.00%和26.67%。  相似文献   
99.
果实表达PGIPs的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s)是病原真菌早期侵染植物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s)作为植物防御蛋白,能特异性抑制真菌分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并通过延长寡聚半乳糖醛酸(OGs)的稳定期激活植物防御反应。综述PGIPs在植物细胞中的定位,PGIPs与PGs之间的作用方式,PGIPs基因的分离与克隆,以及PGIPs对果实感病的影响,并对PGIPs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0.
贾霜凯  严华 《生物技术》2012,22(1):11-13
目的:为了提高目的基因在番茄果实中的表达量,为进一步研究口服植物疫苗打下基础。方法:PCR扩增1.1kb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E8基因、460bp风疹病毒抗原E1基因、256bp NOS基因,将这些片段插入到pCAMBIA1301多克隆位点,得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1301E8-E1,经测序鉴定正确,将其转化至根癌农杆菌EHA105,然后进行酶切鉴定。结果: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均得到预期片段,测序结果正确。结论:该实验成功构建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驱动风疹病毒E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