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用95%乙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分离等方法,从刺果紫玉盘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NMR、MS等光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1,6-desoxypipoxide(1)、piperenol A(2)、zeylena(3)、grandi-floracin(4)、顺式桂皮酸(5)和苯甲酸(6)。所有这些化合物都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992.
罕见角膜炎致病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角膜炎罕见致病真菌对于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订的标准M38-A方案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束状刺盘孢对4种抗真菌药的MIC值最低,≤4.0μg/ml;茄病镰刀菌次之;淡紫拟青霉的MIC值最高;茄病镰刀菌和淡紫拟青霉对氟康唑耐药。结论束状刺盘孢对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体外试验敏感;淡紫拟青霉对酮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MIC值较高;茄病镰刀菌和淡紫拟青霉对氟康唑耐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定量评估进境台湾果蔬主要病虫在大陆的入侵风险,为早期监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基于外来物种传入、定殖、扩散和危害的一般过程,构建了包括4个层次26个指标的进境台湾果蔬有害生物入侵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规范了风险指数的计算方法,评估了14种病虫随台湾果蔬入侵的综合风险;其次,利用气候生态位模型预测了它们在我国的适生区;最后,融合进境台湾果蔬到达港口、物流中转站、集散地和主要病虫的适生区的空间分布,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划定了它们在我国传入并定殖的风险区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 14种被评估病虫在我国的综合风险值均大于0.7,属高风险等级。14种病虫在我国都存在广阔的适生区,但不同物种适生区的面积和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福建、广东、海南等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是它们适生区的高度重叠区,超过95%的台湾果蔬到达港口、物流中转和集散地的集中分布区,潜在的入侵风险极高。[结论] 进境台湾果蔬贸易能够促进或加剧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台湾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大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踏板。建议进一步加强海关检疫、开展和完善监测预警等措施预防和控制有害生物入侵,为农业生物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狭果秤锤树(Sinojackia rehderiana)群落的物种共存机制,研究了群落0.5hm~2样地内5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紫弹树(Celtis biondii)处于群落上层,尾叶冬青(Ilex wilsonii)在群落中层,下层以狭果秤锤树、瓜木(Alangium platanifolium)为主。狭果秤锤树、香樟、尾叶冬青、瓜木在小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呈现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的趋势;紫弹树在全部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尾叶冬青、瓜木在较小尺度上与狭果秤锤树的空间分布呈负相关,而香樟、紫弹树与狭果秤锤树则在较大尺度上呈负相关性,香樟、紫弹树、尾叶冬青、瓜木两两之间均无明显空间相关性。因此,推断密度制约和种子扩散限制对狭果秤锤树群落空间格局形成起作用,生境异质性的影响没有明显表现出来,群落尚未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95.
非洲马铃果Voacanga africana是非洲地区用于治疗疟疾、痢疾、儿童痉挛等多种疾病的特有的植物资源。随着近年来非洲马铃果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生物碱、挥发油、黄酮、单宁、类固醇、萜、强心苷、皂苷、蒽类等化学成分。该植物具有细胞毒性、抗氧化、抗菌、神经保护、抗血管生成等多种药理活性。我国已对非洲马铃果进行引种驯化。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非洲马铃果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6.
对新疆石河子刺腿食蚜蝇Ischiodon scutellaris Fabricius内生可培养酵母菌和不可培养酵母菌的种类进行鉴定及多样性分析,明确刺腿食蚜蝇主要酵母种类及分布规律,为酵母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对刺腿食蚜蝇过滤液富集培养,选取其代表菌株进行糖发酵、碳源利用等生理生化检测及26S rDNA D1/D2区进行测序,对刺腿食蚜蝇中可培养酵母菌分离鉴定系统进化分析,得到刺腿食蚜蝇中酵母菌物种分布多样性信息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从刺腿食蚜蝇体内共分离获得14株可培养酵母菌株,属于Kodamaea,Saccharomyces,Wickerhamomyces 3个属;不可培养酵母菌含量≥1.49%,主要有16属,为Filobasidium(黑粉菌属),Udeniomyces,Candida(假丝酵母属),Metschnikowia(梅奇酵母属),Pichia(毕赤酵母属),Prototheca,Papiliotrema,Dipodascus,Kwoniella,Schizosaccharomyces(裂殖酵母),Acaromyces(阿卡酵母属),Cryptococcus(隐球酵母属),Cystofilobasidium,Tetrapisispora,Aureobasidium(金担子菌属),Zygosaccharomyces(接合酵母属)等。研究结果显示刺腿食蚜蝇内生酵母菌组成具有多样性,体内有着丰富的酵母菌种群,需要进一步开展昆虫体内的酵母菌种群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97.
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Platygaster robiniae Buhl and Duso(膜翅目:细蜂科)是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双翅目:瘿蚊科)十分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卵-幼虫跨期寄生蜂,专化性强,在自然抑制害虫虫口密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摸清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探讨其与刺槐叶瘿蚊的相互关系,本文根据寄主刺槐叶瘿蚊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采用踏查的方法,对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29个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在其寄主分布区都有分布,分布范围在26°35.451′-43°53.482′N,103°51.816′-125°15.969′E,海拔4-1 097 m。  相似文献   
998.
李善家  苟伟  王辉  伍国强  苏培玺 《生态学报》2019,39(19):7189-7196
研究植物叶片碳(C)、氮(N)、磷(P)计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将为揭示植物对营养元素需求和环境互馈能力提供理论基础。以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河下游距主河道由近及远选择的8个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优势种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不同水分、盐分土壤层环境下叶片C、N、P含量及比值特征,探讨黑果枸杞群落分布的主要限制元素和土壤水盐对其化学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黑果枸杞群落C含量为(331.56±11.99) mg/g,N含量为(13.17±2.92) mg/g,P含量为(2.48±1.64) mg/g,元素C与N、N与P之间呈正相关关系,C与P呈负相关关系,N与C∶N、P与C∶P及N∶P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浅层土壤(0—40 cm)水分与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C∶P呈显著正相关(P0.05),深层土壤(40—80 cm)水分、盐分均与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C∶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黑果枸杞C∶N主要由N限制,C∶P、N∶P主要由P限制,N∶P小于限制性养分理论阈值14,指示其生长主要受到N限制;黑果枸杞叶片N含量及C∶N比值对深层土壤水分和盐分具有协同响应特征,反映了荒漠植物在干旱盐渍环境中的抗逆境策略。  相似文献   
999.
明确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种的潜在分布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入侵种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外来入侵植物刺苍耳(Xanthium spinosum L.)为研究对象,以其扩散蔓延的新疆地区为研究区域,结合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开发的BCC—CSM1—1模式下的将来气候条件,应用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RCP4.5,8.5)下2050s和2070s的刺苍耳适宜生境预测模型,定量的展示了气候变化情景下刺苍耳在新疆的扩散趋势及其适宜生境的面积空间变化和分布区中心移动轨迹。结果表明:年降雨量、下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上层土壤pH值、年温度变化范围、降雨量的季节性变化和年平均温度是影响刺苍耳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博州、塔城、阿勒泰西北部、哈密中部、巴州北部、克州中部、阿克苏北部、奎屯市、克拉玛依市、五家渠市、喀什市等地为高危入侵风险区;两种气候模式下刺苍耳的各级适生区面积和总适生面积均呈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且在RCP8.5情景(最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响应更为敏感;总体上看,刺苍耳在新疆的分布未达到饱和,呈现以塔城中部为中心,向天山北麓和塔克拉玛干北缘方向辐射状扩散,且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至2070s分布区中心均向伊犁州奎屯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