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为害林木种实的小蛾类外生殖器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友樵 《昆虫知识》1991,28(1):47-54
<正> 种实害虫种类很多,严重的影响林木的生长和祖国的绿化。近年来逐渐引起各方面有关人员的重视。根据美国种实害虫专家耶次(Harry O.Yates)1986年报道,世界为害针叶  相似文献   
32.
实作评价作业应用于初中学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国际研究中的实作评价作业,评价我国初中学生的学习成就。探讨了这些评价作业的评价效果和评判者对评价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碟果虫实种子萌发对策及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荒漠地区1年生植物碟果虫实为材料,通过温度、光照、GA3和沙埋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影响的研究,旨在探索其种子萌发对策及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1)碟果虫实种子在0h光照的条件下,萌发的最佳恒温是20℃,萌发率为(18.00±141)%,最佳的变温是15℃/25℃,萌发率为(28.00±2.31)%。(2)除了5℃/25℃,碟果虫实在变温条件下的萌发率极显著高于恒温下的萌发率(P<0.01)。(3)碟果虫实种子萌发时属于需暗型,而且存在休眠现象。(4)在野外沙埋的条件下,碟果虫实的出苗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极显著下降(P<0.05),适宜的出苗深度为0.00—2.00cm,最佳的出苗深度是0.50cm,出苗率为(16.80±2.85)%。(5)碟果虫实种子萌发具有迅速萌发和推迟萌发两种对策;根据种子萌发率和种子活力可以推断,碟果虫实具有持久性土壤种子库的特点。结合碟果虫实萌发时的自然生存环境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出其种子萌发对策与栖息地的生境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34.
《环境昆虫学报》2014,(1):122-126
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照周期(L∶D)14 h∶10 h条件下,研究了蝇蛹金小蜂对桔小实蝇蛹的寄生功能反应及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寄主密度、寄主日龄均影响寄生蜂的寄生效能。蝇蛹金小蜂对桔小实蝇2日龄(N=2)、4日龄(N=4)蛹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方程分别为Na= 0.4494N2/ (1+ 0.0294N2)、Na= 0.5586N4/ (1+ 0.0253N4)。24h内单头雌成蜂最多可寄生2日龄、4日龄蝇蛹数量分别为15.29、22.08头。自身密度对蝇蛹金小蜂寄生产生一定的干扰效应,其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a= 0.0719P-0.2526),表明蝇蛹金小蜂雌蜂的发现域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雌蜂个体间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  相似文献   
35.
孙明升  冯源恒  贾婕  杨章旗 《广西植物》2021,41(8):1270-1279
探究不同松树种间杂交可育性,为松树种间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依据,进而为松树的杂种优势研究积累材料。该研究利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92个松树种间杂交组合与20个半同胞对照,分析9种松树种间杂交类型子代的平均球果产种数、平均球果产种量、百粒重、发芽率与成苗率5项育性指标,综合球果期、种期与苗期3个阶段的表现,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松树种间杂交类型进行可育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加勒比松×湿地松(C×E)、湿地松×加勒比松(E×C)与湿地松×火炬松(E×T) 3种杂交类型育性表现优于或接近相应的半同胞对照,马尾松×湿地松(M×E)、马尾松×火炬松(M×T)、马尾松×加勒比松(M×C)、火炬松×加勒比松(T×C)、火炬松×马尾松(T×M)与火炬松×湿地松(T×E)杂交类型育性表现远低于半同胞对照,表现出低育性甚至不育。综合5项育性指标,亚组内杂交育性的整体表现明显优于亚组间杂交;湿地松与加勒比松为母本的3种杂交组合育性表现总体水平明显优于马尾松与火炬松为母本的另外6种杂交组合。9种杂交类型中除了火炬松×湿地松(T×E)外,均获得了具有生活力的杂交子代,尤其马尾松与3种国外松的杂交子代在相关研究中是首次获得,对松树种间杂交育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新疆核桃早实特性及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RAPD技术进行新疆核桃早实特性的分子标记研究,用180个10-mer随机引物分别扩增早实和晚实近等基因池DNA,筛选出5个多态性引物,结果只有引物OPG15(5’-ACT GGG ACT C-3’)在早实近等基因池及其个体中能重复扩增出一条约710bp的特异片段OPG15 710,而晚实近等基因池及其个体中无此特异片段,将OPG15 710克隆于pUCm-T载体,筛选阳性克隆用限制性内切酶Pst1消化,表明克隆片段大小正确。实步分析认为,OPG15 710可能是与核桃早实特性相关的分子标记,该标记仍在研究之中,该研究将为进一步克隆早实基因,实现早实优质,探索早实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本文对我们以往热证实质研究课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汇总,以期为中医热证本质研究、热证虚实辨证及热证动物模型研究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从物质及能量代谢角度出发,重点考察热证不同状态(实热证、虚热证)下,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超微结构、肝细胞超微结构、肝细胞线粒体立体形态计量以及肝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同时进行了中药疗效观察。结果虚热证的产生可能与甲状腺激素有关,而实热证可能与之无关。实热证、虚热证模型大鼠机体能量代谢都比较旺盛,机体产能和耗能增加,但实热证不如虚热证变化显著,且二者病理基础不同。清热解毒、滋阴清热中药对热证状态下大鼠的各项病理改变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推断血清T3、T4、rT5、TSH和甲状腺超微结构改变可作为中医热证虚、实辨证的有效指标。热证与机体能量代谢变化趋势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8.
在调查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主要天然分布区及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荚果和种子的11个表型性状在8个格木天然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变异规律,探讨了种实表型变异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格木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和福建3省区北回归线附近低海拔地区,大部分呈散生状态或小群体:格木荚果和种子的长度、宽度、形态指数以及每个荚果内种子数、种子厚度和千粒重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荚果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均大于种子性状:每个荚果内种子数与荚果的长度、形态指数以及种子的长度、大小呈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度和宽度与荚果大小、种子千粒重与荚果宽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荚果形态指数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千粒重与纬度、种子宽度与海拔和年降雨量、种子形态指数与年均气温、种子大小与年降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将8个格木群体分为3类:GX03单独为1类,GX01与GX02聚为1类,其余5个群体聚为1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格木保护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该研究以广西低海拔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连续地理区域内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 cyclolepis)林为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4省(区)9个江南油杉天然种群的16个种实表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种群间种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江南油杉种实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存在丰富变异,16个种实性状在种群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9个种群中望谟种群变异最大(2.54%),16个种实表型性状中种子宽变异最大(9.04%),种群间种子性状的变异高于球果的变异,说明球果性状变异稳定性高;种实部分表型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种鳞长宽比、苞鳞长宽比是较为关键的性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实质量;种子性状受地理环境因子的影响比球果大,表现为西部种源种子更趋于圆形,饱满,种翅较长,较宽;地理环境因子中,海拔与多数种实性状间呈显著相关性,是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因此,海拔是影响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保护、利用江南油杉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广西部分地区稻田皮炎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各地稻田皮为存在已久。1984-1990年,经调查及实验研究,证实流行于上林、横县、宁明、龙州、天等、田阳、都安等县的稻田皮炎,其病原为包氏毛毕吸虫尾蚴,本虫的自然终宿主为家鸭,中间宿主是椭圆卜螺和小土蜗。皮炎的发生常与养鸭习惯、季节性、稻田种类及施肥等因素有关。每年的4-9月份为广西稻田皮炎发病季节,其中4-5月份为广西稻皮炎发病季节,其中4-5月份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