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植物病原体会使农民的生活发生困难,但植物育种工作者能鉴定并将抗病基因引入所需作物栽培品种。这种方法是至今可以利用的一种重要的疾病防治方法。不过,正同植物有抗性基因一样,病原体有毒性基因,可以鉴定出这些基因,且改变这些基因可影响宿主一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
浙江无核柿炭疽病菌鉴定及附着胞形成过程中的核相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浙江无核柿炭疽病近年来在浙江淳安地区严重发生,根据形态学特征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在枝条病斑上的分生孢子盘通常不产生刚毛,分生孢子顶端顶部钝圆,基部平截,分生孢子盘中的孢子包埋在基质中,紧密结合在一起。分生孢子在自然寄主和人工培养条件下形态特征相似。6个柿树炭疽菌菌株的rDNAITS序列联配显示,其序列是相同的。用UPGMA方法分析ITS1-ITS2序列构建的炭疽菌系统发育树把6个柿树炭疽菌菌株和其它寄主上的胶孢炭疽菌或其有性型围小丛壳菌菌系分入同一个组,与根据形态学的鉴定结果一致。在附着胞形成过程中,用DAPI荧光染色观察到核相发生两次有丝分裂变化。第一次有丝分裂发生在分生孢子固着聚苯乙烯塑料培养皿3-4h后,随后,分生孢子中部形成一个隔膜,把它分成两个细胞;6~7h后,分生孢子发生第二次有丝分裂。分裂后,一个核通过芽管移入附着胞中。  相似文献   
93.
苎麻疫霉激发蛋白基因断裂现象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丙炎  罗宽 《菌物系统》1999,18(2):154-158
苎麻疫霉可分泌具有诱抗作用的激发蛋白(α-elicitin),根据α-clicitin第24 ̄30和56 ̄63位保守区氨基酸推导的寡核苷酸引物序列,对苎麻疫霉基因组DNA进行特异PCR扩增反应,发现其扩增的DNA片段大于预计的片段。回收纯化的特异扩增DNA,并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特异扩增的clicitin基因亚克隆DNA为570bp,大于预计的117bp。在特异片段中,存在3个内含子将基因  相似文献   
94.
铁离子是大多数细菌生存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但过多的铁离子会通过芬顿反应产生的活性氧对细菌造成损伤。因此,细菌通过摄取、调控、螯合、外排等机制维持体内铁离子的稳态。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是一种最新被归类于威克斯菌科里氏杆菌属的革兰氏阴性菌。该菌主要感染禽类,参与该菌的铁离子代谢基因具有特别之处。本文对鸭疫里默氏杆菌铁离子代谢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述,包括该菌的TonB系统、TonB依赖性受体、Fur蛋白及Dps蛋白等在铁离子转运、调控、螯合中的功能,以及以上蛋白在鸭疫里默氏杆菌致病中的作用,以期更全面地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铁代谢机制,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菌铁离子代谢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5.
尖孢镰刀菌可造成不同瓜类的枯萎病.为明确不同寄主、不同地区的瓜类枯萎病菌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95株尖孢镰刀菌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扩增.以筛选出的19对引物共扩增出238条带,多态性比率为100%,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2.5个位点和12.5个多态性位点;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共扩增出166条带,其中145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7.4%,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8.7个位点和7.7个多态性位点,说明尖孢镰刀菌的遗传变异较为广泛.瓜类枯萎病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68~0.99,样品间的平均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为0.2390和0.3718.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时,可将供试的95株尖孢镰刀菌划分为苦瓜、黄瓜、西瓜、甜瓜4个专化群.在SRAP聚类树中,同一寄主的尖孢镰刀菌聚在一个分支上,其中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78~0.99,Nei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811,平均Shannon指数为0.2750,表明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的遗传变异较大,且菌株的聚群与地理来源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
STK1基因是玉米大斑病菌调控分生孢子发育、渗透胁迫调节和致病性的重要MAPK基因。本文首先构建了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毕赤酵母GSS115(Pichia pastoris GS115)表达载体p PIC3.5K-EGFP,再以玉米大班病菌模式菌株01-23的菌丝c DNA为模板,PCR扩增STK1基因,克隆到p PIC3.5K-EGFP,构建了STK1-EGFP融合基因的GS115表达载体p PIC3.5K-STK1-EGFP。利用电击转化法将该融合基因表达载体转化到GS115感受态细胞内,利用MD培养基筛选、PCR鉴定,获得了STK1-EGFP融合基因的毕赤酵母转化子。通过RT-PCR和荧光观察,发现STK1基因和EGFP基因均可以高效稳定地表达。另外,在试验中我们还发现,在STK1基因起始密码子前加入Kozak序列可以使STK1-EGFP融合基因的表达强度增强4.8倍。以上研究结果为STK1基因表达蛋白的亚细胞功能定位和抗体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以枯萎病菌诱导棉花基因表达谱中获得的差异表达bZIP作为探针,采用电子克隆结合RT-PCR方法从棉花抗枯萎病品种‘中棉所12’中克隆了1个TGA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GhTGA2.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cDNA全长1 356bp,编码45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50.04kD,等电点为5.85,含有保守的bZIP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hTGA2.2属于bZIP亚家族的TGA转录因子,与拟南芥AtTGA2、烟草NtTGA2.2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表明,经枯萎病菌诱导后,GhTGA2.2基因在抗病品种中呈上调表达,随处理后时间的推移,其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于处理后24h表达量达到最大;水杨酸诱导后1h,GhTGA2.2基因相对表达量迅速增加;茉莉酸和乙烯诱导后GhTGA2.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呈下调表达。研究推测,GhTGA2.2基因可能通过水杨酸信号传导途径参与对枯萎病菌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不同血清型pfs基因的序列差异,并开展其编码蛋白S-腺苷高半胱氨酸核苷酶(Mtan,又称Pfs)的催化活性研究。【方法】PCR扩增9株不同血清型RA的pfs基因,分析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构建该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 Cold-RA-pfs,表达、纯化RA的重组蛋白Mtan(RA-Mtan);测定RA-Mtan对底物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SAH)的催化活性,运用哈维弧菌报告菌株BB170检测催化底物的自诱导物2(Autoinducer-2,AI-2)活性。【结果】对RA的pf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血清型RA的核苷酸一致性在93.9%-100%之间;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RA-Mtan呈可溶性表达;酶活测定表明RA-Mtan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ai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的Lux S蛋白共同作用于底物时,可产生浓度为176.7μ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AI-2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产生的AI-2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RA不同血清型的pfs高度保守,RA pfs基因的编码产物RA-Mtan在体外具有催化SAH的活性,RA-Mtan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Lux S蛋白共同作用于底物SAH时,能产生有活性的AI-2,为进一步研究pfs对RA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筛选对西瓜蔓枯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防真菌,优化其发酵条件以提升发酵液抑菌效果。以平板对峙试验和摇瓶培养抑菌试验筛选拮抗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和18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对西瓜蔓枯病菌的寄生作用,以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确定其最适发酵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防病效果。结果表明:在所筛选到的9株生防真菌中M1菌株的抑菌率最高,其形态学特征与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a)相符,18S rDNA序列分析显示其与烟管菌在系统发育树上聚在一支,因此将菌株M1鉴定为黑管菌属(Bjerkandera)、烟管菌。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烟管菌能够直接穿透西瓜蔓枯病菌菌丝,对其发酵条件优化后确定了最佳条件组合:C/N为7.1,pH为7.4,装瓶量为44%,时间为19d,转速为180r/min,温度为29℃,在此条件下抑菌率为52.64%,高于未经优化的抑菌率。温室盆栽中对西瓜蔓枯病菌的防病效果达到74.3%,高于多菌灵处理。烟管菌作为生防真菌对西瓜蔓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条件优化后进一步提升了抑菌效果,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60%嘧菌酯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2%蛇床子素微乳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等6种杀菌剂对黄瓜疫霉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唑醚·代森联和蛇床子素对黄瓜疫霉菌的毒力最高,EC50值分别为3.4143 mg·L-1和10.4641 mg·L-1。将两种原药混配后,表现出增效作用,在两者混配比为1∶2时增效最明显,EC50值为5.8178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