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七十年代初我国学者发现了“野败”细胞质和IR系统的恢复基因,成功地培育出了核质互作籼型杂交水稻,使得水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核质互作型杂交水稻是基于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配套实现不育系的繁殖、杂交种子(F_1)的生产的,因此三系法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复杂,选育新组合的周期长、效率低,同时杂种种子有成本高、产量低,这些都是三系杂交稻在种植面积上受到限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52.
53.
本文通过对一种新型疫苗-PHKC精制狂犬病疫苗的全面实验室检定并与法国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比较,认为该疫苗安全性良好,纯度较高,与法国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具有相同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4.
同工酶差异位点分析在蔬菜杂交种纯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0种同工酶和蛋白质和分析体系,分析了7种重要蔬菜的71个杂交种与其亲本之间的差异位点以及这些差异位点用于杂交种纯度检测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试验表明,作物的不同种类,杂交种与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作物种类的遗传多态性,都会影响同工酶差异位点产生的多寡,从而影响到这一技术是否能用于此种作物的纯度检测,分析了不同同工酶在不同蔬菜中的多态性以及在蔬菜种子纯度检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全血标本RNA提取的影响因素,并对全血RNA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方法收集100例全血标本,混匀后分为低渗红细胞溶解组(A组,50例)和全血直接提取组(B组,50例),利用Trizol试剂提取放置在不同温度、不同保存时间的全血标本总RNA,并采用Ur-2401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和纯度;另选60例全血标本作为反复冻融组(C组),取不同次数反复冻融的全血标本利用Trizol法直接提取其RNA。结果 A组和B组新鲜标本中所获取的RNA浓度分别为450.0 ng/μL和458.8 ng/μL,37℃保存7 d标本中的RNA浓度分别为374.8 ng/μL和375.2 ng/μL,不同的保存温度与时间均对总RNA浓度(P=0.003、P=0.002)和纯度(P值均为0.01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相同条件下提取的总RNA浓度和纯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4、P=0.311);C组全血标本反复冻融的次数与保存时间对总RNA浓度(P=0.002、P=0.001)、纯度(P值均为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保存温度对总RNA浓度和纯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1、P=0.362)。结论不同条件下全血标本中所获取的总RNA浓度有所差异,但在总RNA纯度和成功率方面,低渗破坏红细胞法优于直接全血提取法,反复冻融影响全血RNA提取效率和得率。  相似文献   
56.
杂交小麦‘西杂一号’种子纯度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A-PAGE和RAPD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A-PAGE分析表明,亲本西农Fp-1和西农Mp-1有4条醇溶蛋白差异带,并在‘西杂一号’中表现出3对互补条带.从128个具有多态性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个扩增带稳定、清晰且为双亲互补型的特征引物.并将这两种方法对‘西杂一号’种子纯度鉴定的结果与田间鉴定相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杂种小麦杂交种及其亲本种子纯度的鉴定.  相似文献   
57.
Phytopathogen infections are frequently influenced by both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in a crop field. The effect of brown stink bug, Euschistus servus (Hemiptera: Pentatomidae), feeding and planting date and sampling time on common smut (Ustilago maydis) infection percentage of maize plants was examined in 2005 and 2006, and 2010 and 2011, respectively. Brown stink bug adult feeding on maize hybrid "DKC6971" at flowering in 2005 and 2006 did not influence smut infection percentage when examined using 3 treatments (i.e., 0 adult, 5 adults, and 5 adults mixed with the smut spores). The smut infection percentages were 〈 3% (n =12) in the 3 treatments. The smut infection percentage among the 4 weekly samplings was the same, so was natural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at harvest among the treatments. The 2nd experiment showed that planting date did not affect the smut infection percentage in either 2010 or 2011. But, the smut infection percentage from the postflowering sampling was greater than preflowering sampling in both years. The smut infection percentage varied among the germplasm lines in 2010, but not in 2011.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rown stink bug feeding at flowering had no effect on smut infection in maize, and the best time for smut evaluation would be after flowering.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might have also influenced the percentage of smut-infected maize plants during the 4 years when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he similarity between kernel-colonizing U. maydis and Aspergillus flavus infections and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8.
以中华沙鳅为母本,宽体沙鳅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获得受精卵,运用数码体视显微镜对杂交种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拍照,并对杂交种胚胎发育各时期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受精卵直径1.41 mm±0.16 mm,吸水膨胀后直径达1.91 mm±0.09 mm,半漂流性。25℃±0.5℃水温条件下,受精卵历时25 h 50 min孵出。胚胎发育过程分为7个阶段、27个发育期。初孵仔鱼全长4.71 mm±0.12 mm。经统计,杂交种受精率46.84%,孵化率72.84%,仔鱼畸形率8.62%,表明这两种沙鳅属间杂交表现出亲和性。  相似文献   
59.
粤紫萁(Osmunda mildei)为新近形成的自然杂交种,其分布区狭窄、种群个体数量少、有性繁殖能力极低。该文以孢子为外植体,以MS、3/4MS、1/2MS和1/4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粤紫萁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和孢子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粤紫萁孢子中极少的可育孢子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下,能够萌发并发育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生长及增殖的最适组合为1/2MS+1.0 mg·L-16-BA+0.05 mg·L-1 NAA和1/2MS+1.0 mg·L-16-BA+0.5 mg·L-1 IBA;在1/4MS基本培养基中,原叶体增殖的同时生长发育完善,形成正常的幼孢子体,形成率达83.49%;孢子体最佳生根配方为MS+0.5 mg·L-1 IBA;组培苗在河沙∶黄土∶腐殖质=1∶1∶3的栽培基质中成活率在98%以上,且生长旺盛。综上结果,该研究为粤紫萁的人工繁育及其资源保护以及其他濒危蕨类植物的人工保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0.
对反交试验获得的18个月的拟鲤、粗鳞鳊和欧鳊F1代进行了鉴定.对不同于拟鲤、粗鳞鳊和欧鳊三种鱼的可量和可数形态特征分析表明,拟鲤×欧鳊和拟鲤×粗鳞鳊杂交种比粗鳞鳊×欧鳊杂交种与它们的双亲更容易区分.拟鲤杂交种间具有很多形态上的相似性,例如,上侧虹膜在拟鲤为红色,杂交种则介于双亲之间.在粗鳞鳊×欧鳊杂交种中也可以观察到居间类型.拟鲤×粗鳞鳊和拟鲤×欧鳊各自的杂交种可以通过眼睛的大小、较少的侧线鳞数和2行咽喉齿等特征相区分.粗鳞鳊×欧鳊杂交种与另外两个杂交种相比,具有更多的臀鳍分支鳍条数和一个中央具一黑线的虹斑.三个种进行杂交再获得的互交种通常不易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