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5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41.
啤酒多倍体酵母菌原生质体已成功地与单倍体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经细胞壁再生后,稳定的融合重组体被分离出来。这些融合体的基因分析表明,融合体中含有双亲的基因型。孢子形成良好,且每个子囊中含有四个孢子,每个孢子确实是二倍体。这样原生质体融合就提供了一个对啤酒酿造酵母进行遗传分析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方便的杂交技术,这个方法将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142.
基因扩增产物的固相杂交-酶联显色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基于基因扩增技术的简便、快速的病毒核酸定量检测方法.将标记有生物素的寡核苷酸引物所扩增的病毒基因产物,与通过共价键结合在微孔反应板上的特异性探针进行快速杂交,然后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生物素进行酶联显色,读取光密度值.应用本方法对血清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灵敏度分别可达1-5拷贝/反应.此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半定量指标客观,可广泛应用于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43.
本文首次报导天兰淡红链霉菌原生质体再生株铜蒸气激光辐照的研究结果,从中得到生产罐中柔红霉素发酵单位比其出发株提高12.9%的高产株C-82,其最高发酵单位达国内最好水平,已在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144.
杂交水稻直链淀粉含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杂交水稻稻谷是从F1代杂合体收获的F2代种子,由于F2代属分离群体,直链淀粉含量等稻米品质会发生分离现象.本研究选择直链淀粉含量低、中、高的5个亲本配组的5个杂交组合,按单粒分析法分析双亲亲本、F1和F2代的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F2代呈现1(低):3(中+高)孟德尔分离规律.在5个组合的单粒分析中发现分离的F2代群体呈双峰的连续分布,该现象表明高直链淀粉含量对低直链淀粉含量为不完全显性,除单一基因控制外,还受微效多基因修饰.因此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中,尤其是优质杂交稻新组合选育时,必须注意选择双亲的直链淀粉含量基本一致,以防分离现象影响米质.  相似文献   
145.
基因克隆的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克隆一般分为定位克隆和表型克隆。表型克隆进展较快,主要有消减杂交、代表性差异分析法、mRNA差异显示、DNA转染法及抑制消减杂交法。抑制消减杂交法是1996年报道的一种表型克隆的新方法,是目前寻找差异表达基因的较有效方法,较过去的方法有许多先进之外。本文对此方法的原理及应用作一详细介绍,并与其他方法作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146.
中国六倍体普通小麦地方品种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特征-存在丰富的高亲和性材料。因此,研究中国四倍体小麦的亲和性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简阳矮兰麦”是来源于四川省的一个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它与黑麦有高的可杂交性,其杂交结实率达60%。遗传分析表明,“简阳矮兰麦”与黑麦的高可杂交性是受2-3对隐性基因所控制,但3对基因的可能性更大。而且,这些隐性基因的作用在合成六倍体小麦后仍能比较完全的表达。通过与六倍体普通小麦相比较,结果表明四倍体小麦的可杂交性系统与六倍体小麦的可杂交性系统的作用方式是类似的。 Abstract:It is a special characteristic that many Chinese common wheat landraces showed a high crossability with rye.Thus,it is important that elucidate the genetic control of the crossability of Chinese tetraploid wheat with rye.Triticum turgidum cv.Jianyangailanmai native to Sichuan,China has high crossability with rye,up to 60%.In this study,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rossability of Jianyangailanmai with rve is controlled by two or more probably three recessive genes,which was almost totally expressed in the hexaploid wheat level.The operation of these recessive genes influencing crossability with rye was similar to that of hexaploid common wheat.  相似文献   
147.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不同地区收集的金线兰及其近缘种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9条ISSR引物在50份材料中共扩增条带156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55条,多态性比率达99.36%;UPGMA树状图分析显示,样本总体相似系数介于0.56~0.90之间,在相似系数0.65处可分4大类群,其中金线兰主要集中于A大类群。A大类群又可分为3个亚类5个小亚类,亚类中不同地区来源的金线兰种质没有明显的界限。去除部分地区来源不明材料,46份材料依不同地理来源分成8个种群,其中福建野生金线兰4个种群,二者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322和0.295,处兰科植物中等水平;种群遗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328和0.240,处兰科植物较低水平。AMOVA分析显示样本种群内变异指数87%,种群间变异指数13%,表明种群间可能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48.
对分布于云南的旱柳(Salix matsudana)和云南柳(Salix cavaleriei)之间的一个自然杂交种进行了研究。野外观察表明疑似杂交种异蕊柳(Salix×heteromera)形态上介于旱柳和云南柳之间,并得到了基于叶形态特征的主成份分析的印证。核基因ITS序列数据表明这三个种存在ITS序列的种内和个体内的多态性,且疑似杂交种的ITS序列的基因型总是疑似亲本的嵌合体。因此可以判定异蕊柳是旱柳和云南柳的自然杂交后代。流式细胞分析表明这三个种均为四倍体,因而,本杂交事件为同倍体杂交。基于四个叶绿体序列片段的数据表明本自然杂交事件是不对称的,云南柳是异蕊柳的母本。常见外来种旱柳与稀有本地种云南柳的杂交可能导致稀有种云南柳的濒危甚至灭绝。研究表明柳属植物的引种应非常谨慎。  相似文献   
149.
不同温度条件下香水文心兰花香气的成分分析及感官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lower aromatic components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of Oncidium Sharry Baby ‘Sweet Fragrance ’ at full flowering stage under conditions of 10 ℃, 20 ℃ and 30 ℃ were analyzed by solid phase micro-extr...  相似文献   
150.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胚囊发育过程中的Ca2+状态进行超微细胞化学定位。观察结果发现:功能大孢子时期,珠孔端的胚囊壁上开始出现小颗粒的Ca2+沉淀,但功能大孢子细胞内未见明显的Ca2+标记;四核胚囊时期胚囊壁上的Ca2+沉淀明显增多,液泡膜上有Ca2+沉淀出现,珠孔处的Ca2+沉淀颗粒较大;成熟胚囊时期,胚囊壁上的Ca2+沉淀进一步增多,且胚囊内Ca2+分布明显增多,且极性明显,珠孔端助细胞、卵细胞比合点端反足细胞有更多的Ca2+沉淀。鹤顶兰成熟胚囊内Ca2+积累的来源有:(1)在胚囊成熟前主要由珠被细胞、珠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向胚囊运输;(2)以沉淀有大量Ca2+的小泡形式跨过胚囊壁进入胚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