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实验性腹膜炎肺损伤时大黄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黄对实验性腹膜炎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酵母多糖A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腹膜炎模型,诱发肺脏损伤.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正常组,(2)模型组,(3)大黄实验组,(4)抗生素实验组(氨苄西林组).测定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谷光甘肽(GSH)和血清内毒素水平,并进行血气分析及外周血WBC计数.结果大黄组内毒素、肺组织匀浆中MDA和XOD,以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还原GSH变化不明显.结论大黄可能通过降低外周及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和加强自由基的清除,从而减轻实验性腹膜炎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实验性腹膜炎时,内毒素与肺损伤的变化.方法用酵母多糖A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实验性腹膜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观察实验性腹膜炎时,肺损伤变化.结果模型组内毒素、肺匀浆脂质过氧化物,以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增高;而还原谷胱甘肽(GSH)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性腹膜炎时,内毒素的形成、细菌因子的释放及脂质过化与肺损害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3.
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救治6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救治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机械通气救治6例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结果 气管内插管是最佳的气道开放方法;控制通气时,理想的参数为潮气量12ml/kg,通气频率20次/分,呼吸比1:2,吸氧浓度0. 4;辅助通气是,压力支持通气为0.3-1.5kPa,触发敏感度为-3mmH2D。气管插管者辅助通气4-6h后撤机及拔管可获得成功。结论 气管内插管及机械通气是救治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整合素在细胞响应机械应力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机械应力在细胞生长、分化和基因表达等生理学过程和某些病理学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细胞粘附分子——整合素是机械信号转导中重要的跨膜分子.细胞通过整合素与胞外基质蛋白、细胞骨架蛋白以及聚焦粘附激酶等的反应,将感应的力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机能,其中整合素与胞外基质蛋白之间的动态和特异性反应在细胞的机械信号转导过程中起了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姬广敬 《蛇志》2002,14(3):51-53
机械通气是一种常见的有效通气方法 ,因其能有效的改善通气 ,提高氧的弥散能力 ,改善低氧血症 ,改善呼吸肌疲劳。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有机磷中毒 (AOPP) ,重症肌无力等合并呼吸衰竭时 ,发挥重要的作用 ,自 1 996~ 2 0 0 1年 ,我们使用该方法治疗各类呼吸衰竭 53例 ,并对其进行疗效观察及护理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53例中 ,男 34例 ,女 1 9例 ,平均年龄 58岁 ,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 38例 ,有机磷中毒 1 4例 ,重症肌无力 1例 ,以上病例均在出现呼吸衰竭 (PO2 <8k Pa,PCO2 >6.67k Pa)及时给予经口气管插管 ,据情况…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大鲵机械感受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华  程红  付宏兰  马淑芳  白焕红 《动物学报》2001,47(5):587-592,T001
首次以透射电镜研究了大鲵成体(实验材料共两条)皮肤侧线器官中机械受器即表面神经丘和陷器官的超微结构,并在这两种感受器官之间进行了比较。它们都由三种细胞组成:周围的套细胞,底部的支持细胞以及中央的感觉细胞;且感觉细胞的游离面均有一根动纤毛和几十根静纤毛。但这两种器官在大小、各种细胞的数量、形状和排列上下不同,尤其是表面神经丘感觉细胞游离面纤毛具有双向极性,而陷器官体现为多向极性;表面神经丘的突触球集中分布于一个特殊的感觉细胞,而陷器官的每个感觉细胞基部都有一个突触球。  相似文献   
107.
机械拉伸下人肺上皮细胞增殖及整联蛋白再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体外周期性拉伸装置研究机械拉伸对人肺上皮细胞A5 4 9增殖及其膜表面受体———整联蛋白α5、β1再分布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在应变为 15 % ,频率为 2 0次 /min、4 0次 /min的拉伸刺激下 ,4 8h后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指数明显降低 ,A5 4 9细胞的DNA合成受到显著抑制。在 4 0次 /min的拉伸频率下 ,整联蛋白α5、β1的分布发生重组并向基底层转移 ,形成局部粘附连接。研究表明 :整联蛋白α5、β1可能在肺上皮细胞感应机械应力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从病理学和组织化学角度观察内毒素性肺损伤时肺组织超微结构和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电镜、还原型辅酶 - -黄递酶 (NADPH- d)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和肺内小血管、细小支气管、肺泡的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 :内毒素注射后观察 30分钟组 (I3 0′组 )与内毒素注射后观察 1周组 (Iw 组 ) ,肺内小血管、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增多 ,细小支气管和肺泡则减少。 I3 0′组与 Iw 组分别与 C组比较 :(小动脉 :I3 0 vs C,P<0 .0 1;Iwvs C,P<0 .0 0 1;小静脉 :I3 0 vs C,P<0 .0 1;Iw vs C,P<0 .0 5 ;细小支气管 :I3 0vs C与 Iwvs C均为 P<0 .0 2 ;肺泡 :I3 0 vs C与 Iwvs C均为 P<0 .0 1)。电镜结果显示 ,I3 0′组部分肺毛细血管内见有大量红细胞集聚 ,毛细血管内皮变薄 ,微细结构不甚清楚 ,Iw组部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状况较 I3 0′组更显严重 ,除较多见红细胞渗入肺泡腔外 ,尚见部分肺泡上皮结构不甚完整而呈泡状改变。结论 内毒素性肺损伤 ,肺内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在小血管明显增加 ,在支气管内 ,肺泡内则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9.
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流动力超荷即机械应力是引起心脏肥大的主要原因,它能通过许多不同的信号途径诱导心脏肥大的发生,弄清楚机械应力诱导心脏肥大的机理,将有助于阐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0.
机械点样DNA微点阵技术及其在基因表达分析上的应用(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芯片制作、芯片杂交、芯片扫读与图像分析,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机械点样DNA微点阵技术及其应用于多基因表达分析的基本步骤与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