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6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461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635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550篇
  2008年   670篇
  2007年   655篇
  2006年   567篇
  2005年   579篇
  2004年   609篇
  2003年   649篇
  2002年   731篇
  2001年   644篇
  2000年   623篇
  1999年   532篇
  1998年   494篇
  1997年   594篇
  1996年   486篇
  1995年   597篇
  1994年   535篇
  1993年   501篇
  1992年   546篇
  1991年   496篇
  1990年   450篇
  1989年   458篇
  1988年   162篇
  1987年   133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161篇
  1984年   120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7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樟绒枝霉(Malbranchea cinnamomea) CAU521利用农业废弃物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化影响菌株产酶的各个条件,包括碳源种类、氮源种类、初始pH、初始水分含量、培养温度及发酵时间共6个因素.[结果]获得的最佳产酶条件为:稻草为发酵碳源、2%(W/W)的酵母提取物为氮源、初始pH 7.0、初始水分含量80%和发酵温度45℃.在此条件下发酵6d后木聚糖酶的酶活力达到13 120 U/g干基碳源.[结论]樟绒枝霉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产酶水平高,生产成本低,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报道我国青藏高原东南缘5种6个居群火绒草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银叶火绒草Leontopodium souliei 2n =2x=24=13M+8m+3sm,1B;坚秆火绒草L.franchetii 2n=2x=26=6M+ 18m +2sm,2A;华火绒草L.sinense;四川木里海拔2406m的居群:2n=2x=26=4M+22m,1B,四川木里海拔3074m居群:2n=4x=52=16M+36m,1B;美头火绒草L.calocephalum 2n=4x=48=3M+43m +2sn,1B;毛香火绒草L.stracheyi 2n=4x=48=13M+35m,1A.对现有的染色体资料分析表明:火绒草属的染色体核型比较对称,但种间具一定的变异;多倍化可能是该属在我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发生强烈物种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在Pape(1996)提出的麻蝇属(双翅目:麻蝇科)分类系统基础上,选取麻蝇属54个物种(分属于30个亚属),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结合雄性成蝇尾器形态特征,对所选取的30个亚属进行了DNA分类研究,初步探明了各亚属的分类地位与系统发育关系。麻蝇属30个亚属内的平均遗传距离为6.0%(1.8%11.0%),各亚属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0.1%(5.2%11.0%),各亚属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0.1%(5.2%16.1%),亚属内与亚属间遗传距离差异较为明显,说明COⅠ基因片段对麻蝇属各亚属级阶元能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994.
叶螨属的叶螨具有个体微小、可用于鉴定的形态特征少、表型可塑性强及存在生物型分化现象的特点,给传统的形态学鉴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过去的十几年,叶螨科内个别种的鉴定和描述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鉴定手段,依据雄性叶螨阳具的形态特征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对不同寄主、地理区域的叶螨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两项技术的结合能够准确鉴定出卢氏叶螨Tetranychus ludeni,豆叶螨Tetranychus phaselus,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皮氏叶螨Tetranychus piercei,为叶螨属的分类提供快速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5.
吴捷  潘卉  杨淑贞  牛晓玲 《昆虫学报》2013,56(2):173-185
不合理的森林管理是导致腐木甲虫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在中国亚热带地区, 多样性较高的天然林已被大面积的人工种植林取代, 然而, 这些人工林对腐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还研究甚少。本研究对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人工幼龄林(30~40年)、 人工老熟林(80~100年)和半天然混合林(>200年)中柳杉枯立木上的腐木甲虫群落及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半天然混合林腐木甲虫个体数量(97.4±66.7)显著高于幼龄林(39.9±16.3)和老熟林(21.9±5.9), 但半天然林混合林(27.9±11.2)与幼龄林(24.1±3.7)腐木甲虫物种数差异并不显著(P>0.05), 而幼龄林的腐木甲虫物种数和个体数量则显著高于老熟林(P<0.05)。腐木甲虫物种数和个体数量与样地粗死木残体体积相关性显著(P<0.05)。典范对应分析和多响应置换过程分析表明腐木甲虫群落特征在不同林型间差异显著(P<0.001)。柳杉枯立木直径、 粗死木残体的直径和数量以及林冠盖度均对腐木甲虫物种组成具有显著影响(P<0.05)。腐木甲虫营养级组成分析也表明, 半天然混合林菌食性甲虫数量显著高于种植林(P<0.001)。结果提示, 提高种植林粗死木残体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增加腐木甲虫的物种丰富度, 但种植林腐木甲虫多样性可能在随后的演替阶段有所下降, 而且种植林与天然林在腐木甲虫群落组成上差异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96.
吴荣  王栋  徐岩  李鸣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8):1437-1447
【目的】在对中国传统优势浓香型白酒产业中重要功能微生物华根霉菌株CCTCCM201021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以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手段主要针对真菌毒素的合成代谢途径及关键基因进行分析,考察微生物在食品工业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应用Illumina平台Solexa测序技术对华根霉进行基因组测序,运用SOAPdenovo组装软件进行拼接,并进行一系列生物信息分析,考察根霉素、小孢根霉素及典型丝状真菌毒素代谢的主要途径及相关基因,包括PKS、NRPS与PKS-NRPS混合代谢途径;萜类化合物代谢和其他代谢途径等,判断华根霉是否具有产真菌毒素的潜在危害性。【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华根霉全基因组大小为45.70 Mb左右,GC含量为36.99%。通过基因预测软件分析得到基因17 676个,共注释基因13 243个。通过进化树与同源基因比较分析,与目前基因组测序完成的仅有的3株接合菌基因组相比,序列相似性普遍偏低,与华根霉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但同源基因的相似性在60%左右。代谢分析表明,华根霉中仅存在较少聚酮合成、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代谢基因,存在大量异源物质降解途径基因。【结论】华根霉基本不具备产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的关键基因或合成能力,可以认为其发酵产品是相对安全的。在酿造过程中,不仅可作为糖化菌,在混菌发酵时,对部分具有抑菌能力的抗生物质具有降解功能,是发酵工业中应用的相对安全的重要生产菌。  相似文献   
997.
分析了12种风毛菊属植物瘦果形态、果皮微形态和发芽特征,并探讨了瘦果形态和发芽特征与植物地理分布范围之间的关系.瘦果形状包括倒披针形、圆柱形和圆柱状倒三角形3种类型.瘦果长度、宽度和厚度变幅较大,平均变幅达10%.瘦果果皮微形态可区分为条纹型、网纹型和孔纹型,以条纹型最为普遍.种内瘦果微形态特征十分稳定,是很好的分类学依据.种子(瘦果)发芽率差异较大,最高达98%,而最低仅为40%.风毛菊属植物地理分布范围与瘦果冠毛长度和百粒瘦果重量显著相关,与瘦果饱满率、冠毛比重、发芽率之间均为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本文涉及的风毛菊属植物瘦果冠毛比重较高,有利于远距离传播,且高发芽率和百粒瘦果重量为幼苗的成功定居提供了保障,在青藏高原有更广的潜在分布区.  相似文献   
998.
《山海经》中有太阳东出扶桑、日中建木、西归若木的传说,长期以来一直存疑,争论不休,直到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青铜神树,才证明了传说的真实性.我们结合《山海经》等相关典籍,从植物学角度对扶桑、建木、若木的原植物进行探讨,基于典籍描述、考古资料、植物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等,初步考订扶桑的植物原型为桦木科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建木的植物原型为杉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若木的植物原型为木棉科木棉(Bombax ceiba).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的AfMp1p是一种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修饰定位于细胞壁上的蛋白,其细胞壁定位信号位于蛋白质的C末端.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生产菌种.构建里氏木霉的细胞表面表达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我们将AfMp1p的细胞壁定位GPI信号肽和烟曲霉几丁质酶AfChiB1的N端信号肽分别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C末端和N末端融合并转化里氏木霉.本文首先对木霉遗传转化系统进行了优化;随后通过Real-time PCR和蛋白定量,对GFP融合蛋白在里氏木霉中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最后对里氏木霉表达的GFP融合蛋白进行细胞定位研究.[结果]荧光观察结合Western blot的结果表明,在平台期中期和后期,带有GPI信号的GFP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壁.[结论]烟曲霉来源的GPI信号可被里氏木霉识别,本论文所构建的表达系统可用于外源蛋白在里氏木霉中的细胞壁定位表达.  相似文献   
1000.
携带blaNDM-1的质粒pNDM-BJ01在鲁氏不动杆菌中的适应度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编码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blaNDM-1)的质粒pNDM-BJ01在鲁氏不动杆菌10621菌株中的适应度代价,进而评估该质粒在鲁氏不动杆菌群体中存续和扩散的潜能.[方法]通过不含亚胺培南的液体培养基连续传代培养,获得抗性质粒丢失的10621衍生菌株,利用生长曲线、生物被膜、无营养生存时间等体外适应度测量实验,分析10621NDM-1(+)及质粒缺失的10621NDM-1(-)之间的适应度差异.[结果]pNDM-BJ01在10621菌株中不稳定,连续传代11次即在群体中完全丢失.在26℃和37℃下,10621NDM-1( -)与10621NDM-1(+)菌株的生长曲线无显著性差异.在26℃条件下,10621NDM-1( -)菌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明显强于10621NDM-1(+),而在37℃条件下,10621 NDM-1(+)强于10621NDM-1(-).在无营养的PBS缓冲液中,10621NDM-1(-)菌株生存能力明显高于10621NDM-1(+).[结论]编码blaNDM-1的质粒pNDM-BJ01在鲁氏不动杆菌中具有较大的适应度代价,缺失这一质粒的菌株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强于抗性菌株,pNDM-BJ01在鲁氏不动杆菌存续与扩散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