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采用形态分类学方法与以28S rDNA和ITS-5.8S序列为基础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对采自嘉陵江重庆市磁器口江段的黄颡单尾虫Unicauda pelteobagrusMa,1998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基于28S rDNA数据探讨了黄颡单尾虫以及单尾虫属与相邻种属粘孢子虫间的系统地位;基于5.8S rDNA数据比较分析了粘孢子虫的系统地位。补充了黄颡单尾虫重庆种群形态学信息和28S rDNA、ITS-5.8S rDNA序列的分子信息。  相似文献   
122.
报道在我国发现的针尾姬蜂属Pion Schiφdte,1839的种类:沁源针尾姬蜂P.qinyuanensis Chen,Shenget Miao,1998,宜丰针尾姬蜂,新种P.yifengensis sp.nov.。指出了新种与近似种的鉴别特征并附彩色特征图。  相似文献   
123.
Five new record species of the cohort Uropodina from China are described and figured:Polyaspinus higginsi Camin,Trichouropoda calcarata Hirschmann et Nicol Z.,Trichouropoda bipilis (Vitzthum),Nenteria stylifera (Berlese) and Nenteria breviunguiculata (Willmann).  相似文献   
124.
患病中国大鲵中分离到一株虹彩病毒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陕西某大鲵养殖场患病的大鲵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患病大鲵以体表溃疡,特别是肢体远端溃烂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毒于10℃~30℃能在BF-2(Caudal trunk cells of blue-gillfry)、CO(Gorad cells of grass carp)、CHSE(Embryo cells of Chinook salmon)、FHM(cells of fathed minnow)等细胞中较好地增殖,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病毒对氯仿、热、pH3、pH10敏感,DNA抑制剂5-氟-2′-脱氧尿苷(5-fluro-2-′deoxyuridine,FUDR)能抑制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提示该病毒是有囊膜的DNA病毒。经电镜观察,在感染了病毒的细胞切片中可见到大量直径约130~150 nm有囊膜的六角形病毒颗粒成晶格排列在细胞质里,病毒呈典型的虹彩病毒形态。抽提病毒核酸后进行PCR扩增,用已知蛙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能扩增出431bp的片段。扩增的片段测序后,和已知的几种蛙病毒属成员的主要衣壳蛋白基因中的相应片段进行比对,相似性在96%以上。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和IPNV(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GCRV(Grass carp reovirus,GCRV)、SVCV(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I、HNV(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在血清学上没有相关性。以上结果提示该病毒可能是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的成员,暂时命名为大鲵虹彩病毒(Andrias davidianus iridovirus,ADIV)。该病毒与大鲵发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建立卵巢激素撤除诱发雌性小鼠抑郁样状态模型,并且探讨其可能的神经化学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卵巢摘除组,己烯雌酚治疗组和氟西汀治疗组。动物行卵巢摘除术后开始给药,术后两周进行强迫游泳试验及悬尾试验以考察其抑郁样状态,并利用高效液相结合电化学检测测定下丘脑及海马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以及五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在强迫游泳试验及悬尾试验中,卵巢摘除小鼠较假手术组小鼠不动时间显著延长。神经递质测定显示,卵巢摘除小鼠下丘脑中NE与DA的含量显著降低,海马中NE与5-HT的含量显著降低。给予己烯雌酚或氟西汀治疗对抗了卵巢摘除所诱导的抑郁样状态,并且缓解了神经递质水平的下降。结论:双侧卵巢摘除诱发的小鼠抑郁样状态可以模拟妇女更年期抑郁的某些症状。本研究对于探讨卵巢激素撤除诱发抑郁状态的神经生化机制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6.
瘦尾虫的小核在无性繁殖周期中对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立培  刘星吟 《动物学报》2006,52(2):383-388
通过显微切割建立瘦尾虫无小核细胞系,并与原细胞系及切割后再生的有小核细胞系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无小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尤其是口器出现高比率的畸形。在生长静止期,无小核细胞系群体中约23 % (36/155)的细胞完全失去了波动膜。与此同时,这些细胞的口围带也显出异常。一些无小核细胞的大核也出现异常,有的细胞仅含有1枚大核,有的则含有4枚,而不是通常的2枚;还有少数细胞的大核在非细胞分裂期进行分裂。上述结果提示,在无性繁殖周期中,瘦尾虫的小核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形态结构、尤其是保持胞口结构的稳定性和大核数的恒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学报52 (2) : 383 -388 , 2006]。  相似文献   
127.
本研究旨在探讨尾加压素II(urotensin II,UII)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在整体实验中,采用Wistar大鼠进行糖耐量试验,检测不同剂量UII(3、30、300nmol/kg)对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在细胞实验中,βTC-6细胞孵育实验检测UII对葡萄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induced insulin secretion,GIIS)的影响,酸化乙醇抽提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测定细胞内胰岛素含量和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PDX-1)和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表达水平。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相对对照组,急性静脉注射较高剂量的UII(30、300nmol/kg)使大鼠血浆胰岛素浓度在腹腔注射葡萄糖后15min显著下降,并且使大鼠血糖在腹腔注射葡萄糖后90min明显升高。βTC-6细胞孵育实验结果显示,UII孵育2h能抑制βTC-6细胞的GIIS,但是对细胞内的胰岛素含量和mRNA水平没有影响。UII对GIIS的抑制作用可以被UII受体拮抗剂urantide所阻断,部分被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非特异性抑制剂chelerythrine chloride(CTC)和生长抑素受体非特异性拮抗剂cyclosomatostatin(CSS)所阻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UII抑制了βTC-6细胞内GCK的表达,但对PDX-1表达量没有影响。以上结果表明,UII通过激活其特异性受体(较高浓度的UII可能同时激活生长抑素受体)抑制胰岛β细胞GIIS,其作用机制涉及PKC通路的激活、GCK表达受抑所引起的胰岛素颗粒胞吐作用的减弱,但不涉及胰岛素本身表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8.
李艳敏  方琦  胡萃  叶恭银 《昆虫学报》2010,53(9):969-977
为了揭示重金属对昆虫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其机理,本文采用血细胞计数、台盼蓝染色、延展与包囊率测定, 以及显微与超微结构观察等方法,以经重金属Cd2+(浓度为150 μg/g)处理的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及其对照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处理组与对照组血细胞的数量与存活率、延展与包囊率,观察其形态结构,并比较了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棕尾别麻蝇初产幼虫经连续喂饲含Cd2+的饲料24,48,72和96 h后,与对照相比其血细胞总数和存活率显著下降,而血细胞的延展率和包囊作用的显著下降则分别出现于取食72和48 h之内,此后则下降不显著;由Cd2+处理幼虫发育形成蛹的血细胞包囊作用也显著低于对照。形态结构观察结果表明,Cd2+处理对幼虫的原血细胞、浆血细胞、颗粒血细胞和类绛色血细胞的显微形态影响不大,但可导致部分浆血细胞不能产生伪足;但均能导致各类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主要变化包括:细胞膜受损或破裂,染色质呈现凝聚, 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明显减少,以及胞质内出现空囊泡。结果说明重金属Cd2+对棕尾别麻蝇的血细胞可具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9.
拟小鲵属(有尾目,小鲵科)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比较和研究Pseudohynobius已知3物种P.flavomaculatus、P.shuichengensis、P.kuankuoshuiensis后,确定贵州省贵定县产拟小鲵为新种,贵州拟小鲵Pseudohynobius guizhouensis sp.nov..新种与P.kuankuoshuiensis极相似,但新种身体腹面具有分散细小白点;躯干椎为17枚;二额骨前端中央较尖、呈三角形与鼻骨后缘相接;额骨之间、顶骨之间骨缝连接紧密,无骨中缝;Y形软骨前端分叉细而长,与P.kuankuoshuiensis身体腹面无斑点;躯干椎为18枚;二额骨前端钝圆、呈弧形与鼻骨后缘相接;额骨之间和顶骨之间有骨中缝;Y形软骨前端分叉宽而短相区别.新种身体腹面散布有细小白点,区别于P.flavomaculatus.新种身体背面和尾部背面有近圆形桔红色或黄色斑点,区别于P.shuichengensis.  相似文献   
130.
长尾山雀是山雀大家族中的一个小小类群,全世界共有7种,分布于欧亚大陆,留鸟;与山雀家族其他成员的明显区别在于:腹部没有黑色的纵带。它们尾长而体形娇小,尽管没有冠羽,但头顶的羽毛丰满、蓬松,看起来就像是戴着一顶"帽子"。我国常见的有4种,即:银喉长尾山雀、红头长尾山雀、银脸长尾山雀、黑眉长尾山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