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蓝蓑羽鹤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北京动物园2001年开始饲养展出,2005年繁殖成功.在我国北方饲养蓝蓑羽鹤冬季需要保温设施,还需要适当的耐寒训练,提高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蓝蓑羽鹤选择植物性食物多,全年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饲料蛋白含量分别为34.9%和21.6%,平均能量16.6 kJ/kg.精液澄清、透明.雌鹤性成熟年龄早于雄鹤.北京地区繁殖期3~6月,平均窝卵数2枚.雏鹤生长高峰期在35~60日龄.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亚甲基蓝/光化学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检出率的变化。方法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后,本研究拟筛选出4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每位患者经过详细牙周检查及X线检查后确认为牙周炎,有4个以上≥5 mm的牙周袋并分布在2个以上口腔区域),随机分3组:其中A组在SRP之后接受1次PERIOWAVE光化学治疗,B组在SRP后接受1次PERIOWAVE治疗以及在6周后再一次接受光化学治疗,而SRP组仅接受SRP治疗,各组患者取治疗前后相同4个位点龈下菌斑,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Pg,观察Pg菌的检出率,采用卡方检验,并计算χ2值。结果 SRP组、A组、B组3组各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检出率降低(P<0.001),A组与SRP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40%(24/60),SRP组:45%(27/60),χ2=1.4815,P>0.05],B组与SRP治疗后比较检出率降低[SRP组:45%(27/60),B组:20%(12/60)χ2=8.547,P<0.01];B组与A组治疗后比较检出率降低[A组:40%(24/60),B组:20%(12/60),χ2=5.7143,P<0.05]。结论亚甲基蓝/光化学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较治疗前降低;结合临床试验结果,尚可认为2次激光疗效较1次激光好。  相似文献   
33.
采用速蘸法研究了高质量浓度(3 000、5 000、7 000和9 000 mg.L-1)IBA对兔眼蓝浆果(Vaccinium asheiReade)品种‘粉蓝’(‘Powderblue’)、‘梯芙蓝’(‘Tifblue’)和‘芭尔德温’(‘Baldwin’)插条生根率和开始生根时间的影响,并对木质化程度不同的‘顶峰’(‘Climax’)和‘雾达德’(‘Woodard’)插条的生根率和开始生根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3 000~9 000 mg.L-1IBA溶液速蘸3 s,3个品种插条的生根率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P<0.05),开始生根时间则较对照明显提前,但不同品种有明显差异;随IBA质量浓度的提高,‘粉蓝’和‘芭尔德温’的生根率逐渐增加,开始生根时间逐渐提早,以9 000 mg.L-1IBA处理组的生根率最高(分别为93.98%和86.46%),开始生根时间最早(分别为15和21 d);品种‘梯芙蓝’插条的生根率则以5 000 mg.L-1IBA处理组最高(88.02%),开始生根时间最早(18 d)。木质化程度不同的插条生根率有显著差异(P<0.05),木质化程度越低,插条的生根率越高且开始生根时间越早;采用木质化程度低的插条,品种‘顶峰’和‘雾达德’插条的生根率分别达到88.54%和77.60%,开始生根时间分别为25和29 d。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IBA速蘸法是兔眼蓝浆果扦插生根的有效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选择适宜的IBA浓度;从木质化程度及插条可取数量两方面考虑宜选用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条。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骨钙素(Osteocalcin)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1月(DM1)组、糖尿病骨钙素干预(DM1+OCGY)组。尾静脉注射STZ建立DM模型,成模后DM1+OCGY组腹腔注射骨钙素(2.57 mg.kg-.1d-1),DM1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个月后处死动物。用伊文思蓝方法检测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改变。结果:造模1月后大鼠视网膜血管渗透性显著增加,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红色荧光斑点主要分布在视网膜血管周围,给予骨钙素后,红色荧光斑点明显减少,进一步定量显示1M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伊文思蓝含量为57.4±8.7μg.g-1,骨钙素能够改变这种变化,DM1+OCGY组伊文思蓝含量为26.1±3.8μg.g-1。结论:骨钙素能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血管渗漏,对糖尿病引起的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5.
为了研究藻蓝蛋白α亚基的生物合成途径,通过构建相容的3种重组质粒pETDuet-cpcA、pCOLADuet-cpcE-cpcF和pACYCDuet-ho1-pcyA,将裂合酶基因cpcEcpcF、血红素氧化酶基因ho1、藻蓝胆素合成酶基因pcyA和脱辅基藻蓝蛋白α亚基基因cpcA共同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通过色素蛋白锌电泳和光谱检测表明产生了生物活性的CpcA-PCB。成功实现了大肠杆菌内藻蓝蛋白α亚基84位半胱氨酸残基与PCB的连接。而在裂合酶基因cpcEcpcF不转入大肠杆菌的情况下,大肠杆菌内只有0.2%的CpcA-PCB产生。以上研究为进一步在大肠杆菌内合成天然的藻蓝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研究蓝猪耳(Torenia fournien)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蓝猪耳雄蕊4枚,花药具4个花粉囊.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成四分体,其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形或左右对称形.成熟花粉属2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花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频繁出现细胞质降解的异常现象,其它发育阶段均正常;小孢子母细胞不正常的减数分裂可能导致花粉败育,这可能是蓝猪耳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7.
用体内-体外方法分离了蓝猪耳精细胞。用酶解和解剖方法分离了其成熟卵细胞。分离的精、卵细胞用电融合介导尝试了体外诱导融合。在合适的渗透压(6%甘露醇)和合适的氯化钙(0.04%CaCl2·2H2O)溶液中,用交流电场为30~35V10-25s使精、卵细胞排队;用直流电场400~600V45-50μs65脉冲穿孔条件可诱导30%的精、卵细胞融合和70%以上的卵细胞之间的融合。尝试了人工合子的单细胞培养但未获成功。诱导蓝猪耳精、卵细胞融合的条件与玉米和水稻不同。  相似文献   
38.
目的为了同时观察组织切片内肥大细胞、血管、神经等组织成分彼此间的形态学关系和联系。方法取大鼠后肢皮肤组织,经恒冷箱切片机切片,然后将组织切片先后经亚铁氰化铜法示乙酰胆碱酯酶和甲苯胺蓝染液染色。结果可同时在组织切片观察到肥大细胞、血管和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纤维等,以及它们彼此形成的接触联系。结论实验建立的这种新染色方法是显示组织内肥大细胞与血管和神经发生形态学联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9.
室内研究了蓝蝽Zicrona caerula(Linnaeus)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选择效应。HollingII型圆盘方程和HollingⅢ型新模型拟合结果共同显示,蓝蝽若虫对马铃薯甲虫1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大;4、5龄若虫及成虫的捕食量均在17头以上。由HollingII模型获得蓝蝽对马铃薯甲虫1龄幼虫的控制能力为2龄<3龄<4龄<5龄<成虫;随着食物密度的增加,蓝蝽各虫态的寻找效应逐渐下降。田间防治马铃薯甲虫1龄幼虫时,2~5龄蓝蝽若虫及成虫的最佳益害比应该分别为1∶2、1∶4、1∶13、1∶14、1∶13,然而,食物选择效应显示蓝蝽原生境中猎物-兰叶甲可能会对防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0.
血蓝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非特异性免疫学活性的多功能蛋白,以前的研究发现,血蓝蛋白具有凝集活性.本研究采用凝集抑制实验和亲和蛋白质组学等方法探索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与病原菌的凝集作用靶标.结果显示,大肠杆菌K12和副溶血弧菌外膜蛋白可以抑制血蓝蛋白对7种细菌的凝集活性,其中大肠杆菌K12中2种分子质量分别为16 kD、18 kD (命名为 p16、p18)的外膜蛋白可以与血蓝蛋白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经MALDI-TOF/MS鉴定,p16、p18 分别与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C、OmpX具有高度同源性.尤其是与大肠杆菌K12野生菌株相比,血蓝蛋白对 ΔOmpX 的凝集特异性明显降低,后者仅为前者的25%.由此推测,OmpX 应为血蓝蛋白与病原菌的凝集作用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