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虾青素是一种从虾蟹外壳、牡蛎、鲑鱼及藻类、真菌中发现的橙红色类胡萝卜素,其抗氧化性极强,因而在人体营养与健康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有许多动物实验模型证实,虾青素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转移、调节细胞间隙通讯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其作用机制不仅仅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还可能通过活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抑制NF-κB激活等调控多种信号分子实现其抑癌作用。本文对虾青素抑癌防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42.
汉中盆地梁山龙岗寺遗址地处秦岭南麓汉水上游,是我国发现较早的一处旧石器地点群。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位于汉江右岸第四级阶地之上。2014年2~6月,为了配合国家大遗址保护和龙岗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从根本上廓清龙岗寺旧石器遗存的石器工业面貌,我们对该地点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面积36m2,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4441件。龙岗寺第3地点石制品原料为来自于遗址附近河流阶地及河漫滩中的砾石,以石英为主,火成岩次之,石英岩、细砂岩和燧石等偶有使用。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法,存在少量砸击技术产品。石制品尺寸以小型为主。工具类型主要是以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刮削器,有少量的尖状器和雕刻器。石器加工方向多为正向或反向。从出土石制品的情形看,龙岗寺第3地点石制品的面貌更接近于更新世期间华北地区常见的小型石片和修理小石片工具为主体的石器工业类型,这与以往对汉中盆地旧石器工业面貌为华南砾石石器传统的认识有较大的差距。遗址相关的地层年代学研究工作表明,龙岗寺第3地点埋藏石制品的地层堆积形成于距今120~70万年间,属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阶段。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及其出土的石制品为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汉中盆地旧石器遗址群的地层埋藏状况、遗址年代和石器工业内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943.
作为一个特殊的交叉学科前沿,纳米酶在近几年来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自2007年首次发现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具有类似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催化特性以来,纳米酶的研究迅速兴起。其特殊的在纳米尺度的理化性质赋予它们优越的催化性能,以用于各方面的应用,例如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催化化学的发展所促进的纳米医学在肿瘤诊疗方面的应用,以及纳米酶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展望。通过合理地将催化化学与临床纳米诊疗医学相结合,这些新型的纳米酶及其在肿瘤成像和治疗方面优越的催化性能,将会极大地促进纳米医学新子学科的产生。  相似文献   
944.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与间隔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88例,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间隔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将全子宫、大网膜、双附件、肿瘤转移灶、阑尾切除,根据手术中的情况,切除腹主动脉旁、盆腔淋巴结及受累的脏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新辅助化疗,行2-3次化疗后进行手术,采取TP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150 mg/m~2紫杉醇,行静脉滴注,持续滴注3小时,每天1次;0.06卡铂、20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行静脉滴注,每天1-3次;每个疗程间隔3周。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腹水量、术中出血量、病灶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54.55%)(P0.05),腹水量、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病灶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间隔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间隔肿瘤细胞减灭术。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探讨中药止痛贴与吗啡联合应用于癌症疼痛治疗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入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吗啡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止痛贴治疗,连续给药14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数字评分法(digital scoring method,NRS)、爆发痛次数、吗啡使用量、中医证候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6.0%,P0.05)。研究组盐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83.23±23.14)mg/d]低于对照组[(110.13±25.23)mg/d](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NRS评分、爆发痛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止痛贴与吗啡联合应用于癌症疼痛的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减少吗啡使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46.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胰腺炎(APIP)患者的手术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到2018年6月诊治的35例API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不同手术时机分成急诊手术组19例及延期手术组16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急诊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延期手术组(P0.05),产妇出现早产、剖宫产、死胎引产的不良结局发生率(15.79%)明显低于延期手术组(50.00%,P0.05),围产儿发生窒息、畸形、死亡的不良结局发生率(21.05%)显著低于延期手术组(62.50%,P0.05),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延期手术组(31.25%,P0.05)。结论:对已确诊的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急诊手术能够显著降低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胰腺炎产妇及其围产儿发生不良结局的可能性,同时有效促进产妇的术后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47.
目的 研究北京市2009—2012年6种癌症患者的一般情况、诊疗费用及费用影响因素,为将来开展更大范围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项目的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患者的一般人口特征和诊疗费用等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各癌种次均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北京市2009—2011年癌症病例的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4 982元、23 501元、24 528元;(2)6种恶性肿瘤次均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住院日、医院类型、治疗方案等。结论 加快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缩短住院时间是控制住院费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48.
14-3-3蛋白家族是一组高度保守的可溶性酸性蛋白质,分子量在28~33kD之间,广泛分布于各种真核生物之中。该蛋白能够特异地结合含有磷酸化丝氨酸或苏氨酸的肽段,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途径。14-3-3蛋白调节着许多重要细胞生命活动,如:新陈代谢、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发育、细胞的存活和凋亡以及基因转录,该蛋白家族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14-3-3蛋白在脑脊液中的分布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14-3-3蛋白已成为一些疾病的临床诊断指标,其作为疾病治疗的靶点也在研究之中。主要阐述了14-3-3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9.
癌症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样品分离和鉴定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癌症研究的重点从基因组学转移到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癌症研究中的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也飞速发展,包括癌症样品制备、分离,蛋白质鉴定分析、蛋白质组定量研究和翻译后修饰研究等。这些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与癌症相关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使蛋白质组学在癌症早期诊断、治疗,监测以及发现新药物治疗靶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癌症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样品分离和鉴定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950.
《生物磁学》2007,(9):I0013-I0014
近年来的一系列重大研究发现:参与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的免疫细胞竟然与肿瘤的恶化息息相关。它们会促进肿瘤生长,帮助癌细胞转移到其他组织。由此,切断免疫细胞与肿瘤之间的联系,成为抗癌战役新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