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5篇
  免费   773篇
  国内免费   5043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79篇
  2022年   486篇
  2021年   486篇
  2020年   467篇
  2019年   487篇
  2018年   391篇
  2017年   436篇
  2016年   491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746篇
  2013年   671篇
  2012年   689篇
  2011年   706篇
  2010年   677篇
  2009年   632篇
  2008年   1137篇
  2007年   536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536篇
  2004年   411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392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9 毫秒
991.
南充雉鸡的巢址选择和春夏季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6月,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在四川省南充市太和白鹭自然保护区对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巢址选择和春夏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对比分析,巢址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雉鸡的巢都是选择在乔木盖度小、距水距离较近、草本高度和盖度都较大的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干草丛中;影响雉鸡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坡度、总盖度、乔木平均胸径、乔木盖度、郁闭度、距水距离、距路距离、灌木平均高度、巢周围干草比例、裸地面积、巢上方覆盖物厚、灌木盖度和巢所在草丛宽度等13个因子。春夏季栖息地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雉鸡在春夏季倾向于在植被总盖度大、坡度适中、乔木盖度适中、草本盖度和高度较大、灌木盖度较小、灌木高度较大、隐蔽度较大、距路距离较远和郁闭度较大等的生境栖息。  相似文献   
992.
从中国地方猪品种八眉猪(BaMei)肾脏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猪SOCS-2(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2,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2)基因的cDNA序列,经T/A克隆,插入到pMD19-T载体上,导入大肠杆菌DH-5α,阳性克隆经PCR鉴定后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人、大鼠和小鼠SOCS-2基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软件对猪SOCS-2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结构预测。结果表明:首次成功克隆了猪SOCS-2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F121242),其长度为822 bp,该基因ORF区核苷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相比同源性达到93%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则达到89%以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分子量为22.25kD,等电点pI=8.30,包含199个氨基酸残基。该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SOCS-2调节机体发育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993.
禺毛茛及其复合体种间亲缘关系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Tamura M.,Okada及廖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禺毛茛复合体(禺毛茛R.cantoniensis 4x,卷喙毛茛R.sileri folius var.silerifolius 2x,长花毛茛R.sileri folius var.dolicathus 2x,茴茴蒜R.chinensis 2x,扬子毛茛R.sieboldii 6x及8x)的核型分析,结合地球环境的演变历史,进一步研究了禺毛茛的形成方式和时间,并对禺毛茛复合体种间亲缘关系的形成进行了探讨,为毛茛属系统进化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94.
云南红豆杉紫杉烷2α-O-苯甲酰转运酶基因的克隆及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云南红豆杉紫杉烷2α-O-苯甲酰转运酶基因(TyTBT),该酶催化2-去苯甲酰-7,13-二乙酰巴卡亭Ⅲ生成7,13-二乙酰巴卡亭Ⅲ,是紫杉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TyTBT基因cDNA全长1481 bp,含有1 320 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440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量为50 050 Da,等电点为6.17.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TyTBT同植物酰化酶家族的其它成员有较高的相似性,超过67%,同东北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的紫杉烷2α-O-苯甲酰转运酶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和相似性达到最高,分别为95%和96%.广泛地比对分析证明这种较高的相似性在红豆杉属的其它酶家族中具有普遍性,进化树分析表明同东北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的紫杉烷2α-O-苯甲酰转运酶(TBT)的相似性高于紫杉醇合成途径中的其它酰化酶.  相似文献   
995.
毛葡萄芪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芪合成酶是白藜芦醇生物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通过RT-PCR,从高抗葡萄黑痘病的中国野葡萄毛葡萄商-24克隆了芪合成酶基因家族的2个成员VqSTS1和VqSTS2,其cDNA全长均为1 179 bp,编码39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VqSTS1和VqSTS2编码氨基酸247-257位点的IPN(S/F)AGAIAGN "是芪合成酶家族固有的氨基酸保守结构域,368-378位点的GVLFGFGPGLT"是芪合成酶与查尔酮合成酶家族固有的保守序列特征.在编码的392个氨基酸中,VqSTS1和VqSTS2仅有12个氨基酸不同,氨基酸一致性达97%.多重比较分析显示,VqSTS1与VqSTS2与五针松、河岸葡萄、白粉藤、华东葡萄及欧洲葡萄等STS在氨基酸水平的一致性分别为65%、96%、97%和98%.将VqSTS1和VqSTS2登录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F158856和EF158857.  相似文献   
996.
以油菜沪油15幼叶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1条新的抗冷相关基因(BnCOR14,GenBank登录号AY456378).该基因全长为564bp,含有1个387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29个氨基酸的多肽,其理论分子量约为14kD.序列分析表明BnCOR14与拟南芥及荠菜等COR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且BnCOR14具有典型的LEA蛋白序列特征,表明BnCOR14可能在油菜抵抗冷胁迫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提取并纯化了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叶片总蛋白,得到了适合新疆沙冬青叶片总蛋白提取的最佳缓冲体系;用DEAE52-C分离了各蛋白质组分,并用SDS-PAG测定了纯度和分子量(14~90 kD之间);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了新疆沙冬青属内种遗传的一致性。对抗冻活性分析讨论证实了与蒙古沙冬青同属的新疆沙冬青中也含有抗冻蛋白(AFPs)。  相似文献   
998.
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的时间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枣园节肢动物群落视为一个整体,根据群落内物种的组成和数量,采用不同群落参数和群落分析法对太谷地区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的时间格局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影响枣园节肢动物群落时间格局的主导因子及时间格局分化较为明显。可将枣园节肢动物群落在时序上分为发展期、过渡期、鼎盛期和衰减期4个阶段,并结合气候、物候变化,讨论了各阶段群落的发生特点和主要害虫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99.
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种子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萌发法研究了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的土壤种子库,共统计到17种植物种子,分属5科,以1年生草本植物种子为主.排土场土壤种子库具有极大的时空异质性,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群落组成上的相似性程度较低,复垦后期土壤种子库间相似性系数较低.随着复垦时间、复垦模式或立地条件的不同,土壤种子库的种类、密度各不相同.选择正确的复垦模式,有利于土壤种子库自我更新能力的增加和排土场生态系统稳定,对排土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陕西黄龙山林区褐马鸡繁殖季节中午卧息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6月,在陕西黄龙山腹地北寺山林区采取样线法对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中午卧息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到28个褐马鸡的卧息地。褐马鸡对林型、坡向和地理特征有明显的选择性,多偏向针叶林、山脊和半阴半阳坡,回避阔叶林、山坡、阴坡和阳坡。对中午卧息地坡位没有明显的选择性。褐马鸡中午卧息地具有坡度小、与林间道路与居民点的距离远、灌丛平均高度较低、灌木密度较小、草本均高较小、乔木层植物盖度以及草本层植物盖度较大等特征。对各种生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4.05%,可较好地反映褐马鸡中午卧息地生境特征。根据载荷系数绝对值大小将褐马鸡中午休息地生境选择影响因子分别命名为地理因子、隐蔽度因子、人类活动干扰因子和灌丛密度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