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6 毫秒
31.
阿拉善荒漠灌木根际中、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阿拉善干旱荒漠区霸王、白刺、红砂、沙冬青、沙木蓼、梭梭和驼绒藜7种旱生灌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Ca、Mg、Fe、Mn、Zn、Cu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1)除梭梭根际pH值高于非根际之外,其余6种灌木根际土壤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酸化作用.(2)7种灌木根际全钙和交换性钙的含量均低于非根际.除沙木蓼和驼绒藜外,其余5种灌木根际全镁含量均高于非根际,白刺的富集率最高,为43.04%;除沙木蓼外,其余灌木根际交换性镁的含量均有所富集,梭梭的富集率最高,为26.52%.(3)7种灌木根际全铁、全锰、全锌含量总体上小于非根际,但是根际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含量均大于非根际,表现出明显的富集效应,沙木蓼根际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的富集率最高,分别为:29.76%、20.92%、86.99%.(4)沙木蓼根际全铜和有效铜含量略高于非根际.梭梭根际全铜含量低于非根际,但梭梭根际有效铜含量却有富集的趋势.其余五种灌木根际全铜和有效铜含量均低于非根际.(5)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各养分性状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利用样方法对东苕溪江流域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群落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的同时在调查点周围监测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pH 等参数, 探讨喜旱莲子草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水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喜旱莲子草的重要值和盖度的变化与TN 和COD 的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而水体的TP 含量对喜旱莲子草的分布无显著影响。同时, 当地人的干扰几乎无科学防治措施, 加剧了其分布扩散。  相似文献   
33.
光照和氮素对喜旱莲子草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两个光照梯度和3个土壤氮素水平交互作用对喜旱莲子草(Alternan 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光照促进喜旱莲子草总生物量的积累,但在遮荫条件下,喜旱莲子草可以通过增加株高、光合叶面积和改变生物量分配来适应弱光生境。土壤中氮素含量对喜旱莲子草生长有明显影响,总生物量、株高、叶面积、茎生物量比和叶生物量比等随土壤氮素水平增加而增加。光照和氮素的交互作用对总生物量、根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和叶生物量比也有显著影响。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遮荫和高光照处理下喜旱莲子草的叶面积、总生物量和叶生物量比之间的差异减小,而株高和根生物量比之间的差异增大。此外,光照强度对茎生物量比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氮素浓度依赖性,低氮条件下,茎生物量比在高光照处理下显著高于遮荫处理,而在中氮条件下,遮荫处理却显著高于高光照处理,且在高氮处理下其差异进一步加大。这些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在高氮素环境下能够通过形态可塑性和生物量分配模式的改变来适应弱光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不但可为研究喜旱莲子草对异质生境的入侵机制提供资料,也可为进一步研究喜旱莲子草的入侵和扩散与农业等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素残留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甘肃玉门旱峡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甘肃玉门旱峡沟口剖面下沟组,中沟组的孢粉化石,共鉴定孢粉37属53种;藻类化石2属2种。根据上孢粉化石建立了Cicatricosisporites-Schizaeoisporites-Classopollis-Jiaohepollis组合,包括下亚组合,包括下晋组合(下沟组)和上亚组合(中沟组)。鉴定组合地质时代为Hauteriv-ian-Barremian。推测气候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  相似文献   
35.
渗透胁迫和外源脱落酸对梭梭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分、渗透胁迫和外源脱落酸(ABA)对旱生植物梭梭幼苗的某些生理特性存在显著影响。梭梭幼苗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渗透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增加,其细胞膜相对透性对渗透胁迫不敏感,在脱水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外源ABA加强了梭梭幼苗的抗渗透胁迫和抗脱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36.
旱生和湿生生境对蒲公英体内抗氧化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旱生和湿生生境中生长的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分根、叶、花序分别测定抗氧化成分及总抗氧化能力,并比较了SOD同工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选取的蒲公英叶片中抗氧化物质以SOD、POD、CAT等抗氧化酶和Vc等小分子为主,花序中可溶性糖、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最高;湿生蒲公英各器官尤其是根中的SOD、CAT、POD活性高于旱生蒲公英对应器官中的酶活性,旱生蒲公英各器官尤其是花序中的可溶性糖、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高于湿生蒲公英对应器官中的含量;旱生和湿生生境未诱导出新的SOD同工酶带;旱生和湿生蒲公英对应器官的总抗氧化能力接近。  相似文献   
37.
骆驼蓬营养器官的旱生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骆驼蓬是生长在荒漠或盐碱地区的旱生植物,具有显著的旱生结构特征。主根粗壮,其中柱周围产生2或3轮呈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这种异常结构对旱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茎肉质,其皮层、韧皮部,尤其是髓内具有发达的贮水薄壁组织细胞。叶片肉质,光滑无毛。其表皮细胞的外切向壁有较厚的角质层,表面具皱纹状突起。气孔器与表皮细胞平齐,面积较大,而密度较小。栅栏组织发达,为环栅型,包围着发达的贮水组织。叶脉维管束不发达。其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远比中生植物小。根据以上营养器官形态结构特征,可以认为骆驼蓬是典型的多浆汁旱生植物。  相似文献   
38.
本文报道两个新种:粪生散囊菌(Eurotium fimicola)和旱生散囊菌(Eurotium aridicola),它们不同于已报道的该属诸种。  相似文献   
39.
广东省旱坡地自然特征与玉米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河源灯塔盆地玉米基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因土施肥技术及节水农业技术多年的研究表明,只要能解决当地玉米适宜播期;选植适合当地的高产、抗病、抗旱、耐密的优良杂交品种;采用育苗移植的高产栽培技术;改进施肥技术,加强施肥管理,提高肥料利用率;采用各种农业节水技术措施,增加土壤贮水能力,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旱坡地玉米生产完全可以达到单造6000kg/hm2以上的好产量.因而旱坡地不失为开发玉米生产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40.
骆驼蓬属营养器官的旱生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国产骆驼蓬属3种7个地方居群的营养器官内部构造作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具有明显的旱生结构,主要特点为:根周皮发达;器官中有同心性异型维管束;茎叶肉质,内有发达的贮水组织,叶栅栏组织发达,呈环栅型、叶片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小;茎的皮层、髓部及叶肉组织有大量含晶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