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0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00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1.
滇东南早泥盆世夫颌类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继前文后,按照设计的线性回归程序在“IBM—PC/XT”微型计算机上,进一步检测了断片率、微核率与细胞畸变率之间的相关性,肯定了微核测定法,断片测定法可以替代染色体畸变分析法。  相似文献   
13.
陈彦长  张惠纯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5):302-307,301
本文着重介绍了Naumann等自80年代以来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别和鉴定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对其检测方法、实验方案、细菌的红外光谱、方法的重复性及谱图量化、微分指数及其使用分别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部的七种VA菌根真菌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相似文献   
15.
uvrA基因对SOS显色法检测遗传毒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SOS显色法对45种化学物质(包括致癌物质、抗癌药物、赫基衍生物、代谢抑制物、食品添加剂和含铬废水)进行遗传毒性检测。分别用大肠杆菌的uvrA-菌株PQ37和uvrA+菌株GC 4415作为测试菌株以考察uvr A 基因对SOS显色法检测遗传毒性灵敏度的影响。带有uvrA 突变的菌株PQ37比较灵敏,不带uvrA突变的菌株GC 4415测不出消癌芥、吖啶黄和SIPI系列化台物的遗传毒性。但在实验中也观察到某些化合物诸如丝裂霉素c、嘹啶酮酸、甲氨喋呤、5一氟尿嘧啶和5一溴脱氧尿苷等诱导菌株PQ37的SOS应答的能力匣而低。已知某些化学物质诱导SOS应答的能力部分取决于uvrA基因产物的存在,因此应使用带有uvrA突变和不带uvrA突变的菌株来进行SOS的显色测定。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几十年来,世界上用分子水平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基因失调已有许多报告,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由于生化的重组基因技术而来,用在单独的分析特异的基因、基因产物以及核酸结构分析编码,基因表达的规律,从而用以检测某些疾病,例如早期妊娠时测定血清或羊水中的基因紊乱,可以及时治疗或预防。  相似文献   
17.
用逆行溃变(Kohnstamm,1902;Yagita,et al.,1909;Torvik,1957)局部电刺激中枢(Chatfield,1942;Magoun et al.,1942;Wang,1943)等方法进行唾液中枢的定位,所得到结果很不一致。近年Satomi(1979)等用辣根过氧化酶(HRP)浸泡猫中间一面神经或鼓索神经,观察了脑干中逆行标记细胞的分布。但用HRP直接浸泡支配猫颌下腺的神经分支尚未见报道。此外,只见到关于鼓索神经纤维类别和数量的分析的光学显微镜研究(Foley,1945),用光镜和电镜相结合分析颌下腺神经支中的纤  相似文献   
18.
草鱼体内肾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化及交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确立了一个以草鱼体内肾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为指标的检测环境诱变或致癌物质的短期试验系统。采用硫堇-UV-Giemsa染色法,分析了草鱼体内肾细胞的SCD-2(注射BrdU后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分裂相的SCD)频率和SCE频率。用500微克/克体重BrdU体内标记5天,草鱼肾细胞SCD-2频率为8.58±0.22%;SCE频率为3.05±2.523 SCE_5/细胞。以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作为阳性对照,分析了化合物亚硝基胍(N-methyl-N~1-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和农药叶蝉散(Mipc)诱发SCE的能力。这项工作在评价水质污染方面将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据分析家最新研究表明,传染病的诊断将控制初期的DNA探针检测市场,但是DNA探针在遗传病和肿瘤方面的应用在十年内开始看到暴炸性增长。探针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仍处于初期的该公司的命运难以预测,分析家估计将出现有经济利益并占有市场的生产旧式诊断技术的厂家与新生的生物技术公司联合形式。  相似文献   
20.
对石油化工企业工人(180人)及非石化企业对照人群(180人)进行染色体畸变的检测,结果表明:(1)石化地区居民染色体畸变频率略高于非石化地区居民,但无显著性差异。(2)石化企业中,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和塑料厂污水处理车间工人的染色体畸变各项指标和对照组比较(除塑料厂污水处理车间工人的染色体畸变一项指标外)或与其它4个车间(苯酚丙酮、催化裂化、乙二醇和丁二烯)比较,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升高。4个车间分别和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升高。(3)染色体畸变频率有季节变化,春秋季明显高于冬季和夏季。(4)对照个体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吸烟与否,对染色体畸变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石化企业不同年龄工人染色体畸变率的比较中,大于或等于40岁的工人组,明显高于30岁以下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