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母乳喂养不仅维持婴儿的发育,也促进有益的肠道微生物增殖。母乳中的糖复合物,包括游离的低聚糖、糖蛋白和糖脂,因在肠道健康和菌群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这些糖类物质不仅能预防传染病,也可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是不成熟的,复杂的母乳成分确保了肠道微环境成熟。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群的构成在出生后会发生连续变化。出生后的细菌定植是肠道发育和免疫系统成熟的必要条件。本文将母乳中糖物质及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SA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并确诊感染的出生三日内的新生儿106人,以及未感染新生儿57人,将其分为未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及败血症组,比较其血清PCT、CRP、SAA、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结果:败血症组的N、PCT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而败血症组的WBC高于或者低于未感染组(P0.05);一般感染组的N、PCT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败血症组PCT高于感染组(P0.05)。WBC、N、PCT用于鉴别诊断一般感染和败血症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551、0.580、0.815,当PCT的值设为6.785 ng/mL时,其鉴别诊断一般感染和败血症的灵敏度50.0%,特异度为97.7%。结论:PCT对于诊断败血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有效鉴别一般感染和败血症,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在诊断细菌感染方面是PCT的补充,三者联合诊断可以提高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3.
本文选择颊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有微菌落形成的20例新生儿,取颊粘膜试子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细菌培养、分离和鉴定,结果其中13例菌落生长很纯,均为α-溶血性菌落;另有3例α-溶血性菌株为绝对优势菌,二者共计16例,占80%(16/20)。其中LC.lactis.cremoris与Gemel-la在新生儿高定植率以及培养时菌落很纯显示对其它杂菌有较强的定植抗力等等,均提示它们是新生儿颊粘膜的有益定植菌,并很可能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的抗感染功能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4.
黄小红 《蛇志》1997,9(4):65-65
新生儿腹泻33例分析黄小红(广西富川县人民医院儿科542700)现将我院儿科1995年11月至1996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腹泻33例,现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33例中,男23例,女10例。生后一周内发病13例,8~14天20例,15天以上10例。年龄...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早期肺组织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脓毒症时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盐水组(NS组)和血必净组(XBJ组)。应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6 h处死动物,通过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及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测定各组肺组织湿干重比,采用RT-PCR检测肺组织内皮素-1(ET-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mRNA的表达。结果:XBJ组肺泡及肺间质水肿和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均较NS组明显减轻。术后6 h,NS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W/D)显著高于Sham组(5.37±0.12 vs 4.33±0.06,P0.01),XBJ组肺组织W/D较NS组显著降低(4.67±0.09 vs 5.37±0.12,P0.05)。此外,XBJ组大鼠肺组织ET-1(0.511±0.111 vs 0.705±0.122,P0.01)、iNOS(0.456±0.075 vs 0.548±0.098,P0.05),MMP-9(0.617±0.079 vs 0.732±0.131,P0.05)、TIMP-1(0.438±0.043vs 0.515±0.049,P0.01)mRNA的表达均较NS组明显降低,而NS组大鼠肺组织ET-1(0.705±0.122 vs 0.400±0.033,P0.01)、iNOS(0.548±0.098 vs 0.334±0.027,P0.01)、MMP-9(0.732±0.131 vs 0.352±0.061,P0.01)、TIMP-1mRNA(0.515±0.049 vs 0.365±0.068,P0.01)水平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结论:血必净治疗对脓毒症大鼠的肺组织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肺组织ET-1、iNOS、MMP-9、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血必净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10 mg/kg)组与血必净低、中、高剂量(5、10、15 ml/kg)组,每组10只。通过腹腔注射5 mg/kg内毒素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模型成功4 h后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正常对照组和ALI模型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7 d后采集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取肺组织,检测肺系数(LI)、左肺湿/干质量比(W/D)、肺含水率[(W-D)/W],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I、W/D、(W-D)/W,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以及血清MDA含量升高,PaO2,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低、中、高剂量组大鼠LI、W/D及(W-D)/W,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以及血清MDA含量降低,PaO2,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血必净高剂量组效果较好,与中、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5)。结论:血必净能减轻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其药理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和血清MDA水平和上调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有关,且以高剂量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7.
甘震 《蛇志》2017,(2):245-246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发生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低血糖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龄37周的新生儿较易发生低血糖,小于胎龄儿、围产期窒息、喂养延迟、母体糖尿病等是导致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经治疗后,全部患儿血糖均恢复正常。结论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较多,对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常规监测血糖,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避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氨溴索佐治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出生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保暖、清理呼吸道、氧疗、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氨溴索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紫绀、口吐泡沫、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氨溴索佐治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可促进患儿临床体征快速改善,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制素C和血清转化因子-β1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46例作为窒息组,将同期出生的足月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新生儿入院后第1、3、7天的血清转化因子-β1(TGF-β1)、血清胱抑制素C(Cys C)、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的变化,并依据是否有肾功能损伤将窒息组46例新生儿分为正常组和损伤组,分析两组新生儿血清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入院后第1、3、7天,窒息组新生儿的TGF-β1、GFR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ys C、BUN及Scr呈现降低趋势,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损伤组的Cys C、BUN及Scr显著高于正常组,TGF-β1、GFR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此外,损伤组的TGF-β1水平分别与血清BUN、Scr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与GFR呈正相关关系;而血清Cys C水平分别于血清BUN、Scr呈正相关关系,与GFR呈负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窒息新生儿的血清TGF-β1、Cys C水平均较健康新生儿有显著性变化,并与患儿肾功能显著相关,对患儿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O型孕妇产前IgG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夫妻ABO血型不合的O型Rh(D)阳性孕妇432例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情况,新生儿HDN发病情况,并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432例孕妇中血清IgG抗A(B)效价大于或等于1:64的有189例,占43.75%,随IgG抗A(B)效价升高,孕妇比例逐渐减少。随孕次增加,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逐渐增高,各组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年龄增加,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逐渐增高,各组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IgG抗A(B)效价升高,HDN发生率显著升高,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等级相关检验显示,孕妇血清IgG抗A(B)与HDN发生呈正相关(r=0.732,P0.05)。结论:O型孕妇产前IgG血型抗体是引起HDN的主要原因,其水平与HDN呈正相关,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