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2篇
  免费   1123篇
  国内免费   2970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54篇
  2022年   361篇
  2021年   342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370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361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464篇
  2013年   423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606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576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345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9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甘油二酯激酶α(DGK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蛋白激酶C(PK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GKα、PKC和TNFα在48例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组织和9例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结果 DGKα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有表达,结直肠癌组织中DGKα阳性表达率(79.2%)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阴性)和癌旁正常组织(33.3%,P0.05);PKC主要分布在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结直肠癌组织中PKC阳性表达率(35.4%)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阴性),与癌旁正常组织(20.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NFα在三种组织中均表达阳性,结直肠癌组织中TNFα阳性表达率(95.8%)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55.6%,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87.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DGKα与PKC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7,P0.05),与TNFα的表达没有相关性(r=0.185,P0.05)。结论DGK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腺瘤性息肉,DGKα可能抑制了PKC的活性,但对TNFα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临床病理鉴别诊断中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清得佳凝胶治疗烧伤创面的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家兔皮肤创伤模型,将每只家兔的背部烧伤区域用2种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分成二组:A组(n=9):为实验组(6个部位):常规方法清洁、消毒创口,使用清得佳凝胶涂抹;B组(n=9):为对照组(6个部位):使用常规的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创口。实验于第3、5、7、9天分别取各组皮肤组织进行切片,作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1.HE观察结果:烧伤后第3天,A组与B组皮肤烧伤创面结构变化不明显;烧伤后第5天,A组表皮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减轻,成纤维细胞增生,水肿减轻,而B组表皮细胞变性坏死减轻程度不明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变性坏死程度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烧伤后第7天,A组表皮细胞生长良好,真皮组织水肿基本消失;而B组表皮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开始出现减轻,可见部分上皮增生;烧伤后第9天,A组上皮及结缔组织结构基本接近正常,创面愈合情况较好。而B组以上结构出现改变,但愈合状况不是很理想,真皮组织轻、中度水肿,有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的表达:烧伤后第3天和第5天,A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可见一些棕黄色颗粒,TGF-β1表达较强;B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未见或少见棕黄色颗粒,TGF-β1无表达或表达很弱。烧伤后第7天和第9天,A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TGF-β1表达强;B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TGF-β1表达弱。结论清得佳凝胶是一种烧伤创面良好的外用药,能清除创面坏死组织,有利于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褪黑素(me1atonin,MT)对海人酸(kainic acid,KA)致痫大鼠海马内TGF-β3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在中枢内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海人酸组(KA组)、褪黑素+海人酸组(MT+KA组)。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试剂处理后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T-PCR检测大鼠海马内TGF-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3)的表达情况及其mRNA变化。结果动物行为学观察显示,NS组无癫痫发作,KA组发作程度为Ⅲ-V级,MT+KA组为0-Ⅲ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GF-β3在3组大鼠海马内均有表达,其中KA组、MT+KA组较NS组表达增强,MT+KA组较KA组增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较,KA组、MT+KA组大鼠海马内TGF-β3 mRNA含量均升高;但MT+KA组升高较KA组多,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能明显改善海人酸诱发的大鼠癫痫,增强海马内TGF-β3的表达,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发挥中枢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黑曲霉固态发酵苹果渣产β-甘露聚糖酶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黑曲霉SL-08固态发酵苹果渣生产β-甘露聚糖酶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旨在探寻苹果渣的综合利用方式,降低β-甘露聚糖酶的生产成本。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苹果渣与棉粕1∶1(w/w)、尿素2%(w/w)、KH2PO40.1%(w/w)、初始含水率59%(w/w)、CaCl20.2%(w/w)、MgCl20.1%(w/w),30℃恒温培养48h,β-甘露聚糖酶酶活力可达539U/g干曲,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28.3%,达到了以豆粕与麸皮为生产原料时的产酶水平。结论:采用黑曲霉SL-08对苹果渣进行固态发酵是一种有效的生物转化方式,既可用于β-甘露聚糖酶的生产,取代豆粕与麸皮等常规原料,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对苹果渣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在不同月龄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HIF-1α及GLUT-1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50只,分别以1,3,6,12,18个月龄分为5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椎间盘中HIF-1α和GLUT-1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大鼠月龄的增长,其椎间盘纤维环组织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也发生变化,由低月龄组(1-3月龄)至成年组(6-12月龄)HIF-1α和GLUT-1表达逐渐减少,而老年组(18月龄)二者表达显著增加。且这种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环中HIF-1α和GLUT-1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IF-1α、GLUT-1表达水平的变化与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关系密切相关,HIF-1α可以通过上调GLUT-1等相关因子并延缓椎间盘退变,可能作为椎间盘退变治疗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了解短链脂肪酸(SCFA)作用伤寒沙门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机制。方法将SCFA作用伤寒沙门菌感染巨噬细胞8 h后,检测TNF-α、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及NO的产生量,同时检测加入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抑制剂和TNF-α抗体后的细胞凋亡率。结果作用8 h后caspase3、caspase8及NO、TNF-α的产生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caspase3、caspase8抑制剂和TNF-α抗体均能不同程度抑制SCFA作用伤寒沙门菌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P0.01)。结论 SCFA作用伤寒沙门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可以通过NO及TNF-α介导,caspase3和caspase8参与的外源性凋亡途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3(Flt4),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感染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和抗酸染色等方法检测65例前列腺癌(carcinoma of prostate,PCa)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中的VEGF-C、Fit4蛋白及mRNA的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的检出率。并对前列腺肿瘤主要临床资料和病理分级参数进行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VEGF-C、Flt4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和结核菌L型检出率,前列腺癌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P0.001~0.05)。VEGF-C、Flt4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和结核菌L型检出率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明显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Flt4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1)。结核菌L型检出率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VEGF-C、Flt4的蛋白及mRNA在前列腺肿瘤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检出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转移呈正相关,提示这2种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结核菌L型感染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关系。因此研究VEGF-C、Flt4的阳性表达和结核菌L型感染与前列腺癌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XAGE-3基因在灵长类和啮齿类动物的基因组中的同源性,通过转基因研究XAGE-3基因在小鼠中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方法根据Homologene及Taxplot数据库,通过Blast比对方法分析XAGE-3在两类动物基因组中的同源性;从人胎盘组织克隆XAGE-3基因,转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显微注射方法得到转基因动物,基因组PCR鉴定基因型,反转录PCR分析基因的表达;Brdu标记3周龄动物显示睾丸内细胞的增殖。结果XAGE-3在人、黑猩猩和猕猴中存在高度同源基因,而在小鼠和大鼠中无同源区域;在基因型鉴定阳性的5个首建系中3个品系睾丸组织目的基因表达较高,在传代的两个品系中,在小肠,胸腺,睾丸等组织中目的基因均有表达;睾丸组织Brdu标记显示XAGE-3转基因动物有更多的发育晚期的精细胞被标记。结论XAGE-3作为灵长类种属特有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影响了精细胞发育。  相似文献   
999.
研究温度和pH值对长江水系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耐药基因转移影响规律,为今后介水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滤膜法分离、梅里埃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菌株;将由长江水系分离出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与大肠埃希菌NK5449进行接合,观察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接合频率变化情况;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耐药谱;用PCR方法分析产ESBL供体菌与转移接合子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bla),并对供、受体菌及转移接合子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判别转移接合子与供、受体菌的同源性。温度和pH值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水平转移影响明显,发生接合最适宜的pH值为7.1。温度对接合频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相同条件下,某些大肠埃希菌接合频率随环境温度的降低率急剧下降,但某些大肠埃希菌的接合频率随环境温度下降有所上升。温度和pH值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接合频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业上重要的地衣芽胞杆菌高温α-淀粉酶(BLA)的发酵生产性能,以高温α-淀粉酶基因(amyL)为目的基因,构建地衣芽胞杆菌高温α-淀粉酶基因产生菌的整合表达通用性质粒pB li16 s-amyL-EryR,采用原生质体转化法将此整合型表达质粒导入B.licheniformis CBBD302,在整合表达质粒中的16SrDNA序列的介导下实现了同源整合。挑选20株阳性转化子,分别通过提高培养基中红霉素的使用浓度,增加染色体上目的基因amyL的拷贝数,由此获得的重组菌的BLA生产水平提高了56.37%~80.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