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76篇
  免费   2108篇
  国内免费   5171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642篇
  2022年   612篇
  2021年   602篇
  2020年   696篇
  2019年   743篇
  2018年   505篇
  2017年   701篇
  2016年   614篇
  2015年   657篇
  2014年   854篇
  2013年   822篇
  2012年   1098篇
  2011年   1168篇
  2010年   985篇
  2009年   999篇
  2008年   1048篇
  2007年   874篇
  2006年   815篇
  2005年   752篇
  2004年   681篇
  2003年   565篇
  2002年   634篇
  2001年   577篇
  2000年   457篇
  1999年   370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水浮莲种子是一种奇特的需光种子。在黑暗中,GA_2或BA均不能代替光照诱导萌发,可是0.1μl/l乙烯却能引起部分种子萌发,在1000μ1/1乙烯的作用下,发芽率可达80%,接近全光照处理的萌发水平(91%发芽率)。ACC也能诱导水浮莲种子的萌发,0.1 mM浓度可获30%发芽率。在较短光照下,ACC对种子萌发有增效作用。在光照前应用ACC,其诱导效应大于两者同时施用。在照光萌发中,种子的内源ACC含量及乙烯释放量均显著增加。CoCl_2和AOA均能抑制光的诱导萌发。推论光打破休眠诱导萌发的作用是与乙烯的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用~3H-亮氨酸和~3H-尿苷标记不同发育时期的稻胚,发现蛋白质合成活力呈四阶段变化;各种RNA的合成与胚胎各发育阶段密切有关。α-鹅膏蕈碱(1.0μg/ml)对稻胚RNA合成的抑制作用在开花后7、15和18天较强,13天时很弱。在水稻胚胎形成期间,胚细胞蛋白质合成活力高峰先后出现于胚分化后期(开花后11天)和成熟中期(18天);mRNA的合成在分化初期(7天)和成熟中期(15~18天)较强;而rRNA和/或tRNA的合成高峰则出现在胚胎器官原基分化已经完成时(13天)。  相似文献   
53.
吞噬和细胞活力蛋白1(engulfment and cell motility protein 1,ELMO1)可以促进多种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但ELMO1的表达是否受miRNA的调控鲜有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45与ELMO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miR-145通过结合ELMO1的mRNA对乳腺癌侵袭的影响。通过TargetScan (http://www.targetscan.org/)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与ELMO1的3′UTR结合的miR-145。荧光素酶结果证实两者互补结合。Transwell侵袭结果显示,miR-145组和siELMO1+miR-145组MDA-231乳腺癌细胞穿膜数较对照组分别降低40%(P<0.05)和79%(P<0.05)。siELMO1+miR-145组和siELMO1组细胞穿膜数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miR-145通过与ELMO1的mRNA结合抑制细胞侵袭。qRT-PCR显示,低侵袭的MCF-7乳腺癌细胞miR-145的表达量较高侵袭的MDA-435细胞高80%(P<0.05),较MDA-231乳腺癌细胞高75%(P<0.05),即miR-145与癌细胞侵袭能力呈负相关。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miR-145组ELMO1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组,miR-145 抑制组ELMO1表达量高于抑制剂NC组(P<0.05),证明miR-145抑制ELMO1的表达。qRT-PCR显示,过表达miR-145后ELMO1 mRN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miR-145对ELMO1的调控作用通过抑制其翻译实现。F-肌动蛋白聚合实验表明,miR-145组和阴性对照组于20 s和60 s时F-肌动蛋白聚合结果存在明显区别(P<0.05)。Western 印迹结果表明,miR-145组活化的Rac1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组降低60%(P<0.05),抑制剂NC组活化的Rac1较miR-145 抑制组降低55%(P<0.05);miR-145组磷酸化的整合素β1较对照组于15 min时降低42%(P<0.05),于30 min时降低31%(P<0.05)。由此得出的miR-145过表达显著促进乳腺癌细胞F-肌动蛋白聚合、Rac1活化和整合素β1磷酸化结论。综上所述,miR-145通过靶向ELMO1的 mRNA抑制ELMO1翻译,从而抑制乳腺癌的侵袭。  相似文献   
54.
边缘性缺乏抗坏血酸之豚鼠,于三周内其肝脏及小肠粘膜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活力均下降到原有水平的50%,但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活力尚无显著性改变。坏血病豚鼠(三周内)上述几种酶活力都下降至原有水平的50%左右。豚鼠摄取抗坏血酸不足,其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显著增加,而血清高密度脂蛋自胆固醇浓度显著减少,其改变程度与抗坏血酸缺乏状况一致。  相似文献   
55.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在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中承担重要角色,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 PVT1)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参与调控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细胞自噬、血管生成、多药耐药及肿瘤代谢等过程,从而发挥致癌作用。本文主要就PVT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PVT1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致癌作用机制和多药耐药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6.
整合素在许多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在肝细胞癌中,整合素β1被报导高表达,并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目前,对于整合素的表达调控癌细胞机制以及干预其表达进而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抑制整合素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可能。首先,对临床肝癌细胞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整合素β1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对TCGA肿瘤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同样显示,整合素β1的高表达与肝癌的分期(P=0.019)和预后(P=0.013)相关。通过筛选发现,苯胺嘧啶衍生物X09可以抑制肝癌细胞中整合素β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1)。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细胞穿孔实验结果显示,苯胺嘧啶衍生物X-9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1)。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在肝癌细胞中外源表达整合素β1可以逆转X-9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而在敲低整合素β1的细胞中,X-9对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抑制被消除。因此,鉴定出苯胺嘧啶衍生物X-9可以通过下调整合素β1表达,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57.
从管花马兜铃中分得马兜铃酸-A,7-甲氧基马兜铃酸-A,马兜铃内酰胺-β-D-葡萄糖甙,尿囊素和Eupomatenoid-7。  相似文献   
58.
 本文对一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获得的四种脂蛋白(VLDL、LDL、HDL_2、HDL_3)进行了理化性质的研究。超速离心分析LDL、HDL_2,HDL_3均呈现一个单一尖锐的上浮峰,上浮速率分别为S_1 6.9和F~0_(1.21) 5.7及2.6。等电点聚焦电泳显示,VLDL主要含载脂蛋白C族,E族和少量A-I,B。HDL_2、HDL_3二者载脂蛋白的种类很相似,但量上略有差异,均以载脂蛋白A-Ⅰ,A-Ⅱ为主,Apoc’s,E次之。VLDL、LDL、HDL_2和HDL_3的化学组分分析与文献报道相似。 作者用本法初步分析了不同性别的各脂蛋白分布图,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通过过聚乙二醇6000-磷酸钾缓冲液双相分离、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羟基磷灰石层析及SephadexG-100凝胶过滤等提纯步骤,从海枣曲霉(Aspergillus phoenicis)麦麸培养物抽提液中提纯得到凝胶电泳均一的β-半乳糖苷酶。该酶的最适pH为3.5—4.0,最适温度为60℃(反应15分钟),在pH5.0—8.5之间及60℃以下稳定。在65℃和70℃保温时失活50%的时间分别为27和2分钟。用SDS凝胶电泳法和梯度凝胶电泳法分别测得该酶的分子量为115,000和118,000。薄层凝胶等电聚焦法测得其等电点为pH4.6。  相似文献   
60.
杂交水稻干种子内存在α-淀粉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α-淀粉酶由盾片上皮细胞合成而运入胚乳(Okamoto等1979,1980),或由种胚分泌的赤霉素(GA_3)的触发作用在糊粉层中诱导形成(Murakami 1966,Ogawa 1966,Tangka等1970)。但迄今尚未见谷类作物干胚乳中预存有α-淀粉酶的报道(Daussant等1983,Tanaka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