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4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30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 常规针刺、调神畅志针刺)对帕金森抑郁大鼠血清和脑中SP含量变化影响。方法:采取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纹状体双靶点注射法对大鼠进行帕金森(PD)造模并用阿普吗啡(APO)诱导实验检测。成功后,在PD模型基础上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stress,CUMS)法进行帕金森抑郁(PDD)模型建立。将造模成功的40只PDD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模型组、常规针刺组、调神畅志针刺组,每组10只,并设空白组10只,予相应治疗4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LISA法对脑组织和血清中神经肽类P物质(SP)含量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及血清SP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脑及血清S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常规针刺组、调神畅志针刺组大鼠脑及血清SP含量均明显降低 (P<0.05)。与常规针刺组相比,调神畅志针刺组大鼠脑及血清中SP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针刺对帕金森抑郁大鼠脑及血清中SP含量均有调节作用,且调神畅志针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而美多芭与氟西汀药物对帕金森抑郁模型大鼠脑及血清中SP含量无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牙周夹板联合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咀嚼功能和龈沟液中前列素E2(PGE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p2l活化激酶5(PAK5)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间接收的93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牙周基础治疗、牙周夹板治疗)和研究组(47例,牙周基础治疗、牙周夹板治疗联合正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情况,咀嚼功能、美观度,龈沟液PGE2、s ICAM-1、PAK5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牙周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探诊出血率、前牙咬合低于对照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度、牙槽骨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龈沟液PGE2、s ICAM-1、PAK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夹板联合正畸治疗可有效恢复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牙周功能和咀嚼功能,且美观效果好,还可减轻对龈沟液PGE2、s ICAM-1、PAK5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对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合并牙槽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牙龈沟细菌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接收的83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合并牙槽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40例,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再生术治疗)和B组(43例,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血清炎症因子、牙龈沟细菌微生态、牙周指标及牙槽骨密度、牙槽骨缺损高度。结果: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治疗结束后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AL)、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低于A组(P<0.05)。B组治疗结束后牙槽骨缺损高度低于A组,牙槽骨密度高于A组(P<0.05)。B组治疗结束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治疗结束后杆菌、球菌、丝状菌、弯曲菌检出率低于A组,梭状菌、螺旋体检出率高于A组(P<0.05)。结论: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合并牙槽骨缺损患者采用牙周再生术、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牙周状况及牙槽骨缺损情况,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但该联合治疗方案会对口腔的细菌微生态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在接受该方案治疗时,应注意口腔清洁,尽量减轻对牙龈沟细菌微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基于信使RNA(messenger RNA, mRNA)的核酸疫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mRNA技术。mRNA疫苗比传统疫苗有许多优点,能够实现快速、经济、高效的生产。单个mRNA疫苗可以编码多种抗原,增强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提高疾病的治疗效率,以单一配方针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或疾病。mRNA疫苗相关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被视作一种革命性的疫苗技术,以创纪录的速度完成研发并成功应用。由于mRNA自身稳定性差,新型递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至关重要。随着mRNA相关药理学的深入研究,mRNA疫苗的临床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近年来。mRNA疫苗在传染性疾病预防、肿瘤治疗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概述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展望。  相似文献   
995.
摘要:近年来,随着肠球菌感染发生率的增加,有关肠球菌血流感染、尿路感染和腹腔感染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肠球菌血流感染病死率显著增加,预后不佳。临床上肠球菌感染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年龄、性别、致病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治疗方案的选择等均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此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血流感染的治疗用药——达托霉素和利奈唑胺血药浓度及剂量的选择也被广泛关注。遵守临床操作规程,合理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及剂量浓度,严格监测药物使用情况,可减少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现对肠球菌血流感染的发生及预后危险因素、治疗药物的选择进行综述,以期为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6.
正前言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目前估计北美成年人中IBS的患病率达10~12%。虽然IBS的发病与年龄、宗教、性别无关,但是IBS在女性中更常见,且多为年轻患者(50岁)。IBS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腹痛和排便习惯的改变,常伴有腹胀和腹部不适。  相似文献   
997.
随着基因工程抗体的快速发展,双特异性抗体技术也日趋成熟。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同时结合两个以上不同的抗原表位,在免疫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双特异性抗体己经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如黑色素瘤、霍奇金淋巴瘤以及肝癌、胃癌等,以及炎症方面的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与克罗恩病等。双特异性抗体在病毒免疫治疗方面则刚刚起步。文中对双特异性抗体用于病毒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特别是在体内外效果较好的产品,为用于病毒免疫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开发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叶海峰 《生物工程学报》2019,35(12):2211-2214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正日益成为驱动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推手。本专刊从工程设计、疾病诊断、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方面阐述了生物工程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发展现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推动生物工程研究应用于人类的生命健康事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研究表明,实体瘤周围环境中的胞外基质蛋白、浸润性免疫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组等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治疗的耐受性等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中一个重要调控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不仅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s,tPA)构成调节纤溶活性的一对关键物质,而且参与肿瘤的侵袭、浸润和转移等多个环节并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针对近年来PAI-1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研究新进展及其与肿瘤微环境的相关性进行综述,并提出PAI-1可作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同时,本文也分析了PAI-1抑制剂对肿瘤干预的研究现状,指出PAI-1抑制剂对肿瘤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作为一种跨膜糖蛋白,神经菌毛素1(NRP1)在轴突导向、血管生成和肿瘤免疫等多种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RP1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表面,尤其是上皮细胞肿瘤。阻断NRP1不仅能直接对肿瘤细胞的迁移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抑制作用,而且能够间接抑制肿瘤局部血管的生成与发展,继而影响肿瘤的生长发展。因此,NRP1有望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突破点。简要探讨NRP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以NRP1为靶点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