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正>中科院动物所段恩奎和王海滨实验室首次通过小鼠遗传学模型,揭示了植入初期胚胎-子宫轴向建立对胚胎发育的重要性,并首次证实了子宫信号可指导胚胎植入时的正确定向。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杂志。早在100多年前,解剖学家就发现在哺乳动物的囊胚进入子宫后,其植入时建立的胚胎轴向与子宫轴向保持高度一致,并且把此现象称作胚胎定向。然而,胚胎在植入时的定向对后续发育的重要性尚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8例患者(98条血管)术前经CTA诊断后,行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18个月,分析踝/肱指数(ABI)、血管内径、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结果:成功完成77例(98.7%)患者、97条(99.0%)患肢的PTA和支架植入术,除1例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导丝未能成功通过病变导致介入失败外,其余病例经介入治疗后均开通,术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血肿、血管壁破裂、穿孔或内支架移位,远端血管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9±0.23)恢复至(0.86±0.26),下肢血管内径及足背动脉搏动均明显改善。结论:PT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出现并发症的原因、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321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2例,女149例,平均年龄56.7±18.4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36例,三度房室阻滞97例;二度II型房室阻滞76例,起搏器更换35例。结果:321例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中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为5.29%。其中与囊袋相关并发症4例,电极导线相关并发症4例、起搏器相关并发症2例,术中操作所致并发症3例。结论:深化对起搏器常见临床并发症的了解,进一步完善术前准备,重视术中规范操作并加强术后管理,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19例患者中,14例行PTA术,4例行PTA+腔内支架植入术,1例行截肢术;对照组17例患者,全部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特点、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9例患者,共40条靶血管,实施PTA手术的成功率为87.5%。采用两种治疗方法 2周或4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且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明显升高,其中在2周时介入治疗对麻木和紫绀症状的缓解尤其显著,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5.
Aneuploidy rates in embryos produced by assisted reproduc- tive technologies commonly exceed 50%, particularly in couples where the woman is of advanced maternal age or has experienced 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 (Harper et al., 2012).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 conducted at many fertility clinics worldwide is now a frontline treatment for infertile couples with a poor prognosis for pregnancy as well as couples where one partner is a carrier of a balanced translocation (Munne, 2012).  相似文献   
86.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之下,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使用液越来越多,针对支架式教学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生的潜力,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认识和定位,这样才能够发挥支架式教学的优势。本文主要阐释了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7.
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植入介入器材专业委员会于2014年6月13日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隆重召开“2014植入介入器材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应邀出席会议的嘉宾40余人,其中有:上海市医保办、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审评中心、上海市医保事业管理中心、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等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的领导,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上海医学会临床医工分会、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等的领导、同仁与医学界代表以及上海医疗器械行业相关企业100余家170余位代表。  相似文献   
88.
背景:染色体相互易位在人群中比较常见,下一代常常产生相同或不同的易位,易导致容易流产,而植入前诊断方法之一的CGH难以检测到相互易位,因此原位杂交(FISH)依然是解决诊断相互易位的有力手段。目的:通过设计个体化的FISH探针,制备探针,并在卵裂球单细胞水平进一步验证探针的准确性,为筛选正常核型的囊胚进行植入奠定技术基础,为个体化的FISH探针植入前诊断提供应用研究基础。方法:通过设计1 q和6p平衡易位探针,进行探针标记,再采用患者和正常人核型验证探针质量,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检测正常人受精后的卵裂球中1q 和6p平衡易位对易位染色体状态。结果:3个卵接球裂均呈现单个完整细胞核,荧光原位杂交中各细胞核均有清晰明亮的杂交信号。信号数分别为2。均为正常胚胎,可以考虑进一步对该易位患者进行卵裂球进行诊断,上述研究对个体化的易位探针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与转录调节相关的人类21号染色体(HC21)基因在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初步阐明这些基因与早期胚胎发育的关系,发现这些基因作为分子诊断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植入前胚胎的GlobalRT-PCR方法,对BACH1、RUNX1、SIM-2、ERG、KIAA0136、GCFC、SON、PKNOX1、HSF2BP和NRIP1小鼠同源基因在植入前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RUNX1、ERG和SON在整个植入前发育过程中都未见表达。其他基因的表达呈现出阶段特异性表达的特点:BACH1几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都有表达,但是存在着胚胎个体之间的差异,不适于作为分子标记物;SIM-2只在1和2细胞期表达;Kiaa0136在2、4细胞期以外的各个阶段均表达;除了1-和2-细胞期,GCFC在其它阶段普遍表达;PKNOX1只在1、8细胞以及桑椹期表达;而HSF2BP和NRIP1的表达仅见于成熟的卵母细胞和1细胞期胚胎。结论与转录相关的小鼠HC21同源基因大部分参与了早期胚胎发育的转录调节,这些基因的阶段特异性表达说明他们参与了早期胚胎发育的不同转录调节环节,对这些基因的深入研究是认识唐氏综合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和发现早期分子诊断标记的基础。  相似文献   
90.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纤维支架,考察制备参数对纤维支架结构及纤维直径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四氢呋喃(THF)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混合液为溶剂,调节PLGA溶液浓度、流量及电场强度分别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形貌的纤维支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纺丝溶液的浓度、流量及电场强度对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同时在制备的PLGA纤维支架上接种了人的真皮成纤维细胞,并对细胞在PLGA支架上的黏附和增殖情况进行了研究,从而来评价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论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溶液浓度的增加,纤维直径逐渐增大,纤维直径的分布也随之增大。随着流量的增加,纤维直径略有增大。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纤维直径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电压和浓度的增大有助于减少珠丝的产生。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证明,制备的PLGA纤维支架能支持细胞正常的黏附和增殖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