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水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89-1993年选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三大粪12种常用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进行了5年系统的抗药性监测研究,发现两种飞虱对药剂的敏感性年度间变化较大,分析可能与其迁飞习性有关。将我们所测的LD50与日本Nagata(1967)测定结果比较.褐飞虱对有机磷类的抗性倍数为3.22-16.12倍,对氨基甲酸酯类为5.59-9.12倍;白背飞虱对有机磷类的抗性为48.90-208.16倍.对氨基甲酸酯类为3.29-19.50倍.抗性发展速率明显高于褐飞虱。两种飞虱对菊酯类药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抗马拉硫磷的褐飞虱种群对二氯苯醚菊酯表现较高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42.
龟纹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龟纹瓢虫雌虫和雄虫对豆蚜的功能反应符台Holling Ⅱ型模型,其模型为:Na=0.9233N/(1 0.0171N)(雌虫)和Na=0.8641N/(1 0.0164N)(雄虫),瓢虫捕食豆蚜的数量随豆蚜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寻找效应随豆蚜密度增加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37.42(雌)、34.11头(雄)和17.25(雌)、15.8头(雄)。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3032·P^-15634(雌)和E=0.3048·P^-1.1697(雄)。干扰反应的教学模型为:E=0.8104·P^-2.1721(雌),E=0.7125·P^-2.2660,E=0.5963·P^-2.1751(雌雄混台种群)。  相似文献   
43.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孟加拉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4年5~6月、9~10月及1995年6~12月,作者对西藏东南部南迦巴瓦峰和邻近地区的孟加拉虎的分布及生态进行了野外调查,初步弄清了该地区虎的现状。通过在墨脱县格当乡的抽样调查及跟踪观察虎的移动和觅食,查明了金珠藏布江流域内近两年有关虎捕食大型牲畜的报告属实。1993年10月至1995年7月,该河谷内因虎捕食共损失牛、马和骡302头,估计活体总重量约59881kg,平均月损失2722kg,相当于自然状态下11头虎的月进食量。全乡12个村的牲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受损的户数占该乡总户数的62%,户牲畜损失率为7.7%~100%不等。对其它动物的调查表明,虎大量捕食牲畜与低海拔河谷的开发和环境中虎的自然食物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44.
甘蔗细平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贻昌  李文凤 《昆虫学报》1995,38(3):317-323
甘蔗细平象Trockorhopalus humeralis Chevrolat是云南甘蔗上的一种毁灭性地下害虫,以幼虫和成虫在地下蔗头内为害,为害期8-10个月。据1989年调查,受害蔗每亩损失500-3000kg,严重的无收。此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蔗头内越冬,有喜湿性,不能飞翔,主要通过沟河流水传播。在河川坝地,沙壤土中虫口较多;宿根年限越长的甘蔗受害越重。建议蔗稻轮作;缩短甘蔗宿根年限;早春翻挖有虫蔗蔸烧毁;结合新植蔗下种,宿根蔗松蔸培土施用甲基异柳磷或铁灭克等颗粒杀虫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5.
秦玉川  管致和 《生态学报》1995,15(2):128-133
两种叶螨及其捕其性天敌的微气候生态位维的组成由苹果树冠内20个位点的气温、照度和叶片含水量构成。研究表明:(1)温度、照度和叶片含水量三者综合作用效应高于各单因子独立效应;(2)两种叶螨及共天敌的生态从6月到8月急剧缩小。叶螨间的生态位在6、7月趋于分离,而在8月份有较多的重叠。山楂叶螨的生态位与和敌的重叠较小或分离;苹果全爪螨的生态位在6月与小花蝽的重叠值较高,而在7月与草蛉及捕食螨的重叠值较高  相似文献   
46.
扑虱灵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对捕食性天敌的毒性,进行了田间试验,并与叶蝉散,杀虫双的使用结果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扑虱灵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达93%,与叶蝉散,杀虫双相比较。防治效果提高了2.39~32.85%.对黑肩绿盲蝽和蜘蛛种群具有不同程度的选择性,维护较低的稻飞虱与天敌的比值,有利于天敌作用的发挥,维持对稻飞虱较长的残效期,基本上可以控制稻田后期飞虱的增长.  相似文献   
47.
统计分析表明两种叶螨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各自生态位宽度较大。两种叶螨的时动空间生态位与各自种群消长曲线相一致,显示了它们对资源有相似要求以及“逐步扩散整树危害”的取食危害方式。它们的生态位分离表现在叶片正、反面及叶片反面的某些小“领域”上。苹果全爪螨更喜欢分布在树冠上层和外层。统计和模糊分析都表明草蛉和小花螨与两种叶螨的时间同步和空间同域性较强,捕食螨与叶螨的时间生态位重叠较小,而空间生态位重叠较大。天敌与叶螨间的时空生态位重叠以及天敌食谱生态位宽度结合分析有助于合理评价天敌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8.
49.
橙翅噪鹛的生态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洪成  黄炎 《四川动物》1991,10(3):34-35
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是我国的特有种;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是留鸟;从常绿阔叶林带到高山灌丛带都有分布,为优势种类。关于橙翅噪鹛的生态资料,过去只见零星报道;现将1984年5月—1987年7月期间所得资料报道如下。1非繁殖期此鸟在非繁殖期多结群活动,冬季常结成20—30只左右的大群,最多时可达50—60只。常见在地面或丛林底部穿梭跳跃,受惊时快速跳走或短距离飞行,隐蔽到灌丛深处。善鸣叫,鸣声多变,在清晨尤为响亮而频繁。常听见的鸣声似“wān dǒu—miè泊”和“gǚ、ěr”声。翌年3、4月份陆续进入繁殖地,所见群体在10只左右。5月初群体…  相似文献   
50.
唐尚杰  秦汉忠 《昆虫知识》1991,28(3):153-153
<正> 橙红圆盾蚧(网籽草叶圆蚧)Chrysomphalus dictyspermi(Morgan),属盾蚧科。该虫为害苏铁、金边瑞香、五针松、龟背竹、橡皮树、一叶兰、象牙红、柑桔等多种温室盆栽花木。1987~1988年作者对该虫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生活史 橙红圆盾蚧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茎叶上固着越冬。翌年5月上旬检查,越冬成虫已全部孕卵。5月中旬开始产第一代卵,产卵盛期在5月中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