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南高山地区的四川白蛉冷延家,张玲敏暨南大学医学院医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广州510632冷、尹 ̄[1]自川西北报道了四川白蛉Phlebotomus(Adlerius)sichuanensis冷&尹,1983,此后它被指控为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的内脏...  相似文献   
2.
冷延家 《昆虫学报》1963,(3):382-384
1923年Newstead氏鉴定了松山等氏 1916年 6—7月间从日本所捕到的白蛉;发现其中有一新种,定名为鳞喙白蛉 Phlebotomus squamirostris,并对其雌雄蛉做了形态描述。1928年Sinton氏(1928)研究了Newstead氏的鳞喙白蛉模式和副模式标本,进一步明确了 De Meijere 氏(1909)在爪哇岛所发现的搅扰白蛉 Phlebotomus perturbans;  相似文献   
3.
4.
1989年8月5—14日,作者等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5—9日)和勐远(12—14日)的自然石灰岩洞中捕获了大批白蛉。已定种名的有:长铗异蛉Idiophlebotomus longiforeps,云胜白蛉Plebotomus yunshengensis,上门白蛉P. tumenensis,江苏白蛉P. kiangsuensis,施氏白蛉P. stantoni,卢氏司蛉S. rud nicki,鲍氏司蛉S. barraudi,应氏司蛉S. iyengari,歌乐山司蛉S. koloshanensis和贝氏司蛉S. bailyi。此外有新蛉亚属一新蛉种,为对我国医学昆虫学专家李贵真教授的学术贡献表示敬意而名之为贵真司蛉Sergentomyia(Neophlebotomus)kueichenae。 文中对贵真司蛉做了详细描述,并与相近蛉种:应氏司蛉和坦博司蛉S. tambori进行了对比鉴别。正模(雌蛉):勐远岩洞,北纬21°24′,东经101°30′,海拔约1000m;副模:勐远岩洞及易武岩洞(海拔约1400m),皆存于暨南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5.
白蛉在我国的分布,据以往的调查,迄至1955年9月止,已定种者有19种。黑热病由白蛉传播已被公认。东北地区的黑热病分布于南部的广大地区,辽宁省的辽西和辽南有黑热病的散发存在。而东北地区白蛉的种类,直至1955年5月止,见于报告的只有竖立毛类的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及平卧毛类的鳞喙白蛉Phlebotomus squimirostris两种。  相似文献   
6.
证实了宜宾地区鲍氏司蛉嗜吸壁虎和蜥蜴的血。其生活史平均为43天。越冬方式为幼虫期。  相似文献   
7.
冷延家 《昆虫学报》1964,(1):118-128
1938年姚永政、吴征鉴二氏报告海南岛有5种白蛉,即:施氏白蛉P.stantoni,鳞胸白蛉 P.squamipleuris,贝氏白蛉平原变种 P.bailyi var.campester,应氏白蛉海南变种P.iyengari var.hainanensis()和嘉积白蛉 P.kachekensis()。195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在该岛又查见了中华白蛉P.chinensis()的雄蛉。著者于1957年4月至7月间在海南岛那大县的南丰镇和白沙县的大厦村、方亮村等地,捕获了白蛉  相似文献   
8.
1983年6月间作者等在福建省崇安县城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泉州市清源山,厦门市南普陀后山等地采到了白蛉亚科昆虫。经鉴定有司蛉属Sergentomyia、帕蛉亚属Parrotomyia Theodor,1920的鲍氏司蛉S.barraudi Sinton,1929(崇安县城郊)和新蛉亚属Neophlebotomus Franca & Parrot,1920的两个新蛉种,兹分别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Philippo Booanni(1691)命名白蛉300周年,1991年9月4—6日在其命名地罗马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白蛉亚科昆虫学术讨论会。有来自22个国家的120位学者与会。大会共收到论文116篇(其中有中国学者的文章14篇,占12.1%)。有99位学者作了发言或以墙报形式介绍。  相似文献   
10.
引言 关于药物灭铃实验,解放后国内曾对DDT乳剂、可湿性DDT、可湿性六六六及六六六烟熏等方面做过一些工作,并找出了此等药物的不同效果和实用方法。为了更广泛地探索有效的灭铃方法,我们自1958年开始在辽宁省兴城县红崖乡的黑热病防治工作中用沈阳农药厂的新产品可湿性DDT、某些中药及野生植物等做了灭铃实验,现将所获结果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