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4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45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加个体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收治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25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9例。观察组使用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治疗,而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对高血压病掌握情况,血压下降率,服药依从性,治疗后达标、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高血压病掌握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高血压诊断(91.5%)、高血压病因(98.4%)、高血压症状(100.0%)、高血压并发症(92.2%)掌握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压下降率为81.4%,明显高于对照组4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达标率高达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达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6%和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1%和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不同高血压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对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和降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肿瘤的靶向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肝肿瘤细胞表面有大量的转铁蛋白受体表达,而正常组织较少,因此本研究制备转铁蛋白(TF)修饰的脂质体(TFLPs),并对其肝肿瘤靶向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普通脂质体,考察其形态,粒径,电位。通过体外血清稳定性模拟脂质体进入体内后的稳定性。通过HepG2肿瘤细胞对TFLPs的摄取实验考查脂质体与肝癌细胞的亲和力。构建荷瘤裸鼠模型,考查TFLPs在荷瘤裸鼠体内的分布。结果:所制备的TFLPs平均粒径为108.8±9.5nm,Zeta电位为.1.80±0.73mV。学期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TFLPs在24h内具有良好的血清稳定性。体外细胞摄取实验表明,HepG2细胞对TFLPs的摄取效率是普通长循环脂质体(LPs)的3.4倍。荷瘤裸鼠肝组织和肿瘤组织切片结果显示,TFLPs比LPs具有更好的肿瘤靶向性。结论:该脂质体制备方法简单,与LPs相比,经转铁蛋白修饰可显著提高肿瘤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TFLPs是一种潜在高效的肝癌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03.
《生物磁学》2013,(30):I0001-I0002
发表在7月17日期JAMA杂志的一项临床研究,纳入了超过1万名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男性患者。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医师需要谨慎使用去势治疗(ADT)治疗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研究中涉及的与ADT相关的风险因素还有糖尿病,心脏病,中风和其他疾病,其中ADT与急性肾损伤(AKI)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其他研究显示。AKI患者的死亡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104.
鲍姆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俗称桑黄菇,桑耳,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多年生药用真菌。已经有研究证实,桑黄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该研究从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入手,寻找鲍姆木层孔菌子实体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为桑黄保健品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采用色谱柱层析法,从鲍姆木层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Ergosta-7,22-diene-3β-ylpentadecanoate,Stellasterol,Ganoderol B,Ergos-t6,22-diene-3β,5α,8α-triol,Ganoderic acid DM,Inoscavin A。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GanoderolB和Inoscavin A对肿瘤细胞HepG2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Inoscavin A的抑制作用较强,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IC50值为72.3μg/mL(156.4μmol/L)。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左室主动固定电极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作用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由梅州I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植入CRT的患者,共56例(男34例,女22例)。根据植入冠状窦电极的不同,分为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组(17例)和被动电极组(39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和造影剂用量。结果: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组的手术时间[(61±36)minvs(143+61)min,P=0.035]和透视时间[(10±5)minvs(45+11)min,P=0.042]均较被动电极组显著缩短,而造影剂用量[(36±20)mlvs(87±46)ml,P=0.041]也较被动电极组明显减少。结论: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用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造影剂用量,使患者和术者均获益。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按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预后评分标准评分并选择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169例,治疗前按2000年FIGO预后评分标准进行分期及评分,以此选择治疗方案.结果:169例患者中,绒毛膜癌49例,30例为高危,19例为低危;侵蚀性葡萄胎120例,8例为高危,112例为低危.治疗原则:低危患者以单药化疗为主,高危患者采用多药联合化疗.本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8.8%、97.6%及96.9%.无一例因毒副反应或并发症而死亡.结论:治疗前应用2000年FIGO顸后评分系统选择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新分期系统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中西药结合治疗对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疗效以及新生儿溶血发生与孕次关系的探讨。方法:对314例抗体滴度≥l:64的ABO母儿血型不合孕妇(20-45岁)进行研究,其中246例孕期给予以中西药结合治疗(茵陈蒿汤联合25%葡萄糖液、维生素C、维生素E、苯巴比妥),68例作为对照,观察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变化及新生儿溶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抗体效价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溶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越大,新生儿溶血的发生率越高。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对降低孕妇IgG抗A/B效价及防治新生儿溶血疗效满意,新生儿溶血发生可能与孕次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在临床上对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收治的切口妊娠患者53例.并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28例、保守治疗组25例,介入治疗组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进行刮宫术的治疗,保守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以及肌内注射MTX后进行刮宫术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出血量,住院时间,降血HCG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降血HCG时间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患者的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介入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子宫动脉介入对剖宫产切口妊娠进行治疗的方式,可以对切口妊娠大出血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可以对妊娠物进行有效的杀死.  相似文献   
109.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它的治疗尚无明确、统一的原则可循.目前国内外对现有的治疗HBV-GN药物的疗效,进行了多个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并对其进行相关系统评价及Mate分析,以期对HBV-GN的治疗选择更合适的治疗药物,减少治疗上的盲目性,提高治疗HBV的临床疗效,延缓HBV-GN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进程.本文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综述乙肝相关性肾炎治疗的研究现状.现已有多种药物被用于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但迄今为止最佳的治疗方案尚无定论.综合现有研究发现由于单独使用一种抗病毒药物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复发,因此联合或序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抑制病毒更快,耐药发生较少,肾脏损伤进展较慢,临床结局较好.  相似文献   
110.
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通路是治疗肿瘤的理想方案。凋亡通路中具有复杂的调控机制,控制细胞的生死存亡。其中有多类抗凋亡因子,致使肿瘤细胞对凋亡信号耐受,使得凋亡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受限。临床前体外细胞及裸鼠研究发现,单独靶向这些死亡受体或抗凋亡因子的药物或与传统化疗联合可以有效引起肿瘤细胞凋亡,但临床II期实验没有明显治疗效果。本综述总结分析多种抗凋亡因子产生的耐受机制以及靶向药物的研究现状,提出同时靶向死亡受体、c-FLIP及IAP是治疗肿瘤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