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1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156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利用PCR技术,对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基因进行了改造,并将其与人白细胞介素-6(hIL-6)成熟肽编码区cDNA进行融合,构建了5′IL-6-TNF△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pBVIL6-TNFA△。DNA序列分析证明,PCR扩增片段核苷酸序列与引物设计序列及相应的cDNA序列完全一致;重组子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含有正确的IL6-TNF△融合cDNA片段;表达产物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子量约为37kD,与预计的相符合;生物学活性分析初步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2.
通过固相化学合成法合成了编码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区和非结构区的4个抗原决定簇基因,这些抗原决定簇基因片段以不同方式串联后与ctxB基因融合,构建了12种表达不同嵌合蛋白的重组质粒,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均能高效分泌性表达融合蛋白,表达产量在10~50μg/ml之间,随所融合的抗原决定簇不同而不同,表达水平主要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组成有关,而与抗原决定簇的大小及串联次数关系不大。融合蛋白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达到了电泳纯,为进一步研究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及用作抗-HCV ELISA诊断试剂抗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小麦初生叶接种条锈菌毒性生理小种(CY29)及其弱毒突变菌系(CY29-mut3)后,呈不亲和反应的寄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合成能力在接种后24h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但其后逐渐降低,直至接近对照;而呈亲和性反应的寄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合成在侵染早期与对照相近,但与膜结合蛋白质在96h时大大高于对照。对接种叶中核糖体的密度梯度分析证实:呈不亲和反应寄主叶片游离多聚核糖体及亲和反应的寄主内与膜结合多聚核糖体均有特异性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寄主的抗病和感病反应均与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4.
以人红细胞膜为材料,研究了甲基毒死蜱与膜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膜脂的关系。结果显示,甲基毒死蜱对人红细胞膜ACh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膜温育30min,其半数抑制浓度约为0.10 mmol/L。动力学分析表明,其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性。0.2%Triton X-100并不改变AChE对甲基毒死蜱的敏感性,亦即AChE上甲基毒死蜱的作用部位与其所处的脂质微环境无关。  相似文献   
95.
本文就HHT、RA、WB_(852)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此过程中PKC活力在细胞胞浆部分及膜溶脱部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用药浓度下,从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形态学观察及NBT还原能力测定判断,三种药物对HL-60细胞有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PKC活力分布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药组细胞胞浆部分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在用药早期(约6h以前)下降显著;而膜部分PKC活力则表现上升、或下降,或活力相差不大的结果。暗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PKC对不同的胞外刺激可能采取不同的应答方式。PKC的作用可能主要发生在信息传递的早期。  相似文献   
96.
本文用国产高分子树脂(T)接枝小牛胸腺DNA,通过亲合层析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纯化出抗-ds DNA抗体和抗-ss DNA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的研究表明:SLE抗-DNA抗体和DNA结合的差异性很大,是高度非均一性的。抗-ss DNA抗体不仅组成成分比抗-ds DNA抗体复杂,ss DNA/抗-ssDNA亲合能力也明显高于ds DNA/抗-ds DNA。纯化的抗-DNA抗体以IgG类抗体占主导,同时也有其它类型抗体存在(例如IgM等)。抗-ds DNA抗体有较抗-ss DNA抗体高的IgG含量(两者的IgG/IgM分别是7.0和4.0),说明IgG抗-DNA抗体更倾向于同dsDNA结合。  相似文献   
97.
本文采用系列凝集素柱层析法,并配合外切糖苷酶处理研究了在视黄酸(RA)作用1—5天过程中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表面N糖链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RA促进3~H-甘露糖(Man)参入细胞表面N糖链,使高甘露糖型N糖链的百分比下降,复杂型百分比上升,并促进二天线N糖链的生物合成,使多天线特别是四天线和C_2,C_(21)b三天线N糖链的合成减少。结果提示,N糖链结构的这些变化可能是RA诱导SMMC-7721细胞向正常方向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对重组人源化抗CD52单克隆抗体N-糖糖型的分析方法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并根据多批次产品的检测结果制定质量标准。方法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三部)通则9101中相关要求及重组人源化抗CD52单克隆抗体的制造与检定规程,对单克隆抗体N-糖糖型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验证项目包括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范围和耐用性。对多批次重组人源化抗CD52单克隆抗体产品(≥15批)的N-糖糖型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计算非岩藻糖及半乳糖的相对含量,确定质量标准。结果 空白对照、阴性对照对重组人源化抗CD52单克隆抗体N-糖糖型的分析无干扰;在60~300μg的抗体含量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高、中、低3种抗体含量的回收率均在96%~106%;仪器进样重复性、样品制备重复性及中间精密度均良好,峰面积百分比及保留时间的RSD均≤5%;耐用性考察时各条件下的峰面积百分比及保留时间的RSD均≤5%。对多批次重组人源化抗CD52单克隆抗体的检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N-糖糖型分析的质量标准为非岩藻糖相对含量4%~20%,半乳糖相对含量≥2...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用克隆的HCMV AD169株DNA片段,制备了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建立了检测临床脐带血、尿标本中HCMV DNA的核酸探针杂交方法。该探针可测出100pg同源DNA,不与人胚肺细胞、Hep-2细胞DNA以及其他疱疹病毒的DNA发生反应。用核酸杂交方法检测了30份脐带血标本,有11例阳性,阳性率为33%。10例孕妇尿标本中,3例阳性,阳性率为30%。检测结果表明:我们建立的生物素标记的HCMV DNA探针的点杂交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比分离病毒法更迅速,可用于HCMV感染的临床标本的病毒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00.
本文观察了青春型双歧杆菌(Bif.a)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青春型双歧杆菌在瘤细胞移植前或移植后应用均显示了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将青春型双歧杆菌注入肤腔可激活肤腔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功能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而加入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癌细胞未显示有杀伤瘤细胞作用。认为青春型双歧杆菌的抑瘤作用可能是该菌刺激了宿主的免疫活性细胞杀伤了瘤细胞,而非直接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