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8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48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41.
为了探讨喀斯特区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群落内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该研究通过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圆果化香群落内36株对象木及1 502株竞争木的调查,结合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计算了喀斯特圆果化香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显示:(1)圆果化香的种内竞争强度(387.05)显著高于其种间竞争强度(226.19)(P0.01),其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内竞争。(2)圆果化香的伴生种类较多,有59种,其中竞争指数5的树种为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密花树(Myrsine seguinii)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ifolia)短刺栲(Castanopsis echidnocarpa)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青篱柴(Tirpitzia sinensis)朴树(Celtis sinensis)。(3)圆果化香与整个林分、伴生树种和种内的竞争指数与对象木的胸径之间均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对象木胸径越大,其竞争压力越小。(4)竞争模型预测表明,随着圆果化香胸径增大,其种内、种间、整个林分的竞争指数随之降低;当圆果化香胸径大于第Ⅰ径级(DBH3 cm)时受到种间的竞争压力变小,当胸径大于第Ⅱ径级(3 cm≤DBH6 cm)时受到的种内竞争压力变小,当胸径大于第Ⅲ径级(6 cm≤DBH9 cm)时受到的整个林分的竞争压力变小,说明圆果化香在中小径级就具有较高竞争能力。研究表明,圆果化香作为建群种,在群落的发展阶段和稳定阶段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更适应喀斯特地区环境,在群落演化中占有很大优势,为揭示圆果化香种群在喀斯特森林中的地位和作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2.
使用零信号去趋势法建立了四川甘孜州拉日玛采点川西云杉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结果表明: 云杉树轮年表与雅江3—8月一个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1)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由树轮年表当年与次年序列重建了雅江地区1442—2008年3—8月SPEI1指数变化,方差解释量达42.8%。重建序列主要揭示了历史时期SPEI1的低频变化。川西雅江地区3—8月SPEI1在过去567年中存在1442—1465年、1516—1601年和1836—2008年3个偏湿阶段,位于其间的为2个偏干阶段;重建序列在1455—1762年间存在显著变干趋势,而1833—1950年具有显著变湿趋势,1959—2008年的变湿趋势最为明显;3—8月SPEI1重建值在1512、1733、1767、1831、1941、1957和1975年发生了从干旱向湿润的突变,而在1684年与1961年则相反。与周边气候重建序列的对比显示,川西雅江地区3—8月SPEI1重建序列的低频变化与青藏高原东北部年降水量和祁连山东段北坡SPEI05指数的变化具有一定相似性。该重建序列对青藏高原东部及青海南部的3—8月SPEI1变化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43.
基于生境适宜性指数模型的俚岛海黍子生境层级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海黍子生境,利用模型对山东俚岛海黍子生境进行适宜性分析,分别选取温度、盐度、水深、浊度、底质、无机氮浓度、磷酸盐浓度和距海藻床距离8种环境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赋值因子权重,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建立了海黍子HSI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山东俚岛近岸海域2018年春、秋两季的环境因子调查结果进行了海黍子生境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内的海黍子海藻床区域主要由极佳生境和适宜生境组成,春季和秋季的分布面积分别占14.2%和18.6%。海黍子生境层级分布随季节而变化,且不同季节的生境层级具有一定的空间重合性。温度和磷酸盐浓度的适宜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是导致俚岛海黍子HSI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海黍子HSI模型不仅可用于检测海黍子海藻床区域的生境层级分布,还能发现海黍子潜在的适宜生境区域。这为今后开展海黍子资源保护和人工增殖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44.
目的:调查我校大学生营养知信行现状,探讨与大学生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我校在校大学生中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共发放485份调查问卷,收回482份,问卷有效率为99.38%,其中大一249名(51.66%)、大二104名(21.58%)、大三129名(26.76%);男生317名(65.77%)、女生165名(34.23%)。问卷收集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资料,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现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482例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6.83±0.95)分,营养态度得分为(23.85±0.96)分,营养行为得分为(22.84±0.95)分。大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得分与性别、年级、专业、父母文化水平相关(P<0.05)。营养知识与营养态度、营养行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0.397(P<0.05),营养态度与营养行为也存在相关关系(r=0.258,P<0.05)。73.24%的大学生体重正常,9.13%的大学生体重过轻,17.63%的大学生体重超重或肥胖,男女大学生体质指数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体重正常组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营养态度得分及营养行为得分显著高于体重过轻及体重超重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校大学生营养状况与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相关。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及营养行为受性别、年级、专业、父母文化水平影响,在实际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有针对性的对男生、低年级学生、理科生及父母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的大学生进行重点营养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945.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 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中国西南部地区植被对于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较为敏感。为探究西南部地区植被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程度, 该文采用Pettitt检验、趋势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并对数据进行去趋势处理, 分析去趋势前后极端气候指数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1) 1982-2015年西南部地区植被NDVI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 NDVI在1994年发生突变, 突变前上升不显著, 突变后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 (2)去趋势前, 1982-2015年间, 极端降水指数与NDVI显著相关的仅有1日最大降水量, 其与NDVI显著正相关; 除气温日较差外, 其他极端温度指数均与NDVI显著相关。1994-2015年间, 1日最大降水量与NDVI显著正相关, 降水日数与NDVI显著负相关; 在极端温度指数中, 日最低气温最大值、暖昼日数、夏季日数、生长季长度和气温日较差与NDVI显著正相关, 冷昼日数、冰冻日数、冷夜日数和霜冻日数与NDVI显著负相关。1982-2015年间NDVI对年平均气温的响应最强, 而在1994-2015年间NDVI对夏季日数和气温日较差的响应强于对年平均气温的响应。(3)去趋势后, 极端降水指数与NDVI的相关性在两个时段都不显著; 而日最高气温最大值、暖昼日数、夏季日数和气温日较差在这两个时段与NDVI显著正相关, 但其与NDVI的相关系数都在1994-2015年间更高。气温日较差在两个时段与NDVI的相关系数都最高。只在1982-2015年冷昼日数与NDVI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4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QT间期变异性与迷走神经功能(Vagal function,VNF)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AMI患者1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检查,而后通过计算分别得到代表患者QT间期变异性的QT间期变异指数(QT Interval Variation Index,QTVI)及反应心脏迷走神经功能的周期复极化动力学指数(Periodic Repolarization Kinetic Index,PRD)。通过PRD判断患者VNF等级后分为VNF0,VNF1及VNF2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ECG检查资料等,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对QTVI与VNF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ROC曲线分析QTVI对AMI患者VNF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VNF2患者Killip分级Ⅲ级及ST段抬高占比、QTVI、HR、cTnI及NT-proBNP均显著高于VNF0及VNF1患者,而LVEF显著低于VNF0及VNF1患者;VNF1患者ST段抬高占比、QTVI、HR、cTnI及NT-proBNP均显著高于VNF0患者,而LVEF显著低于VNF0患者(P<0.05)。QTVI(OR=6.184,95%CI=4.345-11.298,P<0.05)及ST段抬高(OR=2.929,95%CI=1.082-6.402,P<0.05)与VNF功能呈负相关,而LVEF(OR=0.847,95%CI=0.743-0.989,P<0.05)与VNF功能呈正相关。QTVI(AUC=0.881,95%CI=0.833-0.942,P<0.05)对于VNF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QTVI预测VNF的最佳截点为0.814,敏感度为78.09%,特异度为86.04%。结论:QTVI对AMI患者VNF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将之运用于AMI患者的病情评价中。  相似文献   
947.
罗鑫  于存 《菌物学报》2021,40(3):531-546
为探究贵州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本研究在不同季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30年生健康马尾松的根、茎、叶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并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从1 328块马尾松组织块中分离得到1 099株内生真菌,其总定殖率为93.98%,总分离率为82.76%。其中,明确分类地位的1 084株归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 3个门,包括了10个纲21个目37个科55个属69个种。木霉属Trichoderma(IR=10.84%,IF=13.10%)、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IR=9.55%,IF=11.57%)、镰刀菌属Fusarium(IR=8.58%,IF=10.38%)、链格孢属Alternaria(IR=7.07%,IF=8.56%)、青霉属Penicillium(IR=5.50%,IF=6.65%)为优势属。多样性与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季节中秋季(H’=3.02,D=0.94)分离得到的马尾松内生真菌最为丰富,其次为夏季(H’=2.64,D=0.91),而冬季与夏季(Cs冬-夏=0.43)最为相似;根部(H’=2.96,D=0.93)的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次为茎(H’=2.69,D=0.91),最后为叶(H’=2.37,D=0.88),茎与根(Cs茎-根=0.45)所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相似性最高,其次为叶和茎(Cs叶-茎=0.33),最后为叶和根(Cs叶-根=0.25)。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究马尾松内生真菌物种组成、影响因素以及内生真菌功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948.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与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0例可切除NSCLC患者,根据术前PNI将患者分为高PNI组(PNI≥50,235例)和低PNI组(PNI<50,165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所有患者均采用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的方式随访3年,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不同PNI指数下可切除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生存率、总生存期(OS)生存率,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可切除NSCLC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PNI组术后SF-36各项评分和总分,PFS生存率、OS生存率均高于低PNI组(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a期、低PNI是可切除NSCLC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高PNI可切除NSCLC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均高于低PNI者,术前PNI可能作为可切除NSCLC患者远期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49.
摘要 目的:研究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与肾动脉阻力指数(RR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251例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116例和非AKI组135例。检测并比较两组尿液NGAL水平、RRI、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尿液NGAL水平与RRI、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此外,将AKI组患者按照随访28d时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32例和存活组84例,比较两组尿液NGAL水平、基线资料、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以及实验室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8 d死亡率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AKI组尿液NGAL水平、RRI、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AKI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尿液NGAL水平与RRI、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死亡组AKI分期2~3期人数占比高于存活组,且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尿液NGAL、尿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尿胱抑素C(CysC)水平低于存活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KI分期2~3期、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尿液NGAL以及尿Kim-1均是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尿CysC为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尿液NGAL在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中明显高表达,且和RRI、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0.
森林结构和地形是森林生态系统最明显的特点,也是影响林下幼苗存活和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该研究采用半球面摄影方法提取八大公山生长监测样地(共1.2 hm2)林冠结构参数,通过调查地表层木本植物幼苗的组成和多度,获取常见植物幼苗叶片功能性状,结合详细的地形信息,利用空间同步自回归模型探究林冠结构变量及地形因子对幼苗物种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八大公山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林冠结构复杂度较高,最大林冠高的平均值达到19.94 m,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和林冠覆盖度分别为2.94、30.88°和0.87;(2)林冠结构变量和地形因子能够解释32.6%~48.4%的林下幼苗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异和28.5%~70.2%的功能多样性变异,但地形因子对幼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很小;(3)预测在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高海拔的山坡上,有较低的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叶倾角群落有较高的幼苗物种多样性;而在低海拔山脊上,较低的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叶倾角群落林下幼苗层有较高的功能多样性。此结果对科研人员和林业工作者开展野外森林更新情况评估和样方调查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