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矿物元素在畜禽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神经活动、免疫功能、内分泌等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分为钙、磷、钠、镁等常量元素和铁、锰、钴、铜等微量元素。某种矿物元素摄入不足或在体内过量蓄积、矿物元素间比例失调,都将引起严重后果。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饲用矿物元素用量迅速增加,但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在满足畜禽营养需要量的前提下,合理地使用矿物元素剂型及剂量,实现降低矿物元素经畜禽粪污向环境中的排放量,不仅利于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降低畜禽粪污中的重金属含量,为种植业提供优良的有机肥来源,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以畜禽体内含量最高的常量元素钙磷和微量元素为切入点,介绍了饲用矿物元素的应用现状、畜禽矿物元素基础需要量及合适的添加范围,着重综述了新型饲用微量元素的开发与应用进展,并探讨了矿物元素动态饲喂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以期为合理利用矿物元素资源及进一步解决全球生态农业研究的畜禽矿物元素导致的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森林结构和地形是森林生态系统最明显的特点,也是影响林下幼苗存活和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该研究采用半球面摄影方法提取八大公山生长监测样地(共1.2 hm2)林冠结构参数,通过调查地表层木本植物幼苗的组成和多度,获取常见植物幼苗叶片功能性状,结合详细的地形信息,利用空间同步自回归模型探究林冠结构变量及地形因子对幼苗物种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八大公山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林冠结构复杂度较高,最大林冠高的平均值达到19.94 m,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和林冠覆盖度分别为2.94、30.88°和0.87;(2)林冠结构变量和地形因子能够解释32.6%~48.4%的林下幼苗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异和28.5%~70.2%的功能多样性变异,但地形因子对幼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很小;(3)预测在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高海拔的山坡上,有较低的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叶倾角群落有较高的幼苗物种多样性;而在低海拔山脊上,较低的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叶倾角群落林下幼苗层有较高的功能多样性。此结果对科研人员和林业工作者开展野外森林更新情况评估和样方调查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西藏色季拉山土壤物理性质垂直地带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万丹  梁博  聂晓刚  喻武  张博 《生态学报》2018,38(3):1065-1074
以色季拉山为代表的藏东南高原山地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除海拔3600、4200m外,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层变化无明显规律;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2)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容重总均值、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58—1.10g/cm~3、57.00%—72.47%、53.33%—67.59%和3.20%—4.87%。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渗透性具有相同规律,均为3800、3400m处最大,3200m和3600m处最小,4000—4600m居中,田间持水率随海拔梯度变化呈M型波动性趋势。(3)土壤物理性质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各指标间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现象。土壤物理性质各指标在不同土层和海拔间有较明显的差异性,人为干扰也是导致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原因。(4)总体上,色季拉山表层土壤(0—10cm)物理结构优于深层次(10—30cm)土壤;3200m和3600m处最差,4000—4600m居中,3400—3800m最佳。研究结果提示,以色季拉山为代表的藏东南原始森林地带,土壤结构脆弱,为保持水土,应防止旅游和森林生产经营的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4.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学说的成熟发展和研究成为当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因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在肿瘤防治中起重要作用。以CSCs为靶点为肿瘤治疗开辟了一条新思路。传统的治疗不能有效靶向CSC,开发针对CSC靶向治疗的新方法,将对肿瘤的耐药、复发、转移具有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湖北省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发现的湖北省维管植物分布的新记录类群,包括1个新记录属大爪草属(Spergula Linnaeus),含1个新记录种大爪草(Spergula arvensis Linnaeus);1种新记录的蕨类植物宪需耳蕨(Polystichum kungianum H. He & Li Bing Zhang);1个新记录变种,倒钩琉璃草[Cynoglossum wallichii var. glochidiatum (Wallich ex Bentham) Kazmi]。这些新分布类群丰富了湖北省的植物多样性,为本地区的植物区系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陵山系北缘,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丰富,群落结构复杂。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按CTFS (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s)建设规范于2010–2011年在保护区内建设了一个25 ha的动态监测样地,为亚热带山地森林群落多样性长期动态监测提供了理想的平台。本文初步分析了八大公山25ha样地的群落组成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木本植物存活个体186,575株,隶属于53科114属232种;个体数超过1,000株的有38个物种(贡献87%的个体数),个体数最多的物种为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样地内稀有种(≤25株)种数占样地总物种数的44%,而个体数仅为样地总个体数的0.4%。样地内个体平均胸径为5.41cm,其中68.4%的个体DBH≤5cm,DBH≥20cm的个体数(7,474株)仅约占总个体数的4%;个体胸径直方图呈倒"J"形,表明样地处于良好更新与正常生长状态。样地的种–面积关系图显示物种数随样地面积的增加而同步增加,其增长速度由迅速增长逐渐趋于稳定,取样面积10 ha时可以涵盖90%以上的物种; 1 ha小样地个体数平均为7,261.8±974.8 (SD),物种数平均为128.2±8.2 (SD), 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为3.56±0.11 (SD),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异最小,平均为1.69±0.06 (SD);个体数与各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相关,表明在该样地中物种多样性的取样效应不明显,物种数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其他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