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继代时期添加铜对籼稻成熟胚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水稻5个优势亲本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继代培养添加铜元素对籼稻成熟胚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元素能够有效地降低愈伤组织褐化率、提高愈伤组织分化频率;不同品种对同一铜元素浓度或同一品种对不同铜元素浓度反应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52.
不同培养条件对猪卵母细胞IVM、IV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优化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胚胎体外发育体系,以进一步提高体外胚胎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研究了激素存在时间、不同激素和不同血清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共培养体系、精卵作用时间、去除卵丘细胞的方法对猪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猪卵母细胞IVM培养48h,前24h内加入PMSG、hCG,后24h将其去除,卵母细胞总成熟率为79.54%;培养液添加15?S或15%NCS,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为79.48%和74.81%;PMSG、HCG和E2配合使用后卵母细胞成熟率为81.42%.在IVF前用吹打法获得的卵裂率、桑椹胚率分别为37.89%和8.54%,精卵共孵育6h或8h的卵裂率(40.52%,37.24%)、桑椹胚率(8.42%,7.85%),以及用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所获得的卵裂率(40.84%)、桑椹胚率(9.53%)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相似文献   
53.
以黑曲霉(A.niger)TCCC41013的总RNA作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出含自身信号肽的脯氨酸蛋白内肽酶基因,将其插入pUCm-T载体上,经PCR和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并分析.所克隆的PEP基因全长为1 581bp,编码526个氨基酸残基,成熟肽为504个氨基酸残基.与GeneBank中已报道的A.niger CBS513.88的PEP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9.75%.脯氨酸蛋白内肽酶是一种新型的丝氨酸蛋白酶,黑曲霉PEP与已克隆的其他菌种的PEP同源性不高.  相似文献   
54.
顽拗植物澳洲坚果成熟叶片DNA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澳洲坚果成熟叶片中富含多糖、多酚等杂质的特点,建立澳洲坚果成熟叶片中提取高质量 DNA 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CTAB法和改良SDS法提取澳洲坚果样品的总DNA,并对产物进行紫外、电泳及PCR扩增检测.结果:改良CrAB法的平均产率为13.6μg/g,略低于改良SDS法18.5μg/g,但改良CTAB法可有效去除多糖等杂质,获得的基因组DNA质量高.OD260/OD280均在1.7~1.9之间.进行ISSR扩增可获得清晰、多态性好的条带.结论:改良CrAB法较之改良SDS法更适合于从澳洲坚果成熟叶片中提取高质量DNA.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雌二醇(E2)、孕酮(P4)对昆明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小鼠经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后48 h,摘取卵巢获得未成熟卵母细胞,分别在单独含不同浓度的E2或P4的成熟液中,或在同时含有不同浓度E2和P4的成熟液中,进行体外成熟,并对经过E2和P4处理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结果经15-16 h的成熟培养,各E2处理组的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虽然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各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48 h后,1000 ng/mL E2处理组的卵裂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和对照组,但各组的囊胚率之间无显著差异。各P4处理组的极体率和卵裂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各处理组的囊胚率均极显著低于与对照组;两种激素协同处理组中[1000 ng/mL E2+1000 ng/mL P4]组的极体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而与对照组的极体率差异不显著。结论P4对小鼠卵母细胞的后期发育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E2却对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及其发育潜力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6.
B 细胞成熟抗原 (BCMA)是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受体之一.它的胞外区与人IgG1 Fc的融合蛋白eBCMA-Fc,又称为诱饵受体,具有拮抗BLyS的活性.为了设计新的拮抗肽,基于BCMA和Fc的晶体结构,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分子模拟方法,建立了eBCMA-Fc融合蛋白的三维理论结构.利用均方根位移(root mean square distance, RMSD)对eBCMA-Fc融合蛋白与单体eBCMA、Fc构象差异进行分析.融合蛋白eBCMA-Fc中的eBCMA段与单体eBCMA的主链碳原子间RMSD值为0.036 nm,Fc段与单体Fc的主链碳原子间RMSD值为0.064 nm.结果表明,对比单体,融合蛋白eBCMA-Fc并未因eBCMA与Fc直接连接而发生构象的变化.分子对接方法显示,融合蛋白eBCMA-Fc中的BCMA与BLyS作用,而Fc扮演着稳定BCMA构象的支架作用.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理论分析,构建eBCMA-Fc融合基因,并将载有eBCMA-Fc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BL21 (DE3)菌、在细菌中表达.目的蛋白经蛋白A亲和柱纯化大约为36 kD,与理论预测值34 kD相近.免疫印迹表明抗人IgG抗体能够识别eBCMA-Fc融合蛋白.ELISA证实,eBCMA-Fc融合蛋白能够结合BLyS.随着eBCMA-Fc融合蛋白增加,结合BLyS的融合蛋白也相应增加.而对照人IgG,即使在高浓度条件下,也不结合BLyS.此外,eBCMA-Fc 融合蛋白能够抑制BLyS对B细胞肿瘤Daudi细胞的作用.这些研究为下一步设计和筛选BLyS拮抗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对禽巴氏杆菌C48-3躺株编码成熟黏附蛋白的基因cpm39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通过PCR从禽巴氏杆菌C448-3。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pm39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DH5d,并对目的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Clustal X和Mega 2.1软件将测定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16种血清型巴氏杆菌株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cpm39基因大小为1002bp,与已知的16个血清型巴氏杆菌cpm39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1.5%~100%。结论:克隆得到禽巴氏杆菌C。躺株编码成熟黏附蛋白的cpm39基因,该基因在不同血清型巴氏杆菌中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蛋白可以作为研制预防巴氏杆菌病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58.
微丝作为细胞骨架的组成部分, 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微丝介导了卵母细胞中细胞器迁移、分散染色质收集、皮质重组、极性建立、第一极体排出等过程.现对微丝在卵母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9.
在发现利用钙离子螯合剂EGTA螯合细胞外钙离子(Ca 2 )后,可以显著抑制促滤泡(激)素(FSH)刺激体外培养的颗粒细胞合成和分泌雌激素,并且该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假设该特异性反应是通过Ca2 影响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AC)发挥作用的,因为Ca 2 具有激活ACVIII的作用.通过RT-PCR和Northern印迹检测大鼠不同阶段卵巢组织中ACVIII的表达.结果表明,虽然Ca2 可以调控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但不同阶段的卵巢组织中均检测不到ACVIII的mRNA.实验间接提示了Ca2 促进颗粒细胞成熟的作用不是通过ACVIII发挥作用的,而可能是通过其他AC同工酶或其他Ca2 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0.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与果实品质及成熟衰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基本性质、SPS与果实糖的积累、相关酶类和外源刺激、乙烯和呼吸、果实软化的火系及SP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调控等几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SPS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