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应用Intensifiedkinyoun(IK)改良抗酸染色和结核菌抗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了51例恶性淋巴瘤组织功片内结核菌及其L型感染率。结果发现51例恶性淋巴瘤组织功片中,IK染色阳性25例(49%),免疫组化染色阳性26例(50.9%),并发现结核菌L型感染与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有关(P<0.01)。故认为恶性淋巴瘤中,结核菌L型感染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2.
摘要 目的:探讨CT增强在结肠癌分期中的应用及联合血清CEA、CA199、 CA724及microRNA-21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确诊的85例结肠癌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85例结肠良性肿瘤患者纳入对照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增强分期对结肠癌患者T、N、M分期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两组的血清CEA、CA199、 CA724、microRNA-21水平,同时评估CT增强及血清CEA、CA199、CA724、microRNA-21单独及联合诊断结肠癌良恶性病变价值。结果:CT增强T分期准确率为88.2%,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12);CT增强N分期准确率为63.5% ,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49);CT增强M分期准确率为90.6%,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39)。观察组血清CEA、CA199、CA724、microRNA-2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CT增强及血清CEA、CA199、CA724、microRNA-21单独及联合诊断结肠癌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0.95CI)分别为0.783、0.722(0.497~0.944)、0.694(0.475~0.916)、0.704(0.434~0.977)、0.687(0.393~0.967)、0.917(0.829~0.982)。CT增强及联合血清CEA、CA199、CA724、microRNA-21检查恶性结肠癌患者75例,诊断灵敏度88.2%,特异性90.6%,准确性89.4%。结论:CT增强可以应用于结肠癌分期,并且CT增强结合血清CEA、CA199、CA724及microRNA-21可以有效、准确地判断结肠癌的良恶性病变情况,对提高结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3.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QRS-T夹角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作为研究组(n=42),未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作为对照组(n=78),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分析QRS-T夹角对AMI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120例患者中42例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低血钾、Killip分级>II级、肌钙蛋白I(TnI)≥12 ng/mL、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心脏下后壁梗死、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90 ms、QRS-T夹角>90°是AMI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QRS-T夹角>90°对AMI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为83.33%(35/42)、特异性为93.59%(73/78),准确度为90.00%(108/120)。结论:年龄≥70岁、低血钾、Killip分级>II级、TnI≥12 ng/mL、LVEF<50%、心脏下后壁梗死、SDNN≥90 ms、QRS-T夹角>90°是AMI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QRS-T夹角>90°对AMI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重症患者的真菌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的495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资料,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6.4%(81/495)的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其中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1.1%(66/212)、0.0%(0/19)、31.2%(5/16)、4.8%(10/207)和0.0%(0/4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值≤1.0E+9/L、粒细胞缺少时间≥8天、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使用种类≥3种是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是独立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15.830、41.667、3.745、8.264及39.085,P值分别为0.000、0.011、0.035、0.007及0.000)。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在粒细胞缺少时间较长病例中及时使用集落刺激因子、抗真菌药或重建微生态是防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5.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ghrelin对心肌梗死大鼠恶性心律失常和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每天两次注射ghrelin(100μg/kg)或生理盐水。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的心脏重量并且观察大鼠的血流动力学。使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1)、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浓度。注射药物前后分析大鼠的神经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hrelin治疗的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生存率显著增加(P0.05),心脏功能增强,但心肌梗死面积差异不大(P0.05)。结论:Ghrelin能够提高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生存率、缓解心肌梗死大鼠心率失常、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86.
目的: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虽多,但疗效有限,且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规范。本研究通过向胸腔内注入香菇多糖和金葡素,观察其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香菇多糖组),B组(金葡素组)。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术排净胸腔积液后,分别向胸腔内注入香菇多糖、金葡素,评价两组的有效率和毒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显著:香菇多糖组CR 11例,PR 12例,NC 3例,PD 4例,治疗有效率为76.7%,金葡素组CR 14例,PR 11例,NC 4例,PD 2例,治疗有效率为83.3%,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42,P0.05);两组毒副反应轻微,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发热,两组毒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58,P0.05),全组无毒性相关死亡。结论:胸腔内注入香菇多糖和金葡素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促进胸膜粘连,显著缓解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二者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大力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顺铂与单纯使用顺铂治疗消化道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250例消化道恶性中等量以上腹腔积液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5例。所有患者行穿刺置管引流术,地塞米松预防发热,予盐酸利多卡因预防腹痛。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每周两次,顺铂每周一次,疗程一周,最多两个疗程。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85.6%,其中,完全缓解40例,部分缓解67例。对照组例患者有效率为52%,其中,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4l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87,P〈0.05)。实验组患者WHO体力状态评分(1分和2分)为104例,有效率为83.2%;对照组患者WHO体力状态评分(1分和2分)为72例,有效率为5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67,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茵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内给药治疗消化道恶性腹腔积液。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究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规律。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胸心外科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对穿刺获得的胸腔积液,用比色法测定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的水平。测量血中腺苷脱氨酶的水平进行对比。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胸腔积液ADA测定值为89.67±47.85IU/L,癌性胸腔积液组水平为24.56±11.491U/L,胸腔积液ADA水平在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腔积液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ADA〉45IU/L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则敏感性为(48/51)94.1,特异性为(48/52)88.9%,以ADA〈45IU/L一诊断恶性胸腔积水:则敏感性((51/55)89.4%,特异性为(51/54)94.4%;结核性胸膜炎中胸腔积液ADA/血清中ADA比值为2.25±0.72,癌性胸腔积液组水平0.43+0.1,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腔积液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胸腔积液ADA/血清中ADA比值〉1.0为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则敏感性为(46/51)90.1,特异性为(45/55)81.8.%,以胸腔积液ADA/血清中ADA比值〈1.0诊断恶性胸腔积水:则敏感性(47/57)82.4%,特异性为(47/53)88.7%。结论: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9.
摘要 目的:研究泊沙康唑在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采取泊沙康唑预防的泊沙康唑组以及采取伊曲康唑预防的伊曲康唑组各25例,对两组预防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泊沙康唑组预防治疗成功率为84.00 % (21/25),显著高于伊曲康唑组的68.00 % ( 17/25),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为4.00 % (1/25),显著低于伊曲康唑组的16.00 % (4/25)(P<0.05);给药前两组炎性细胞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结束后均较本组给药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泊沙康唑组均低于伊曲康唑组(P<0.05);泊沙康唑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 % (2/25),伊曲康唑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 % (5/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中泊沙康唑效果更佳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用药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0.
摘要 目的:总结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BMFH)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0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4例PBMFH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和随访资料。结果:24例患者全部通过术后病理确诊,穿刺准确率为75.00%.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2例发现肺部转移灶,22例未发现肺部转移灶。肿瘤局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3例出现骨质溶解性破坏,1例出现肿块影,20例表现为骨膜反应。MRI检查结果显示:4例MRI检查肿瘤局部情况时发现3例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1例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本研究中行放化疗18例,有6例(33.33%)发生转移,转移时间为6~45个月,中位转移时间为(25.30±6.24)个月,单纯手术治疗6例中有5例发生转移(83.33%),转移发生时间为3~6月,中位转移时间为(5.00±0.24)个月。结论:PBMFH患者单纯手术出现转移多发生于术后5月,根治性手术辅以放化疗出现转移多发生于术后25月。由此可见,术前穿刺活检病理有助于疾病诊断,术后辅助化疗有助于降低PBMFH的复发率和转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