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3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177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评价经过标准化吸痰护理培训的陪护人员自行为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浅部吸痰护理的安全性、实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3月~2011年12月预计气管切开可能达到4周以上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护士吸痰组、经标准化培训的陪护人员吸痰组和简单培训的培训人员吸痰组,每组40例.对标准化培训吸痰组陪护人员按照既定的标准化培训方案进行培训,提高陪护人员吸痰护理技能,让陪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浅层吸痰,与经简单培训的患者陪护人员及专业护士吸痰进行对比,比较三组的吸痰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经过统一标准化培训后陪护人员的吸痰技能较经简单培训的陪护人员显著提高,患者低氧血症、气道粘膜损伤、呛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吸痰效果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其浅部吸痰技能接近于专业护士水平,标准化培训吸痰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治愈率及治疗时间均较护士吸痰组下降.结论:经过标准化吸痰护理培训的陪护人员自行为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浅部吸痰护理安全可靠、实用性强,是一种理想的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护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942.
利用mtCOI PCR-RFLP技术鉴定中国境内九个烟粉虱隐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丽  王佳  邴孝利  刘树生 《昆虫学报》2013,56(2):186-194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是一个物种复合体, 包括31个以上形态上无法区分的隐种, 其中少数隐种是世界性入侵害虫。目前, 在中国境内分布有2个入侵隐种和13个土著隐种。快速、 高效的鉴别方法对掌握烟粉虱田间发生规律及制定相关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 除了mtCOI基因测序比对外, 尚未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多个烟粉虱隐种。本研究采用mtCOI PCR-RFLP技术, 单独或组合使用TaqI, VspI, Van91I, NcoI和FokI这5种限制性内切酶, 酶切烟粉虱mtCOI的PCR扩增片段, 鉴别分布在中国境内的9个烟粉虱隐种。结果表明, 单独使用TaqI酶切, 可鉴别出MEAM1和China 1两个隐种, 使用TaqI+NcoI分步酶切可鉴定出MED和Asia 1两个隐种, 使用TaqI+Van91I分步酶切可鉴定出Asia II 3和Asia II 9两个隐种, 使用TaqI+VspI+FokI分步酶切可鉴定出Asia II 1, Asia II 6和Asia II 7 3个隐种。本研究为高效鉴别中国境内的多个烟粉虱隐种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943.
长白山不同海拔梯度森林土壤中性糖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采集长白山北坡5个典型植被带(阔叶红松林、明针叶林、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苔原)林下土壤,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下森林土壤的中性单糖分布、数量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中性糖来源差异探讨土壤有机质的生物化学积累机制.结果表明: 在长白山不同海拔梯度下,森林土壤的中性糖差异显著,中性糖来源碳在土壤有机碳(SOC)中的相对含量为80.55~170.63 mg·g-1,并且随海拔升高呈递增的趋势.采用多元线性拟合分析发现,生长季平均气温是影响土壤中性糖相对含量的主要因素,低温有助于中性糖的积累.土壤中(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木糖)为1.62~2.28,且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说明土壤中微生物来源中性糖的贡献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微生物熵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说明低温条件下微生物活性下降而对外源碳的利用效率提高,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转化后,以微生物同化物的形式固存于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微生物来源中性糖的比例.  相似文献   
944.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是我国重要水稻害虫之一, 表型变异可能影响灰飞虱的配偶选择性和种群特性。本实验采用生命表构建法研究了红眼突变灰飞虱的繁殖力、 内禀增长率等种群生命参数, 然后以1红眼雌虫、 1红眼雄虫和1纯合黑眼雄虫(♀rr×♂rr♂BB)或1红眼雄虫、 1红眼雌虫和1纯合黑眼雌虫(♀rr♀BB×♂rr)配对模式以及不同比例红眼成虫群体配对模式研究红眼突变对灰飞虱交配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眼突变灰飞虱除若虫死亡率(17.1%)显著高于正常个体(10.3%) (P<0.05)外, 其他生物学指标如繁殖力、 卵孵化历期、 若虫发育历期、 成虫寿命、 内禀增长率等与正常个体无显著差异。但红眼突变对灰飞虱配偶选择性有一定的影响。♀rr×♂rr♂BB和♀rr♀BB×♂rr组合F1代红眼和黑眼分离比例卡方试验值为18.15和14.99, 大于理论值。当红眼与黑眼个体以2︰8比例配对时, 红眼灰飞虱雄虫存在交配优势, 其后代红眼个体数大于期望值。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灰飞虱红眼突变机理和利用红眼基因标记研究灰飞虱遗传分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5.
土壤动物对高寒森林凋落物养分元素动态具有重要影响, 但这种影响受控于凋落物质量及环境条件。为了解土壤动物对高寒森林凋落物不同分解时期凋落物中N和P元素动态的影响,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 于凋落物第一年分解的不同时期, 即冻结前期、冻结期、融化期、生长季节初期、生长季节中期和生长季节末期, 研究了3.00和0.04 mm孔径凋落物袋中川西亚高山和高山森林的代表性植物——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 faxoniana)凋落物中的N和P元素动态特征。结果表明: 康定柳和红桦凋落物中的N元素呈现出释放—富集—释放的模式, 方枝柏、岷江冷杉凋落物中的N元素则表现为释放—富集模式; 凋落物P元素总体表现为释放模式, 但4种植物凋落物均在生长季节中期具有明显的富集过程; 从凋落物分解的第一年来看, 土壤动物明显促进了4种植物凋落物N的释放, 而抑制了P的释放; 不同时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中N和P释放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且分别与正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对于阔叶植物凋落物, 土壤动物对针叶植物凋落物中N和P元素动态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些结果为深入了解高寒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与凋落物分解等物质循环过程的相互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6.
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L.)P.Candargy 2n=14,VV)是小麦改良重要的三级基因源.簇毛麦5VS染色体臂上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55、抗条锈病基因Yr5V和籽粒硬度基因Dina/Dinb等优异基因.已创制的小麦-簇毛麦T5VS.5AL和T5VS.5DL易位系为小麦抗病和品质改良提供了优...  相似文献   
947.
杨科  许益鹏  董胜张  俞晓平 《昆虫学报》2012,55(11):1255-1263
Bursicon是通过G蛋白受体调节昆虫表皮硬化及展翅的功能蛋白, 它在昆虫蜕皮后的表皮硬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探讨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的 bursicon的功能,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1 126 bp的bursicon α和761 bp的bursicon β全长序列, 将其分别命名为Lsburs-α和Lsburs-β。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Lsburs-α开放阅读框长483 bp, 编码160个氨基酸, 该蛋白具有2个N-豆蔻酰化位点、 3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以及2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Lsburs-β开放阅读框长417 bp, 编码138个氨基酸, 该蛋白具有2个N-豆蔻酰化位点、 3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以及1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qRT-PCR结果表明: Lsburs-α和Lsburs-β在灰飞虱各龄期均有转录表达, 并在若虫期随龄期增加呈上升趋势, 在羽化期达到峰值, 成虫期表达量逐渐降低。结果提示bursicon与灰飞虱蜕皮后的外表皮硬化关系密切。本文结果为深入研究bursicon的功能、受体调节和信号通路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8.
为了明确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3种稻飞虱翅型分化的遗传规律与差异, 采用翅型筛选与杂交遗传的实验方法, 研究了3种飞虱在秧苗期水稻上的翅型选择响应与杂交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3种稻飞虱的翅型具有较强的选择响应, 并且长翅型纯系在白背飞虱中最易筛选得到, 灰飞虱的次之, 而褐飞虱的最难。3种稻飞虱的长翅(M)雄虫与短翅(B)雌虫配对(M♂×B♀)筛选3~5代后, 95%~100%的雄虫和雌虫分别稳定为长翅型和短翅型。筛选和杂交实验结果表明, 褐飞虱的翅型决定基本符合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调控的从性性状遗传规律, 雄虫中长翅为显性, 而雌虫中短翅为显性。翅型的表型还受除基因型外的其他条件的影响, 利用长翅雄虫与长翅雌虫后代中出现的极少数的短翅雄虫与短翅雌虫进行配对, 其后代中各翅型出现的比率与长翅雌虫和长翅雄虫配对的无显著差异; 同样, 在短翅雄虫与短翅雌虫配对的后代中也有相同的结果。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在该筛选条件下很少有短翅雄虫出现, 两者翅型的遗传调控较为相似, 可用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来解释筛选和杂交实验的结果, 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调控雄性的翅型, 且长翅为显性; 另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 调控雌性的翅型, 且短翅为显性。据此认为, 3种飞虱翅型决定基因的显隐性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 以及翅表型与基因型的不一致性, 是稻飞虱种群在不同条件下均可灵活调控翅型的重要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949.
韧皮部取食昆虫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刺吸式昆虫与寄主植物之间具有特殊的生物互作关系。本文对刺吸式昆虫取食韧皮部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类型、 防御物质变化、 信号途径以及植物反应转录组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韧皮部取食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机制主要包括: (1)改变自身的营养状况; (2)产生有毒的次生化合物; (3)产生防御蛋白。防御反应与植物水杨酸、 茉莉酸、 乙烯等信号分子密切相关。研究表明, 刺吸式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主要引发以水杨酸为主的信号途径, 但相关分子互作机制还有待明确。日益丰富的基因组资源和不断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揭示植物防御反应中信号分子的作用机制、 找出植物内生抗性的特异因子以及阐明诱导防御机制奠定了基础。了解刺吸式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 为深入理解植物-昆虫间协同进化关系提供了依据, 为害虫治理和抗虫植物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50.
刘婷  金道超 《昆虫学报》2012,55(12):1413-1417
【目的】确定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报警信息素的存在及其成分。【方法】采取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获得腐食酪螨螨体提取物, 通过观察腐食酪螨对提取物的行为反应确定其生物活性, 最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um, GC-MS)对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腐食酪螨正己烷提取物对该螨有明显的报警作用。GC-MS分析显示, 提取物中含有橙花醇甲酸酯、Z-柠檬醛、E-柠檬醛等成分。【结论】该实验证明了腐食酪螨报警信息素的存在, 为进一步明确各成分及其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