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传统的细菌性阴道炎 (BV)诊断方法检查 5 0例 BV患者 ,同时采用美国 Gryphus Diagnos-tics公司生产 IBX4 0 4 1药盒行 BV Blue试验加以对比。结果表明 :采用传统的诊断方法 ,5 0例 BV患者胺试验、p H>4 .5及线索细胞均为阳性 ,阴道液匀质稀薄者 4 6例 ,占 92 %。 BV Blue试验阳性 4 5例 ,占 90 % ,阴性 3例 ,占 6 % ,可疑阳性 2例 ,占 4 %。P值 >0 .0 5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BV Blue试验可作为诊断 BV简便而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阴道微生态平衡与念珠菌性阴道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延华乳酸杆菌胶囊对念珠菌性阴道炎病人进行治疗,探讨阴道微生态平衡与念珠菌阴道炎的关系。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来自我院妇科门诊确诊为念珠菌阴道炎的病人,患者年龄在17—58岁。结果对临床确诊为念珠菌性阴道炎病人进行阴道乳酸杆菌计数,之后随机分成A(205人)、B(198人)2组,分别采用微生态疗法和传统法进行治疗,并且对治愈的病人通过阴道分泌物干片法进行微生态情况的观察和念珠菌培养鉴定法来观察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复发情况。结果A组病人治疗后乳酸杆菌计数:1+者为17%(35/205)、≥2+者为72%(148/205)和0者为11%(22/205);B组病人则分别为52%(104/198)、20%(40/198)和27%(54/198);念珠菌阴道炎复发率A组为10%(21/205),B组为43%(86/198);组间比较乳酸杆菌计数及阴道炎复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的平衡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密切相关,调整妇女阴道微生态的平衡可大大降低阴道炎的复发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探讨氟康唑胶囊联合知柏地黄丸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78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康唑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知柏地黄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TNF-α、阴道健康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阴道健康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TNF-α水平较低,阴道健康评分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胶囊联合知柏地黄丸能够有效提高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IL-10、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寻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物组成的特点,为临床诊治及减少疾病的复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妇科门诊45岁以下确诊为滴虫性阴道炎的育龄期患者16例,以同期18例45岁以下育龄期健康女性为对照,采集患者和健康人上阴道壁1/3处的分泌物,进行常规临床分析和革兰染色,并以21种常见的阴道细菌的特异引物进行Real-time PCR检测,分析并比较这些细菌在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和健康人阴道内的组成及变化。结果在18例健康人中,其中13例的阴道微生物组成以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为优势菌,3例的阴道微生物组成无明显优势菌群或者优势菌不为检测的21种常见阴道微生物,2例的阴道微生物组成以加德纳菌为优势菌;在16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的阴道微生物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14例以厌氧菌如普雷沃属(Prevotella)、纤毛菌(Leptotrichia)和斯尼思菌(Sneathia)为优势菌。经Metastats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 crispatus、Leptotrichia amnionii、Eggerthella sp.和Peptostreptococcus sp.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A主成分析结果亦显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常见21种微生物组成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别。结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内微生物组成的多样性增加,普雷沃属、纤毛菌及斯尼思菌的明显增高可能滴虫性阴道炎的炎症发生有关,此结果对于临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及减少复发提供新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妇女感染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主要归因于致病菌与宿主两方面因素。近20a的动物及临床研究显示适应性免疫涉及的几种免疫调节机制可能不是主要的保护性机制,天然免疫被认为是黏膜念珠菌感染的主要宿主防御机制;而念珠菌毒力因子的变化对于该病的发生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蜂胶酊对小鼠阴道内致病菌抑制及调理阴道菌群的作用。方法通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小鼠阴道炎模型,用10%蜂胶酊冲洗治疗去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小鼠阴道的定植。倾注培养法(37℃,48h)计数阴道分泌物的细菌总数,镜下观察阴道黏膜炎症程度。结果蜂胶酊治疗组小鼠阴道内细菌的数量明显较对照组数量减少(P〈0.05),治疗组黏膜炎症的治愈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蜂胶酊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阴道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栓应用于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妇产科门诊治疗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4例。联合组患者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其中甲硝唑栓0.5 g,阴道放置,1次/d,连用10 d;10 d后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0.25 g,阴道放置,1次/d,连用10 d。对照组予以单纯的甲硝唑治疗10 d,剂量、方法同对照组。停药1周复查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比较其随访3个月和6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停药1周观察,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χ2=4.42,P0.05);对治疗有效者(联合组41例和对照组34例)随访,联合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7.32%和17.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47%和38.24%(χ2=5.07和4.26,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甲硝唑治疗,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阴道清洁度,并能降低复发率,起到有效防止其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
未婚阴道炎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未婚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检出情况。方法自愿接受本次调查的未婚有性生活史疑似阴道炎女性293名,对其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内容包括念珠菌、支原体、衣原体、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淋病等。结果病原体检出率为75.77%,21~25岁感染率最高(90.10%);感染率序位:解脲支原体(58.36%)>念珠菌(35.15%)>BV(16.04%)>人型支原体(14.33%)>衣原体(10.92%)>滴虫(2.39%)>淋病(0.68%)。单一病原体感染占32.08%,复合感染占43.00%。结论未婚女性阴道分泌物病原体种类多、检出率高,混合感染率高,应加强对这一人群生殖健康方面的监控。  相似文献   
79.
乳杆菌阴道泡腾片与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乳杆菌阴道泡腾片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在4家医院的妇产科门诊将232例患者分成试验组(n=116)和对照组(n=116)。试验组用药为乳杆菌阴道泡腾片、对照组用药为甲硝唑阴道泡腾片,阴道放置,每晚1片,疗程7 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分、测阴道分泌物pH、做线索细胞和胺试验检查,进行总有效率评定。结果经2种药物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80%以上的患者呈现线索细胞转(-)、胺试验转(-),超过一半的患者阴道分泌物pH低于4.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78%和83.33%。2种药物组间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补充乳杆菌与使用甲硝唑治疗产生了相似的效果,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检测具有阴道不适症状的可疑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7月1日-2017年12月31日1 713例有阴道不适症状的可疑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阴道分泌物,主要利用光学显微镜镜检和五联检酶化学法检测。镜检细胞成分、病原体、清洁度等,酶化学法有过氧化氢(H_2O_2)、唾液酸苷酶(SNA)、白细胞酯酶(LE)、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S)和凝固酶(GADP)五项。结果 1 713例阴道分泌物中,镜检细胞成分WBC++及以上阳性793例,占46.29%;RBC为61例,占3.56%。病原体检查霉菌280例,占16.35%;滴虫24例,占1.40%;清洁度Ⅲ级与Ⅳ级共943例,占55.05%;全体平均pH值为4.56±0.26;酶学检查H_2O_2和LE阳性数分别为696例和769例,阳性占比为40.63%和44.89%;AV致病菌497例,占29.01%;BV致病菌221例,占12.90%。结论具有阴道不适症状的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较差,损伤性严重,致病菌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