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黑灵芝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黑灵芝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提取黑灵芝中的有效成分,以BHT和抗坏血酸为对照品,采用DPPH.法研究各种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法是最适合提取黑灵芝中有效成分的现代方法,不仅产率高,而且速度快,节能;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强弱依次为95%乙醇>丙酮>水>氯仿,提取物用量与清除能力成量效关系;黑灵芝的丙酮提取物浓度达到1 mg/mL时已超过10 mg/mL BHT的抗氧化效果,相当于0.5 mg/mL浓度抗坏血酸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2.
采用乙醇和水作为萃取剂,研究了用微波辅助萃取的方法从五味子果实中萃取五味子醇甲。以不同的萃取时间、萃取功率、萃取溶剂/基质比作为参数进行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作为五味子醇甲的检测手段。实验结果表明:在萃取产率上,乙醇的萃取效果优于水(乙醇的萃取产率0.72%,水的萃取产率0.47%),但是在萃取选择性方面,水作为萃取剂优于乙醇。以乙醇和水作为溶剂的最优微波辅助萃取条件是:温度接近溶剂的沸点(乙醇设为72℃,水设为95℃),微波功率350 w,萃取时间5~8 min,萃取液固比12:1。萃取时间的延长和微波功率的增加都会导致五味子醇甲的萃取产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3.
α-乙酰乳酸脱羧酶产生菌的微波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高产突变株,以产α-ALDC的枯草芽孢杆菌3226—5为出发菌株进行了诱变处理。经过微波(小火)物理诱变得到3株高产正突变株W181、W184、W195,经过多次传代实验,表明W181、W195是稳定的突变株。突变株W195的α-ALDC相对酶活(OD522)由出发菌株的0.35提高到0.617,提高了76%,突变株W181提高了66.9%。  相似文献   
104.
血液输注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治疗手段,血液成分中的病原体灭活是降低输血风险的重要措施。临床上综合利用S-303法、PEN110法、补骨脂素S-59光化学法、核黄素光化学法、有机溶剂/去污剂法、亚甲蓝光化学法等灭活血液成分中的病原体。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在水体灭菌中的显著成效引发广泛关注。对血液成分中常用病原体灭活技术进行了简述,并对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作用原理及应用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两种凤丹花(凤丹白、凤丹粉)中8种可溶性元素Cr、As、Se、Cd、Sb、Ba、Hg、Pb的含量。结果表明:测定的两种凤丹花样品中,凤丹白中8种可溶性元素含量均高于凤丹粉中的含量;将检测结果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比较可知,两种凤丹花的各项指标普遍高于水果和叶菜类标准限量;与茶叶的唯一有害元素Pb的标准限量相比,两种凤丹花Pb含量远低于茶叶限量标准。本研究结果表明,凤丹花可作为茶品用于饮用,但作为食品食用有一定的限制。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2.25%-106.7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4.8%,表明试验精确度高,数值可靠。  相似文献   
106.
生防链霉菌ZM-16的发酵产物生物活性及其微波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链霉菌ZM-16对多种细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其发酵产物的主要活性物质为放线菌素D。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其抗真菌活性,并通过诱变育种的方法对菌种进行改良,以提高活性物质的产量,从而为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领域的实践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液体发酵的方法获取活性产物并对其进行粗提取;利用抑菌圈法检测菌株发酵产物对1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通过微波处理并利用抗生素抗性筛选的方法对菌株进行诱变育种。【结果】粗提液对11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抑菌效果,最为明显的3种病菌分别是苹果炭疽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禾谷镰刀病菌;经微波诱变筛选到了一株耐利福平突变株,其放线菌素D的产量提高了36.75%;传代研究表明其经过10代选育,遗传稳定性较好。【结论】链霉菌ZM-16的发酵产物具有良好的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经过育种后其活性产物产量也有所提高,因此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对北五味子总木脂素提取的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研究五味子木脂素抗微波辐射损伤作用。方法:以干燥北五味子果实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加热回流法、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微波—超声提取法提取北五味子总木脂素,对这四种提取方法分别进行正交试验分析,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通过结果比较分析,以微波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在微波提取功率为200W,乙醇体积分数为80%,提取时间为40min,料液比为1:12的提取条件下,北五味子总木脂素的产量达到了16.44mg/g,使得木脂素的提取产量较传统加热回流法、超声提取法、微波—超声提取法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响应曲面法对枇杷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4因素和3水平进行响应曲面分析,建立绿原酸提取率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得到绿原酸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15、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5 min,绿原酸提取率为5.84%。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两种凤丹花(凤丹白、凤丹粉)中8种可溶性元素Cr、As、Se、Cd、Sb、Ba、Hg、Pb的含量。结果表明:测定的两种凤丹花样品中,凤丹白中8种可溶性元素含量均高于凤丹粉中的含量;将检测结果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比较可知,两种凤丹花的各项指标普遍高于水果和叶菜类标准限量;与茶叶的唯一有害元素Pb的标准限量相比,两种凤丹花Pb含量远低于茶叶限量标准。本研究结果表明,凤丹花可作为茶品用于饮用,但作为食品食用有一定的限制。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2.25%~106.7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4.8%,表明试验精确度高,数值可靠。  相似文献   
110.
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中,以苎麻皮为原料,采用微波法提取苎麻皮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硫酸铵用量、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提取条件,即在料液比1:50 g/mL、硫酸铵用量为0.2 g/mL、提取功率为200 W、提取时间为120 s,乙醇体积浓度为70%时提取率可达2.442%。采用了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黄酮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皮黄酮对O-·2和·OH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