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分析了4个微卫星基因座BM143、OarHH35、OarAE101、BMS2508在7个绵羊群体(小尾寒羊、湖羊、乌珠穆沁羊、萨福克羊、多赛特羊、夏洛来羊、多赛特公羊×小尾寒羊母羊F1代杂种羊)286只绵羊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这4个微卫星标记在7个绵羊群体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9、11、14和9,其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分别为0.7073/3.7231/0.7314、0.8267/6.4399/0.8447、0.5743/2.5178/0.6028、0.6172/3.0712/0.6744,其中OarHH35的遗传变异最大,OarAE101最小。7个绵羊群体中小尾寒羊的遗传变异最大,湖羊的最小。基于Nei氏DA距离和DS标准遗传距离,采用UPGMA方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该发生树将中国地方品种(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湖羊)和法国的夏洛来羊归为一类,将F1杂种羊、英国品种(萨福克羊和多赛特羊)归为另一类。绵羊微卫星基因分型技术为检查品种(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Abstract:The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four microsatellite loci BM143,OarHH35,OarAE101,and BMS2508 were analyzed in 286 sheep of seven sheep populations (Small Tail Han sheep, Hu sheep, Ujumqin sheep, Suffolk sheep, Dorset sheep, Charolais sheep, F1 of Dorset♂ × Small Tail Han sheep♀). The numbers of alleles for BM143,OarHH35,OarAE101,and BMS2508 are 9, 11, 14 and 9 in seven sheep populations, respectively. T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number of effective alleles/ heterozygosity of BM143,OarHH35,OarAE101 and BMS2508 were 0.7073/3.7231/0.7314, 0.8267/6.4399/0.8447,0.5743/2.5178/0.6028,0.6172/3.0712/0.6744 in 286 sheep,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greatest genetic variation at OarHH35 locus and the lowest at OarAE101, the greatest genetic variation in Small Tail Han sheep and the lowest in Hu sheep among seven sheep populations. In the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 (UPGMA) dendrograms based on Nei's DA distance and Nei's DS standard genetic distance, the Chinese native breeds (Small Tail Han sheep, Ujumqin sheep, Hu sheep) were grouped together, then with Charolais sheep. The F1 crossbred sheep, and the two British native sheep (Suffolk sheep, Dorset sheep) also clustered together. Microsatellite genotyping in sheep provided a useful tool for examining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breeds(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92.
奶牛和肉牛6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贾名威  杨利国  管峰  陆汉希  金穗华 《遗传》2004,26(3):309-314
利用PCR技术和复合电泳银染技术检测奶牛和肉牛BM2113、BM1862、BMc701、BM2934、TGLA122、BM720等6个STR基因座的多态性分布,并计算该6个基因座的基因频率(P_i)、个体鉴别力(DP)、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非父排除概率(PE)。结果显示:6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奶牛中6个STR基因座中BM2113基因座的DP、H和PIC最高,TGLA122基因座的PE最高。6个STR基因座的累积个体鉴别力(CDP)为0.99997,累积非父排除能力(CPE)为0.98827。肉牛中6个STR基因座中BM1862基因座的DP、H、PIC、PE都是最高,6个STR基因座的累积个体鉴别力(CDP)为0.99999,累积非父排除能力(CPE)为0.99578。结果表明,6个STR基因座可用于牛的遗传连锁分析、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3.
普通小麦Qz180中一个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材料Qz180具有良好的抗条锈病特性,经基因推导发现其含有一个优良的抗条锈病的基因,暂定名为YrQz。用Qz180与感病材料铭贤169和WL1分别杂交构建了两个F_2群体,用条中30号条锈菌小种对这两个群体进行的抗性测验表明,YrQz为显性单基因遗传。通过SSR和AFLP结合BSA的方法对这个基因进行了分子作图,结果鉴定出与YrQz连锁的2个SSR标记和2个AFLP标记。根据SSR标记的染色体位置,该基因被定位在2B染色体的长臂上,位于两个SSR位点Xgwm388和Xgwm526之间;两个AFLP标记P35M48(452)和P36M61(163)分别位于该基因的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3.4cM和4.1cM。  相似文献   
94.
一个水稻显性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水稻(Oryza sativa L.)的两个半矮秆籼稻品种6442S-7和蜀恢881杂交F2代群体中发现一个高秆突变体D111,其株高和秆长分别比亲本蜀恢881增加63.0%和87.0%。用20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D111及其原始亲本6442S-7和蜀恢881之间的基因组DNA多态性,结果未发现D111具有2个原始亲本都没有的新带型,证明D111的确是6442S-7和蜀恢881的杂交后代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将D111分别与蜀恢881、蜀恢527、明恢63、9311、IR68、G46B等6个半矮秆品种和高秆对照品种南京6号杂交,分析F1和F2代株高的遗传行为,结果表明D111的高秆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且该基因与南京6号的高秆基因紧密连锁或等位。以蜀恢527/D111 F2群体为定位群体,运用微卫星标记将D111显性高秆突变基因定位于水稻第一染色体长臂,与RM212、RM302和RM472的遗传距离分别是27.7 cM、25.5 cM和6.0 cM,该基因暂命名为LC(t)。认为D111是首例从半矮秆品种自然突变产生的水稻显性高秆突变体,LC(t)为首次定位的水稻显性高秆突变基因。此外,将上述基因定位结果与Causse等(1994)和Temnykh等(2000; 2001)发表的水稻分子连锁图谱进行比较,发现LC(t)基因恰巧位于与水稻“绿色革命基因”sd1相同或十分相近的染色体区域,因此,还就LC(t)基因与sd1基因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
我们比较了芦 (Emberizaschoeniclus)两个亚种组 ,即北部的薄喙亚种组和南部的厚喙亚种组的 10个种群中的文化、遗传和形态变异。使用了四个不同的变异标记物 ,其中两个用来测量文化分化 ,一个用来测量遗传分化 ,即微卫星等位基因的频次 ,一个用来测量种群的形态分化 ,即喙的高度。将遗传分化作为进化时间的尺度 ,我们计算了亚种组间和组内分化指标与所估计的进化率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只有文化定量指标和遗传分化与种群的形态分化相关 ,而两个文化分化指标之间没有关系 ,文化分化与遗传分化之间也没有关系。使用文化 -定量分化指标 ,发现亚种组间的文化进化率高于亚种内的文化进化率 ,提示鸣唱在防止杂交方面只有微弱的、也许是次要的作用。鸣唱定量特征的变异与微卫星频次相同 ,实际上在自然界中更可能是遗传决定的 ,这可以解释由于分析两个文化变异指标所得出的结果的不一致性。鸣唱的声学特性可能由于栖息地的差异或形态上的限制而发生了演变 ,而文化传播单位 (Meme)的特性可能由于学习鸣唱和文化传播而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96.
微卫星的构成及其检测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微卫星标记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由于其具有检测方便,多态性高、共显性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重复性好等优点,所以在动物遗传育种中作为标记辅助选择的手段日益得到广泛关注。试就微卫星的构成及特点、以及检测技术及应用作一综述,旨在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雄性普通黄颡鱼与所保护受精卵间的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母通过保护自己的子代来确保其繁殖的成功率.在普通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中,雄性普通黄颡鱼具有筑巢产卵保护后代的习性,其所保护的子代与其是否有亲缘关系是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利用10对微卫星分子标记鉴定12窝普通黄颡鱼受精卵与护卵鱼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对子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在单亲鉴定中,累积非父排除概率为0.9986,平均父权相对机会(RCP)在99.989%-99.999%之间,每个子代在10个微卫星位点上的累积PI值在2006.73-604464.07之间.同时在亲权鉴定分析中,发现3窝卵子的等位基因来自2个母亲,说明雄性黄颡鱼可以和2条雌性黄颡鱼发生交配;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黄颡鱼子代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1.7, 无偏观测杂合度值(Ho)在0.2473-0.9866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值0.7096-0.8993之间.通过亲权鉴定分析,可以确认看护受精卵的雄性普通黄颡鱼与受精卵间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98.
本研究使用105对微卫星引物对7种鲤科鱼类进行跨越种间PCR扩增,共得到14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其中9个扩增效果较好的位点用于分析来自帕吉勒提河(Bhagirathi, n=20)和戈达瓦里河(Godavari, n=25)的蓝黑鲮(Labeo calbasu)样品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前者在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33,而后者为8 1,期望杂合度介于0.795(Bhagirathi)和0.801(Godavari)之间;4个位点MFW11* (Godavari)、R1*(Godavari)、R3* (Bhagirathi) 和 Lr38*(Bhagirathi和Godavari)都表现出明显的杂合子缺失和哈迪温伯格平衡偏离;而任意两位点间都未观测到连锁不平衡现象;位点R3*极可能存在无效等位基因.上述结果表明这些多态性微卫星位点作为共显性标记在蓝黑鲮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
采用40对引物的微卫星DNA PCR遗传质量符合要求的BALB/C-nu0nu-,DBA/2,SCID,T739,TA2,615等6种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监测,结果26对引物有稳定的扩增结果,5对引物表现为单态性,21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其中D2Nds3,D3Mitl5,D3Mitl7,D3Mit18,D16Mit7等6对引物表现出显著的多态性,反映了各品系小鼠独特的遗传背景,可应用于区别小鼠品系,监测系间的遗传污染,为有关小鼠品系积累了遗传背景资料,有助于将实验动物的遗传监测从表墼这度到DNA水平。  相似文献   
100.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雌核发育银鲫的遗传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利用Crooijmans et al.(1997)分离的包含CA重复单元的普通鲤鱼(Cyprinus carpino.L)的8个微卫星DNA标记,对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的5个不同雌核发育系的24尾个体进行PCR扩增。分析电泳结果发现,除MFW28未能在银鲫中稳定地扩增出相应的同源序列,其余的7对引物扩增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都很好,随引物不同,各等位基因数为1-14个,大小在100-506bp。在MFW1、MFW4、MFW19、MFW20、MFW23和MFW246个微卫星的扩增图谱中,不同的雌核发育系扩增出各自独特的图谱,而同一系内的不同个体间具有高度的遗传同质性,但仍然在个别个体中检测到少量的多态片段。不同系间的扩增图谱呈现出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共鉴定出23个可以用于有效区分5个不同雌核发育系的分子标记。这5个微卫星标记反映了银鲫5个雌核发育系间的相互亲缘关系,其中P和A系同属一个雌核发育系,F系起源于E系,A、D和E系可能分别独立地起源于不同的杂交事件,鉴定的微卫星分子标记为进行银鲫群体遗传学和进化遗传学研究,以及银鲫的分子标记育种和进行基因组作图提供了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