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41.
目的:为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在比较了现有大豆异黄酮的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期用于日常测定食品中大豆异黄酮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Spherisorb ODS2色谱,柱温50℃,以甲醇-冰醋酸水溶液(40:60)为流动相,1.2ml/min的流速,在254nm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其重复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在2.25%,回收率在85%-110%范围内。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及稳定性均较好,适用于保健食品中大豆异黄酮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2.
三羟异黄酮对离体家兔股动脉张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Ji ES  Li Q  He RR 《生理学报》2002,54(5):422-426
植物雌激素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ST)使离体的预先收缩的动脉舒张,其舒张的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植物雌激素三羟异黄酮对离体家兔股动脉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如下:(1)在苯肾上腺素(PE,1umol/L)引起血管收缩的基础上,GST(10-40umol/L)剂量依赖性地舒张离体家兔股动脉;(2)去除血管内皮显著地抑制GST引起的舒张;(3)在内皮完整情况下,预先应用NOS抑制剂L-NAME(100umol/L)也可显著地抑制GST引起的舒张,提示GST的舒血管作用是内皮依赖的,并与一氧化氮有关;(4)在内皮完整的扣去除内皮的股动脉环,预先应用L-型钙通道激动剂Bay M8644(0.5umol/L)也显著抑制由GST引起的血管舒张,以上结果表明,GST引起的兔股动脉的舒张是部分内皮依赖的,且与拮抗钙有关。  相似文献   
143.
大豆异黄酮的抗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Yan XH  Gu JF  Sun CP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4):362-364
大豆异黄酮作为豆制食品的一类重要成分,对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其它一些癌症的发生、发展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近年来关于大豆异黄酮抗癌作用机理的研究报道剧增,现已提出了几种观点,它们包括性激素作用调节,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抑制拓扑异构酶Ⅱ活性,抗氧化作用和诱发癌细胞凋亡等。  相似文献   
144.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干预疗法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肱骨骨矿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按体重将8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手术11周时,将去卵巢组大鼠按体重分层后又随机分为去卵巢组、跑台运动组、振动组、金雀异黄酮组、氯化锂组和雌激素组。跑台运动组每周进行4次45 min、速度18 m/min、跑道倾角5°的跑台训练;振动组每天进行2次15 min、频率90 HZ/min、7次/周的振动治疗;金雀异黄酮组每天按体重灌胃1次金雀异黄酮,剂量为1 mg/kg体重;氯化锂组每周按体重腹腔注射氯化锂3次,剂量为15 mg/kg;雌激素组每周按体重颈部皮下注射3次17β-雌二醇,剂量为25μg/kg。持续处理8周时,于末次处理结束36-48小时内,按解剖位置截取双肱骨,称量肱骨湿重、去脂肪干重以及煅烧后的灰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肱骨湿重/体重、去脂肪干重/体重和灰重/体重均显著下降;与去卵巢组比较,跑台运动组、振动组、金雀异黄酮组和雌激素组肱骨湿重/体重、去脂肪干重/体重、灰重/体重均显著增加,而氯化锂组虽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除氯化锂处理外,其他几种处理均能减缓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肱骨骨量的丢失,对防治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骨质疏松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5.
从怀槐心材乙醇提取物的乙醚萃取部分分得两个异黄酮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芒柄花黄素和染料木素。  相似文献   
146.
植物异黄酮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综述了异黄酮的多种生理活性,并着重介绍了其在人或动物体内的雌激素作用、抗癌作用和对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7.
红三叶草总异黄酮对小公鸡生长及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日粮中添加红三叶草总异黄酮(4.38mg/kg饲料),饲喂45-56日龄红布罗肉用公仔鸡,与对照组比较,总异黄酮实验组公仔鸡日增重提高5.1%,料重比下降9.2%,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屠宰结果表明,腹脂重、腹脂/胴体显著降低,鸡冠重、睾丸重增加,鸡冠、睾丸和体重间的相关分析,睾丸石蜡切片和血清睾酮含量的放射免疫测定,均表明总异黄酮能提高血清睾酮水平,促进雄性动物生殖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148.
摘要 目的:探究毛蕊异黄酮(C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0只未建模和给药的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50只AS建模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S模型组(AS组)、低剂量CA组(L-CA组,10 mg/kg)、中剂量CA组(M-CA组,50 mg/kg)、高剂量CA组(H-CA组,100 mg/kg)和阳性药物辛伐他汀组(Sim组,2 mg/kg),每组10只。每天给药1次,连续4周。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组织的病理变化。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将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分为6组,Control组、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组(10-6 mmol/L Ang Ⅱ)、Ang Ⅱ+0.1 CA组(10-6 mmol/L Ang Ⅱ+0.1 mg/L CA)、Ang Ⅱ+1 CA组(10-6 mmol/L Ang Ⅱ+1 mg/L CA)、Ang Ⅱ+10 CA组(10-6 mmol/L Ang Ⅱ+10 mg/L CA)、Ang Ⅱ+1 CA+AG490(10-6 mmol/L Ang Ⅱ+50 μmol/L AG490)组。通过CCK-8法和EdU染色测定VSMC的增殖,Transwell测定VSMC的迁移。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VSMC中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胸主动脉组织和VSMC中的α-SMA、骨桥蛋白(OPN)、JAK2、p-JAK2、STAT3、p-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L-CA组、M-CA组、H-CA组和Sim组大鼠胸主动脉的病变均较AS组减轻,其中H-CA组和Sim组形态改善最明显。与AS组相比,M-CA组、H-CA组和Sim组大鼠的血清中TC、TG、LDL-C和MDA水平降低(P<0.05),血清HDL-C和SOD水平升高,胸主动脉组织中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OPN的蛋白表达水平及JAK2和STAT3的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与Ang Ⅱ组相比,Ang Ⅱ+1 CA组、Ang Ⅱ+10 CA组和Ang Ⅱ+1 CA+AG490组的相对细胞活力和EdU阳性率降低(P<0.05),迁移细胞数降低(P<0.05),α-SMA相对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OPN的蛋白表达水平及JAK2和STAT3的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CA可减轻AS大鼠的胸主动脉病变、纠正血脂代谢和氧化应激失衡,其机制可能与CA对VSMC表型转化和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9.
固定化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制备染料木素活性苷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以海藻酸钠为载体,用胶囊法、包埋-交联法、交联-包埋法三种不同方法固定化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的效果,并研究了最佳固定化方法的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酶的部分性质。结果表明,交联-包埋法即β-葡萄糖苷酶与0.20%戊二醛交联后再用2.0%海藻酸钠包埋的固定化方法中酶结合效率和酶活力回收率最高。海藻酸钠浓度和戊二醛浓度对酶结合效率影响较大,戊二醛浓度和包埋颗粒直径大小对酶活力回收率影响显著。与游离酶相比,制备的固定化酶最适温度、最适pH值和Km值分别由50℃、4.5和2.57μg/mL下降到40℃、4.0和2.02μg/mL。固定化酶具有更强的耐酸性和稳定性。该固定化酶用于大豆异黄酮活性苷元染料木素的合成,重复使用6次后,固定化酶的活力仍保持84.94%,染料木苷转化率为56.04%。  相似文献   
150.
采用超声薄膜水化法制备包裹大豆异黄酮主要功能成分染料木黄酮(Ge)的甘露糖修饰聚乙二醇化纳米脂质体(man-PEG@LP/Ge)。伴刀豆球蛋白A(Con A)凝集实验证实甘露糖能够成功修饰在纳米脂质体表面。man-PEG@LP/Ge呈规则的球形,大小分布均一,颗粒分散性好。其粒径为(270±15)nm,Zeta电位为+7.5m V。由于聚乙二醇(PEG)长链的空间位阻效应和颗粒所带正电荷的排斥作用实现了较强的结构刚性和较好的稳定性。流式细胞术的结果表明:man-PEG@LP/Ge能够特异性的识别甘露糖受体高表达的人肝癌Huh-7细胞。细胞毒理实验证明:药物载体man-PEG@LP本身没有毒副作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的肿瘤杀伤实验结果表明:运载药物之后的man-PEG@LP/Ge在甘露糖介导的"主动靶向"作用下高效而特异性的进入肿瘤细胞,对肿瘤组织进行了有效地杀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