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异黄酮是大豆体内特别是种子中积累的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它具有特殊的生物效能。本实验在不同水平(RNA/酶/产物)上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大豆叶片异黄酮合成过程中的第一个关键酶苯丙氨酸氨基裂解酶(PAL)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光照条件下pal表达量比黑暗条件下高,而且其影响程度与品种有关系,种子中异黄酮含量低的品种表现更敏感;其mRNA的合成受红光、蓝光、紫外光的促进,其中紫外光最有效;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mRNA的量和酶活性增加;但是在异黄酮的积累水平上,随着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延长,表达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2.
云南红豆杉中紫杉醇和四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红豆杉中紫杉醇和四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项伟张宏杰阮德春孙汉董(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650204)(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Contentsoftaxolandother4taxanediterpenoidsinTaxusyu...  相似文献   
83.
鸢尾科药用根茎类16种植物的异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鸢尾科药用根茎类16种植物的异黄酮含量测定秦民坚王强巫弘罡徐国钧(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0038)田中俊弘(岐阜药科大学,日本国岐阜市502)Determinationofisoflavonesin16speciesofrhizomatousmedi...  相似文献   
84.
紫杉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本世纪70年代从欧洲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分离得到具有抗癌活性的天然产物紫杉醇以来,关于红豆杉属植物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就1990年以后发表的有关文献。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合成方法、细胞培养技术及构效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5.
膜荚黄芪中的异黄酮化合物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从上海崇明产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异黄酮化合物:8,3'-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奥刀拉亭-7-O-β-D-葡萄吡喃糖甙、芒柄花素、7,3'-二羟基-8,4'-二甲氧基异黄酮、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吡喃糖甙。其中,前两个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NAC转录因子对大豆﹝Glycine max ( Linn.) Merr.〕异黄酮合成的影响,根据大豆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从豆荚中克隆获得GmNAC73-like基因,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GmNAC73-like基因包含1个长度98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26个氨基酸。 GmNAC73-like蛋白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37000,理论等电点pI 6.4,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并被定位在细胞核上,包含核定位信号“PKRRK”。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GmNAC73-like蛋白与野大豆( 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蒺藜苜蓿( Medicago truncatula Gaertn.)、可可( Theobroma cacao Linn.)、葡萄( Vitis vinifera Linn.)及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 Linn.) Heynh.〕的NAC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相似度分别为93%、69%、73%、75%和58%。在NJ系统树上,GmNAC73-like蛋白与野大豆的GsNAC8蛋白和木豆﹝Cajanus cajan ( Linn.) Millsp.〕的CcNAC8蛋白聚在一起,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在大豆的三叶期、开花期和结荚期,GmNAC73-like基因在根中均不表达,在茎和叶中可不同程度表达且茎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开花期或结荚期,该基因在花或豆荚中也可表达,且豆荚中表达量较高。酵母单杂交实验结果显示:GmNAC73-like可与异黄酮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GmIFS2启动子中的CGTG基序结合;在大豆转基因发状根系中过表达GmNAC73-like基因后,除查尔酮异构酶基因的表达量无变化外,其他异黄酮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和查尔酮合酶基因的表达量明显提高。此外,在GmNAC73-like基因过表达的大豆转基因发状根系中总异黄酮含量显著降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GmNAC73-like可能通过与MYB转录因子的互作调控GmIFS2基因的表达,并在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7.
探讨硼类化合物(硼酸、硼砂)在滴眼剂中的抑菌效力。通过实验设计不同浓度的硼酸、硼砂供试品组,测定其抑菌效力。结果表明,在牛磺酸滴眼剂品种中,3组供试品组对真菌组达到抑菌效力的判断标准。但在细菌组中,3组供试品组未达到抑菌效力判断标准。在氯霉素滴眼剂中,白色念珠菌98001、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铜绿假单胞菌10104组均满足抑菌效力的判断标准,但对大肠埃希菌44102未体现出明显抑菌作用。硼类化合物(硼酸、硼砂)在1 mg/m L剂量下即具有一定的抑菌效力。因此在滴眼剂处方设计时,硼类化合物抑菌效力需被正视,同时需结合配伍注意控制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88.
以福建泉州地区种植的12个姜黄(Curcuma longa)和莪术(Curcuma zedoaria)种质的成熟根茎为试材, 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的提取工艺条件, 比较不同产地姜黄属种质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和1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 姜黄素类化合物提取工艺为: 100%甲醇, 1:5 (g·mL-1)固液比, 超声提取2分钟, 提取率达到最高值。CCM、DMC和BDMC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24、418及414 nm; 回归方程分别为Y=0.170 3X+0.024 3 (CCM), Y=0.173 8X+0.041 (DMC), Y=0.140 6X+0.051 4 (BDMC)。GY03种质中CCM、DMC和BDMC含量分别为1.23%、1.22%与1.50%, 总姜黄素类含量最高, 达3.95%; GY01种质的总姜黄素次之(为3.82%); GY03和GY01可在栽培地推广种植; 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矿质元素中, 以Mg、Mn、Al、Fe和Zn含量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89.
滑桃树种子的美登素类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西双版纳产滑桃树(Trewia nudiflora L.)种子中分离鉴定了两个新的美登素类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推定它们的结构为10-表特利奴定(10-epitrenudine)和4′,5′-二乙酰特利奴定(4′,5′-diacetyl trenudine),后者为一工作产物。此外,还得到特利回生(trewiasine),特利福洛林(treflorine),特利奴定(trenudine)和咖啡因(caffeine)。  相似文献   
90.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凝血、抗菌、杀虫等多种生物活性,应用领域广泛。目前大多数香豆素类化合物从植物中提取,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得率低、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从而限制了其应用和推广。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思路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无污染、原料易得、成本低、过程可控等优势。对香豆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尤其是靶标天然产物生物合成表达元件、宿主和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挖掘,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综述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研究进展,为其生物合成路径中的基因挖掘及异源表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