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应用二维电泳技术,分析了经水分胁迫(PEG)、盐分胁迫(NaCl)和热激(40℃)处理后林生山黧豆(LathyrussylvestrisL.)体内蛋白质多肽及其含量的变化。有些蛋白质经PEG、NaCl和热激处理后可以产生相同的变化。两种不同的胁迫因子对某些蛋白质的影响有一定的共同性。特定的胁迫条件可以造成特定的影响。不同胁迫因子对同一蛋白质多肽可以造成不同的影响。胁迫下蛋白质的变化可能与林生山黧豆抵抗和适应胁迫条件的能力以及体内非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3.
林生山黧豆谷氨酸脱羧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林生山黧豆为材料,利用硫酸铵分段盐析,丙酮沉淀,DEAE-SepharoseFF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crylS300凝胶过滤柱层析及FPL-MonoQ柱层析技术,以聚酰胺薄膜层析荧光定量法为酶活力检测手段,分离纯化了谷氨酰羧酶,达到电泳银染纯,纯化后的林生山黧豆谷氨酸脱羧酶活力达375.09U.mg^-1,纯化保数38.2倍,经SDS-PAGE测定,其亚基分子量为70kD,经工PAGE确定  相似文献   
4.
异黄酮是大豆体内特别是种子中积累的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它具有特殊的生物效能。本实验在不同水平(RNA/酶/产物)上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大豆叶片异黄酮合成过程中的第一个关键酶苯丙氨酸氨基裂解酶(PAL)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光照条件下pal表达量比黑暗条件下高,而且其影响程度与品种有关系,种子中异黄酮含量低的品种表现更敏感;其mRNA的合成受红光、蓝光、紫外光的促进,其中紫外光最有效;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mRNA的量和酶活性增加;但是在异黄酮的积累水平上,随着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延长,表达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6.
异黄酮是大豆体内特别是种子中积累的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它具有特殊的生物效能。本实验在不同水平(RNA/酶/产物)上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大豆叶片异黄酮合成过程中的第一个关键酶苯丙氨酸氨基裂解酶(PAL)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光照条件下pal表达量比黑暗条件下高,而且其影响程度与品种有关系,种子中异黄酮含量低的品种表现更敏感;其mRNA的合成受红光、蓝光、紫外光的促进,其中紫外光最有效;随着处  相似文献   
7.
林生山黧豆谷氨酸脱羧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林生山黧豆为材料,利用硫酸按分段盐析,丙酮沉淀,DEAE-SepharoseFF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crylS300凝胶过滤柱层析及FPLC-MonoQ柱层析技术,以聚酰胺薄膜层析荧光定量法为酶活力检测手段,分离纯化了谷氨酸脱羧酶,达到电泳银染纯.纯化后的林生山黧豆谷氨酸脱羧酶活力达375.09U·mp-1,纯化倍数38.2倍,经SDS-PAGE测定,其亚基分子量为70kD,经梯度PAGE确定,天然分子量为140kD,表明该酶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酶学研究表明,纯化的林生山黧豆谷氨酸脱羧酶的最适pH值为5.4,对谷氨酸的Km值为1.62×10-3mol·L-1,酶的最适温度为40℃,酶特异性地使谷氨酸脱羧,不能使天门冬氨酸等其它氨基酸脱羧.  相似文献   
8.
林生山黧豆幼苗用[3H]-天门冬氨酸标记后,高丝氨酸在6h内迅速增加。高丝氨酸合成速率降低后,2,4-二氨基丁酸的合成量上升,于18h达到高峰。赖氨酸和苏氨酸与二氨基丁酸的合成表现有协同反馈机制。结果支持了天门冬半醛转氨生成二氨基丁酸的假说。盐胁迫、渗透胁迫和热激增加了二氨基丁酸的合成,可能是因为不同胁迫条件都造成了细胞脱水,从而促进了二氨基丁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聚酰胺薄膜层析和荧光分析法定量测定林生山黧豆体内2,4-二氨基丁酸*沈黎明王劲霍长河李晓薇(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北京100094)QUANTITATIVEDETERMINATIONOF2,4┐DIANINOBUTYRICACIDINLATHYRUS...  相似文献   
10.
逆境胁迫诱导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表达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有关逆境响应基因的最新进展作了一简要的综述.在逆境条件下,脱落酸(ABA)浓度增加,诱导许多新的基因表达及蛋白质合成.已克隆到几百种逆境响应基因,其中大多数可受外源ABA的诱导.对这些基因及蛋白质的功能已有所了解,认为它们可能与植物的抗逆能力有关.目前认为有多条信号传递途径参与胁迫信号的转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