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凤仙花属(Impatiens)植物具有极为广泛的多样性和类型各异的特化传粉者, 被誉为“双子叶的兰花”, 受到众多传粉生物学家的关注。本文以海南特有种海南凤仙花(Impatiens hainanensis)为研究对象, 对3个不同海拔梯度的种群进行了开花生物学特性和开花物候、花器官结构、花粉活力和柱头活性、传粉者种类和访花行为及繁育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单花花期4.10 ± 0.46 d, 雄性期和雌性期分别约为3.15 ± 0.24 d和0.95 ± 0.36 d; 种群开花峰期在8月初, 高海拔种群的花期高峰相对滞后。低、中海拔种群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以开花第2 d花粉活力最高; 高海拔种群花粉活力随开花时间推移逐渐下降; 柱头活性随开花时间的推移而增强, 高海拔种群开花各天次均较低、中海拔种群低。主要传粉昆虫为黄黑无垫蜂(Amegilla leptocoma)和绿条无垫蜂(A. zonata), 低、中海拔种群以黄黑无垫蜂为主, 高海拔种群以绿条无垫蜂为主。未观察到自动自花授粉和无融合生殖现象, 人工授粉能明显增加坐果率(75-90%), 自然坐果率在高海拔种群相对较低(40-60%), 说明存在较强的传粉者限制。海南凤仙花的保护需要同时关注其有效传粉者的保护, 促进有效传粉昆虫在不同海拔种群之间的往来, 保证种群间的花粉流与种子流, 维持海南凤仙花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与有效种群大小。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逆境导致植物雌雄幼苗的生长出现差异被许多控制实验所证实, 而有关气候变化对雌雄异株植物成树生长的潜在影响尚未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为进一步揭示气候变化对雌雄植株树木径向和密度生长的不同影响, 该文通过树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选择小五台山天然青杨(Populus cathayana)种群为研究对象, 对青杨雌雄植株近30年(1982-2011)的树轮生长特性及其与气候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1)在近30年当地气温不断升高的气候条件下, 雌株的年轮最大密度和晚材平均密度均高于雄株(p < 0.05), 但雌雄植株的径向生长无显著差异; 2)雌雄植株年轮最大密度和宽度差值年表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 但在年轮最大密度差值年表的变化上雄株波动幅度大于雌株; 3)青杨雌雄植株年轮密度差值年表对温度响应的月份明显不同。雌株年轮最大密度与当年8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显著正相关, 而雄株年轮最大密度与当年1月和4月的气温负相关; 4)生长季前的气候变化对青杨雌雄植株的径向生长均有明显的限制作用。此外, 当年6月的高温对于早材生长的限制作用特别明显。上述结果表明, 雌雄异株植物在树木年轮生长方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具有不同的响应机制, 雌株比雄株更侧重于密度生长。  相似文献   
43.
本文首次分析了野鲮鱼 (Labeodyocheilus)等位酶的变异情况。通过对 17个酶系统的研究 ,发现 2 8个可以稳定检测的位点 ,其中 8个位点具有多态性。使用这 8个等位酶位点 ,分析了取自不同河流 ,即Satluj、Yamuna和Tons河的样本的遗传多样性情况。结果显示 ,不同样本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异质性 ,各位点的表观杂合度介于 0 0 392 (Yamuna河 )与 0 0 4 87(Tons河 )之间。因此 ,本研究所筛选出的多态性等位酶位点为研究该野鲮鱼的种群遗传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采用激光诱变的方法已经成功的培育出无核(少核)沙田柚,我们采用德国产Leica DMLB生物显微镜MPS60照相系统对采摘回的花蕊(经生物技术处理)进行拍照,与未经激光处理的对照组做比较,分析了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对无核果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脊椎动物雌雄生长差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有关脊椎动物雌雄生长差异的研究,分别从摄食消化、生长与生殖能量配置、物种遗传、基因型与表现型、类固醇激素水平和生长轴基因表达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脊椎动物雌雄生长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6.
Species with mixed mating systems often demonstrate variable expression of breeding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thus represent the opportunity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and mechanisms that promote both outcrossed and selfed seed production. Here, we investigate variation in levels of herkogamy (variation in stigma-anther separation distance) in a Puerto Rican population of hummingbird pollinated Gesneria citrina Urban. There is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herkogamy levels among individuals of this species and stigma-anther separation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ability to set fruits and seeds in the absence of pollinators. The variation in levels of herkogamy may represent a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production of some self-fertilized progeny in the absence of hummingbird pollinators. We also describe a novel breeding system in G. citrina, where stamens elongate over time to reach stigma height, but stamen elongation is accelerated by pollin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once the flowers are pollinated, stamen elongation may favor increased pollen removal and siring success, while the reduction in stigma-anther distance no longer imposes the risk of inter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functions. We discuss our findings of breeding system variation in the context of pollination system evolution in an island setting (Antillean islands).  相似文献   
47.
甘薯天蛾的交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甘薯天蛾的交配行为习性是人工大量繁殖甘薯天蛾的关键之一。在室内条件下,采用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系统观察了甘薯天蛾的交配行为习性,对不同雌雄性比、空间环境和光照周期下甘薯天蛾的交配行为规律和交配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在羽化后第2天开始交配,在第2天交配率最高,达到53.9%,随后交配率逐步降低;雌蛾只交配1次。在一天中,成虫交配时间发生在22:00—5:00,高峰期在22:00—24:00和3:00—5:00。雌雄性比、光照周期和空间环境对甘薯天蛾的交配成功率具有明显的影响,在全黑暗和全光照条件下不会发生交配行为,表明其交配行为发生需要一定光照和暗期的刺激;当雌雄性比为1∶1时交配率最高,为54.7%,在其他性比条件下甘薯天蛾的交配率明显降低;在空间规格为1.20 m×0.60 m×0.35 m和2.00 m×2.00 m×2.00 m时能够顺利交配,其交配成功率>62.0%。在人工繁殖甘薯天蛾的生产过程中,建议单对放养,采取适当的交配空间和应用自然光照周期营造条件将取得较好的交配产卵效果。  相似文献   
48.
对Breuning(1956)提出的Glenea fainanensis 种团重新进行了研究,并为G.fainanensis,G.inlineata和G.subregularis指定了选模.两个种的地位得到了订正:G.inlineata Pic star.nov.由种下地位G.fainanensis v.inlineata Pic,1943提升为种级阶元,G.subregularis Pic stat.nov.由种下地位G.internedivisa v.subregularis Pic,1943提升为种级阶元.G.tenuivittata Gressitt,1951被确认为G.subregularis Pic的新异名.编制了上述3个种的检索表、给出了成虫整体彩色照片和外生殖器照片.  相似文献   
49.
连翘花的结构与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定株观察、解剖和人工套袋交叉授粉试验对连翘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连翘具有2种避免自交的方式,雌雄异位和雌雄异熟.其雌雄异位表现为长雄蕊短雌蕊花型和短雄蕊长雌蕊花型;雌雄异熟表现为长雄蕊短雌蕊花型为雄蕊先于雌蕊成熟,短雄蕊长雌蕊花型表现为雌蕊先于雄蕊成熟.(2)连翘花P/O值测定和户外套袋交叉授粉试验显示,P/O值为2 000±300;不同类型花的异花授粉结果率在50.64%~80.32%,其中短型花的花粉授到长型花柱头的结果率最高,达80.32%,而长型花和短型花的同型花授粉结果率分别为2.92%和34.15%,表明连翘的异花授粉结果率高于自花授粉,以异交为主,其繁育系统属兼性异交.研究结果认为,连翘雌雄异位和雌雄异熟是其自然结果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探讨连翘在木犀科中的系统进化提供了生殖生态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试验材料,观察和测定木薯花分化各时期的形态结构、内源激素及碳氮化合物含量,并开展木薯雌雄花分化的外源激素调控研究,揭示木薯花分化规律,初步探究木薯花分化的生理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木薯从花芽分化开始到完成开花的全过程需要30 d,分化出的花序主要有全雄花序和雌少雄多花序两种类型,木薯性别分化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