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β)超家族。在骨形成蛋白家族中, BMP2属于分泌性多功能蛋白, 具有较强的诱导骨细胞形成的能力。为了探究BMP2与肌间刺骨化的相关性,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和RT-PCR获得了唇?(Hemibarbus labeo)bmp2a基因cDNA序列。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 唇?BMP2A和其他鱼类BMP2保守性较高, 都具有一个高度保守的TGFβ结构域, 在该结构域中存在一个N-糖基化位点。此外, 包括唇?BMP2A在内, 鱼类BMP2都具有7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 唇?BMP2A与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BMP2A最为接近。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唇?bmp2a基因在所有被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 bmp2a基因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 肝脏和肌肉中相对较高, 在心脏中表达量最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MP2A分布于肌肉肌隔中。此外, bmp2a基因的表达与肌间刺骨化时机相吻合。综上, 唇?BMP2A与肌间刺骨化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调查鱼类BMP2功能以及鱼类肌间刺形成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在血透基础上联用骨化三醇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共收治的维持血液性透析继发性甲旁亢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方式,给予观察组在血透基础上联用骨化三醇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液相关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i PTH、ALP、磷(P)、钙(Ca)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i PTH、ALP、P、Ca相关血液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现,患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继发性甲旁亢患者在血透基础上联用骨化三醇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相关血液指标情况,而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常规治疗没有明显差异,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研究浆细胞瘤多样异位基因1(PVT1)在肺动脉高压(PAH)大鼠中对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1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肺动脉高压组(PAH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大鼠。PAH组大鼠通过单次项背部皮下注射MCT溶液造模,对照组大鼠给予单次项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过胸右心室穿刺法测量右心室压力。取各组大鼠肺组织,并进行原代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分离培养。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VT1及Fxr1在PAH组织及PASMCs中的表达水平;通过HE染色评估PAH组织的血管壁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HPASMC的纯度;CCK-8法和伤口愈合迁移实验检测PASMCs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H组大鼠肺组织血管壁厚度偏厚、肺动脉压显著升高(P<0.05)。PVT1在PAH组大鼠的PAH组织和PASMCs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且其表达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转染sh-PVT1的PASMCs显示出较低的细胞活力,同时转染sh-PVT1有效敲低了PASMCs中PVT1的表达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PVT1的敲低抑制了PASMCs迁移能力(P<0.01)。在转染pcDNA-PVT1的PASMCs中发现较高的增殖能力,PVT1的过表达促进了PASMCs迁移能力(P<0.01)。与对照组相比,Fxr1在PAH模型组的PAH组织和PASMCs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结论:PVT1通过调节Fxr1的表达促进PASMCs的增殖和迁移,PVT1可能是PAH诊断和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4.
目前从骨髓中成功分离、鉴定BMSCs的方法较为成熟。新发现一些物质能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因子,其中对BMP研究较多。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结合Ⅰ、Ⅱ型BMP受体后激活Smad信号通路诱导成骨。其诱导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应用天然BMP或者将BMP及其协同基因转入BMSCs,通过靶细胞的持续表达BMP促进新骨形成。本文将近10年BMP诱导BMSCs向成骨分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宋美玉  陈晨 《生物磁学》2011,(18):3458-3460,3471
目的:探讨子宫特殊部位妊娠的临床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子宫特殊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及预后。结果:宫颈妊娠6例、宫角妊娠6例、残角子宫妊娠2例、子宫剖宫产瘢痕处妊娠4例。宫颈妊娠通过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后清宫术治愈;宫角妊娠经MTX保守治疗后在超声或官腔镜引导下清宫术痊愈。残角子宫妊娠均行残角子宫切除术治愈。子宫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根据分型分别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水囊压迫、局部注射MTX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子宫特殊部位妊娠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各异,但有其特异性,超声辅助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MTX、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后刮宫是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一例具有超经典型临床特征的FOP患者,并对其ACVR1/ALK2基因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患者的大踇趾畸形和进行性异位骨化等表现进行临床诊断,确诊为FOP。经患者及家属同意,采集患者、父母外周血,提取DNA,通过PCR扩增并直接测序测定ACVR1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以此来确定突变位点。结果:患者具有超经典型FOP的临床表现:先天性大踇趾畸形,先天性双手拇指、食指远端关节僵直和进行性异位骨化,父母无FOP的相关临床表现。基因测序分析示该患者在ACVR1第七外显子发现存在c.1067G〉A(p.G356D)杂合错义突变,而其父母无此杂合突变。结论:该患者在ACVR1的c.1067G〉A(p.G356D)发生杂合错义突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认识中国FO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对30例异位妊娠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MTX病灶局部注射,术后给予米非司酮口服(25mg,2次/天,共3天)。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一次抽血查β-hCG直至其降至正常范围内。结果:30例患者中,29例(96.7%)通过治疗后β-hCG降至正常,1例(3.3%)治疗失败后行外科手术。结论:超声引导下MTX局部注射治疗异位妊娠技术操作简单,疗效肯定,对适应范围内的病人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8.
异位胰腺是指在正常胰腺解剖位置以外的胰腺组织,产生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造成的。其常在外科手术或内镜检查时发现,多为单发。临床常无症状或非特异性症状包括腹痛、腹胀等,在小儿可表现为肠套叠和上消化道梗阻。近年来超声内镜的广泛应用为异位胰腺的术前诊断提供了新的、更加准确的方式。目前多认为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随访;有症状、诊断不明的患者中,可以选择内镜下粘膜切除,腔镜下手术切除或开放手术切除。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本院妇产科的8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及挤压法清除输卵管妊娠胚胎,患侧输卵管系膜下注射甲氨蝶呤(MTX)50mg及稀释垂体后叶素3IU。结果:8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腹腔镜下的保守手术均取得成功,均顺利保留了输卵管。无中转开腹的病例,术后未发现有并发症的患者,有2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手术所需时间为(52±14)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28±16)mL,术后住院天数平均5.5 d。术后输卵管通畅率达88.75%。结论: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所需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中药辅以超声介入法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至2008年来我院就诊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48例,采用中药辅以超声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妊娠率及排卵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复发率上,实验组复发率为6.3%,对照组高达33.3%,实验组2例患者进行再手术,而对照组14例患者进行再手术,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采用中药辅以超声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复发率较低,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