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7 毫秒
91.
桂山厚丛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中国东海的桂山厚丛柳珊瑚Hicksonella guishanensis Zou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分析和文献对照,确定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R,2E,4E,7E,11E)-新松烯-2,4,7,11-四烯(1)、(1R,4R,2E,7E,11E)-新松烯-2,7,ll-三烯-4-醇(2)、正十八醛(3)、邻苯二甲酸酐(4)和α-乙基葡萄糖(5)。在活性测试中,化合物1~2对COX-2显示弱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2.
论中国钝头蛇是台湾钝头蛇的次定同物异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耀明 《四川动物》2004,23(3):209-210
台湾钝头蛇 (以下简称Pf)是JohnVanDen burgh (190 9)依据我国台湾省台南县关子岭 1号标本 (CASno 180 0 6 )命名的新种。中国钝头蛇(以下简称Pc)是ThomasBarbour (1912 )依据W R Zappey在四川西部Luluping (=峨边县 ) 1号标本 (MCZno 732 6 )命名的新种。比较二者的原始描述  相似文献   
93.
西藏特有种温泉蛇在四川理塘县发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少英  赵尔宓 《四川动物》2004,23(3):234-235
最近在四川西部理塘县海拔 370 0~ 4 15 0m高山沼泽草地采到 4号 (3雄 1雌 )过去仅知我国西藏高原才有分布的温泉蛇。其鳞被各部分及数量均与西藏分布的温泉蛇一致 ,但与西藏标本尾下鳞单双不定的唯一区别是四川标本均呈双行 ,这可能与所测量四川标本数量较少 (仅 4号 )有关。作者认为这一发现有利于证明青藏高原隆起的地质学问题 ,及其对高原上动物演化发展影响的观点 ,因为西藏高原本体及四川西部高原都属于青藏高原的范围 !  相似文献   
94.
魏银松 《四川动物》2004,23(3):237-237
据<俄罗斯两栖爬行动物学杂志>(Russian Journal of Herpetology)2004年¨卷1期73~76页所载德国AndreasGumprecht和Frank Tillack撰文,认为张服基(1993)根据头骨解剖特征,将赵尔宓(1990)命名的莽山烙铁头蛇(Trimeresurus mangshanensis)另立新属Ermia.由于后一属名早已被昆虫纲直翅目跳跃亚目(Saltatoria)分布于索科特拉群岛、也门和索马里的蝗虫类如Ermia variabilis,Ermia somalica等先占,该属系波波夫于1958年所建立.  相似文献   
95.
1994~ 2 0 0 3年间对莽山烙铁头蛇进行人工孵化繁殖 ,总计孵出幼蛇 89条。从 2 0 0 0年起 ,孵化率最高达 79%。  相似文献   
96.
陈康德  羊梅兰 《蛇志》2004,16(3):39-41
蛇伤溃疡是国内外蛇伤防治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临床外科多年来的研究课题.治疗毒蛇咬伤,不仅要抢救生命,还要认真保护肢体的完整及功能.蛇伤后伤口感染或化脓,组织坏死,溃疡久治不愈引起的肢体畸形、残废,目前在国内外还是比较棘手的一大难题.我院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制成蛇创溃疡散.该药用于治疗376例蛇伤溃疡患者,治愈率达91.5%,总有效率为97.6%[1].由于该药的应用,使我院蛇伤后残肢率明显下降,使许多患者免除了截肢(终身残废)的痛苦.蛇创溃疡散的科研成果已被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确认,为此谨就蛇伤溃疡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有关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7.
渐危植物珊瑚菜种子活力和萌发率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种子传播与萌发关系到植物定居、繁育和分布等重要问题,种子萌发的成功率决定于种子本身的质量和习性,以及地表环境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8.
藤茶保健含片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藤茶浓缩汁、麦芽糖醇、山梨糖醇和低聚异麦芽糖为主要原料,经混合、造粒、干燥、压片等工序,制成了低热量、具有保健功能的藤茶含片.  相似文献   
99.
显齿蛇葡萄提取物抗油脂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幼嫩茎叶提取物进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显齿蛇葡萄幼嫩茎叶提取物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0.2%的显齿蛇葡萄提取物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超过同浓度的BHA及生姜提取物,0.7%的显齿蛇葡萄提取物对菜油、猪油的氧化抑制率比0.2%的BHA分别高出49.8%、9.4%,比0.2%生姜提取物分别高出46.5%、62.2%.  相似文献   
100.
林植华  计翔 《动物学报》2004,50(4):541-550
用15条2002年6月中旬捕自浙江丽水的怀卵滑鼠蛇研究繁殖输出及孵化热环境对孵出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母体在捕后3周内各产一窝柔性卵。窝卵数、窝卵重和卵大小均随母体体长增加而增大,平均值分别为13.3(枚卵)、332.4g和24.8g。窝卵数和卵大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8和0.13。窝卵数与产后母体状态呈正相关,卵数量和大小无关。每窝部分可孵卵分别用恒温(24、27、30、33℃)和21.0-39.0℃(平均28.3℃)范围内的波动温度孵化,每隔5d记录恒温孵化卵的重量。孵化热环境对卵与环境之间的水分交换有显著影响,并影响孵化卵重量的时间变化。24、27、30、33℃和波动温度的平均孵化期分别为105.4、78.0、57.8、51.3和58.6d。不同热环境下的孵化成功率和幼体畸形率有一定差别,但统计上不显著。24℃和30℃孵出幼体雄性比例较高,27℃、33℃和波动温度孵出幼体雌性比例较高,但没有证据表明孵化温度能决定滑鼠蛇性别。除孵出幼体灰分含量外,孵化温度对其它幼体特征均有显著影响。33℃孵出幼体SVL较小,但剩余卵黄和其中的灰分含量大于其它温度孵出的幼体。24℃和30℃孵出幼体的总干重、总能量、躯干干重、脂肪体干重总体上小于27℃和波动温度孵出幼体。24℃孵出幼体特征性具有最小的剩余卵黄,33℃孵出幼体则特征性地具有最大的剩余卵黄。24℃和30℃孵出幼体特征较为接近,27℃和波动温度孵出幼体较为接近。对9个幼体特征变量做主成分分析发现,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共解释81.2%的变异。幼体SVL、湿重、干重、脂肪含量、能量、躯干干重和脂肪体干重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56.9%变异),剩余卵黄干重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4.3%变异),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分值均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进一步显示,24、30和33℃孵出幼体总体上小于27℃和波动温度孵出幼体[动物学报50(4):541-550,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